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划总结] 2017年上半年市委农工部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08:2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上半年市委农工部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总体要求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扩权强镇试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镇村环境整治等方面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创新实干,为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夯实了基础。

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科学布局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全覆盖的要求,全市市、县、乡三级统一制作了“2017-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作战图”,规划了4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布局、示范带和示范片区布局。首先,整体布局全覆盖。市委、市政府提出,2017-2020年全市每年布局3000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点,到2020年实现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各县市区积极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要求,自我加压,全市共落实4431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点,是去年的4.6倍,其中省级村点2956个,自建点1475个。其中青原区、新干县、吉水县、安福县可实现3年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其次,区域布局沿线连片。全市紧密结合“全景吉安,全域旅游”,重点围绕“三个沿线、三个连片”布局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示范片和示范点。全市规划布局了“醪桥镇-富田镇”、“泰山乡-螺溪镇”、“枧头镇-汤湖镇”、“大洋洲镇-龙冈畲族乡”4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带。据统计,全市共规划布局了30余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里程达1022公里,涉及村庄909个16万人,安排了873个村点。布局了25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面积达1786平方公里,涉及村庄572个9.1万人,安排了526个村点。第三,村点布局贫困村优先。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覆盖了494个贫困村,安排了2176个村点(省级村点1815个,自建点361个),平均每个贫困村4.4个村点;平均每个贫困村安排的村点数量是非贫困村点的2.2倍。大部分县市区今年年内实现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明年全市实现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二是因地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各地结合农民需求和乡村居住功能,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因地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井冈山市主动邀请天津大学、XX建筑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规划设计团队,对该市精品点进行规划设计,大大提升了村庄规划水平。吉水县财政安排103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50户以上村点的建设规划。目前全市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村点达4209个,完成率达95%。

三是积极筹集建设配套资金。目前,全市已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各类资金达24亿元,其中省、市财政配套资金6.21亿元,县、乡财政配套资金6.11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01亿元,贷款资金4.7亿元。吉水县克服县级财政薄弱的困难,从农业银行融资2.9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2017-2019年分别实施700、600、500个村点,提前一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万安县对393个贫困村中省级一般村点,每个村点除30万元省市县配套资金外,县财政按照50元/人,200元/人的标准另行安排村庄环境整治补助资金和入户路硬化专项补助资金。安福县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并实施了奖补政策,根据群众筹资情况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点布局:对户均筹资1000—1999元的村点,奖补5万元;对户均筹资2000—2999元的村点,奖补10万元;对户均筹资3000元以上的村点,奖补15万元,要求户均筹资要达到3000元以上的村才能作为精品示范村点。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和移民搬迁“三位一体”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016年度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4.72万户已全部竣工,拆除土坯房2530万平方米,其中:吉安县投入6342万元,拆除危旧土坯房26552栋,面积172万平方米,危旧土坯房改造5737户。据初步统计,全市还有3.18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2017年省里下达给我市的第一批932户改造任务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对0.9万拟搬迁移民,正在加紧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

目前,全市4431个村点均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及时实施项目建设招投标,结合农村“清净整洁”整治行动,全面启动了村点的“三清”工作,彻底拆除无利用价值的破败旧房、栏厕、残垣断壁等。完成项目建设招投标的村点达70%以上,拆旧房任务完成80%以上,排水沟建设任务完成40%以上。

二、扎实推进“清净整洁”镇村环境整治

3月以来,全市上下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了一次“清净整洁”专项整治活动,各地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在此基础上,紧接着从6月份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所有乡镇大力开展镇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其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组织推动有力度。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各地将集中整治活动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了人员集中办公。采取多种形式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6月12日,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清净整洁”镇村环境整治等四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在会上播放了镇村环境整治巡查专题片。二是压实了工作责任。各地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作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永丰、遂川、吉水等地对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跟踪管理,定期督查,定期销号。市、县两级通过集中督查、专项督查、定期督查、不定期暗访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常态督查工作力度,确保了整治活动有序推进。三是落实了专项资金。县、乡财政分别按照人均不少于40元/年、10元/年的标准预算安排了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资金。同时,各县(市、区)财政还另外安排了一定的整治工作专项经费,用于乡镇开展环境整治奖补。

另一方面,重点整治有成效。一是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大地更清洁。重点对交通干道、河道、饮用水源地、农村中小学校周边以及村庄集中居住区的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全市共清理卫生死角2.78万处、清理生活垃圾4.67万吨。各地还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探索了一些新模式、新经验。新干县、永丰县等地积极探索垃圾收集转运市场化外包,新干县沂江乡、吉安县大冲乡垃圾等地推行垃圾兑换商店,青原区新圩镇、永新县莲洲乡试点垃圾分类减量太阳能堆肥处理。二是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河水更清澈。各地严格落实“河水制”、“库长制”,强化中小河流治理,严禁滥采乱挖,清理了河流水库管理范围内违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现象。进一步明确了畜禽“三区”划分,全面拆除整治水库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基本实现水库“人放天养”。三是突出危旧土坯房整治,环境更优美。各地结合脱贫攻坚、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全面消除无人居住的农村危旧空心房,有碍观瞻的杂烂附属房。截止目前,全市共拆除土坯房面积达2530万平方米。四是突出农村“八乱”整治,农村更整洁。各地全面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贴、乱埋乱葬现象,清理道路沿线违章搭建铁皮棚,整治电力、通讯、广电等线网乱拉乱接,农村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富民产业发展。第一,谋划部署六大富民产业。为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按照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的发展要求,起草了《关于全力推进六大富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并在6月12日召开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富民产业发展等四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专门部署。第二,不断探索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水稻生产是我市最大的一项传统农业产业。为促进粮食水稻生产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大米生产积极开展“虾稻共作”试点示范,组织人员赴湖北省潜江市考察学习“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并在吉水、青原等地开展试点,面积达1000亩。6月初开始陆续有小龙虾上市销售,效益初显。第三,切实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我市大部分县市区是生猪生产调出大县。生猪也是全市一大传统农业产业。为策应落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范生猪养殖行为,强化对生猪养殖污染源头的有效控制,实现保供给、保环境、保安全目标,牵头起草了《吉安市规范生猪养殖管理办法》,取缔生猪散养,淘汰小规模养殖,实现全市生猪规模化、生态化养殖。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帮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对正邦集团、广东温氏、吉贡茶业、台湾德昌、绿海茶油、金田粮油等30家基础好、扩张能力强的成长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信贷资金6亿多元,促进了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的指导力度,全市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5家。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培育力度,今年全市农产品有13个获“江西省著名商标” 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全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是切实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按照全省“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部署,紧紧咬住既定目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合作银行,着力推动“财政惠农信贷通”落到实处。撬动了银行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全市发放“惠农通”贷款总计17.48亿元,发放户数8200余户。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据统计,“财政惠农信贷通”支持了全市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00多家家庭农场,1700多户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组织的迅速发展。壮大了富民产业规模。“惠农通”信贷资金的注入,扶持了全市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富民产业的规模发展。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招商。瞄准重点地区,主攻重点区域,积极组织举办有关招商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市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成功组织举办了2017年江西(吉安)现代农业产业合作暨第七届赣台基层农会交流恳谈会,促成签约项目14个,合同总金额达9.1亿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已签约农业产业项目36个,签约资金3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引进了惊石农业、东方名竹、寿光鲁盛农业、山东赛维绿色科技、慧迅农林、XX人通、千里山农业等一批上市公司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投资吉安,完善提升了全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四、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继续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首先,大力放权。在落实好财政收支权等10个方面33项下放权限的基础上,继续以试点镇的需求为导向,加大扩权放权力度,把试点镇急需的,在法律框架内能够下放的权限下放给试点镇。其次,狠抓五大整治。结合农村清净整洁集中整治活动,各试点镇“五大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改善乡镇面貌,塑造乡镇形象,提升乡镇品位,努力实现“让清净整洁彰显在乡村每一个角落”。农民建房秩序整治。严格执行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制度。加强农村建房现场管理,整治超高超大违法违规建房。对镇域范围内私自搭建的蓝色铁皮屋、棚予以大力拆除。交通秩序整治。规范车辆停放,加大对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切实保障道路畅通。经营秩序整治。对街道两侧的店铺店外经营和流动摊点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加大对集贸市场经营秩序的整治和环境卫生的管护。镇容镇貌整治。加大镇区风貌改造提升,强化市政设施管护,整治店招店牌和户外广告。乱埋乱葬整治。全面整治镇域范围内“三沿六区”及产业基地可视范围内乱建的活人墓、豪华大墓及乱埋乱葬坟墓。第三,开展特色小镇创建。从今年开始,在试点镇中广泛开展特色小镇创建行动,着力以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产业强镇、文化古镇和休闲小镇打造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全市打造一批产业鲜明、活力迸发、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目前,初步打造了一批工业强镇(如凤凰镇、樟山镇、金滩镇、五丰镇、大洋洲镇、埠前镇等)、农业大镇(如严田镇、万合镇、石马镇等)、商贸重镇(如龙市镇、巴邱镇、值夏镇、藤田镇、雩田镇、八都镇等)、旅游名镇(如泰山乡、富田镇、高陂镇等)。

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第四次党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并经过充分的调研,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一号文件下发,为全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的方向和指引。

三是协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发挥农业农村改革专项小组牵头协调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改革统筹协调力度,强化改革督促指导。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16449本,完成率97.9%。全市16个试点村(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新干县已完成验收。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不断巩固。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序开展。

四是不断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今年,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把国有林场发展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享受贫困地区的有关扶贫优惠政策和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加大对国有林场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向国有林场倾斜,促进国有林场资源增长、生态良好、职工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良性发展。

在肯定上半年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扩权强镇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合理,尤其是部分精品村点,没有紧密结合当地村庄特色和人文历史,千篇一律,没有特色,难以达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业产业化富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影响了产业的做大做强;融资贷款较难,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扩权强镇要素紧缺,建设资金不足、土地要素制约紧、专业人才紧缺;产业不强,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发展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较低、附加值不高。为此,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各地要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紧盯全年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村点要尽快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和项目招投标工作,并及时开展村点项目建设。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重点抓好“七改”(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三网”(电力、广电、通讯三网)建设;加快公共环境建设,生活垃圾实行专人收集、转运或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90%以上;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8+4”综合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打造精品示范。各地在抓好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实施“六统四联创”活动。年内每个县(市、区)培育1000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建设5个美丽示范村庄、创建1-2个美丽示范乡镇和1-2条美丽示范风景线,积极争创美丽示范县。各地在大力推进4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同时,积极抓好县级示范带建设。各地要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注重发掘各村点的人文、生态特色内涵,注重保护农村原生态,打造一批产业有特色、形态有特点、功能有特长的特色村点。三是有效强化督查考核。采取定期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将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第二,大力推进“清净整洁”镇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细化责任抓落实。切实对照《实施意见》要求对整治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明确每一个工作时段工作任务,具体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确保每一项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要进一步强化各责任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针对整治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齐抓共管,合力攻坚。二是紧扣重点抓成效。一方面,抓重点区域。以“两沿、三地”(交通干道沿线、主要江河沿线、水源地、乡镇圩镇所在地、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为重点整治区域,示范带动其它区域协同推进。另一方面,抓重点整治。重点治理集镇及村庄内外、河边桥头、坑塘沟渠、交通干道沿线的生活或建筑垃圾,大力整治集镇街道乱搭乱建、乱拉乱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无序现象;坚决整治沿国省道、占耕地、“开天窗”、超高超大等违规违章建房;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水库污染。三是建章立制抓长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民建房管控、镇容镇貌整治等长效管理制度,达到整治活动一次开展、“清净整洁”效果长期保持的成效,坚决杜绝“一阵风”、“运动式”整治现象。

第三,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上求突破。抓整合重组。对全市现有龙头企业的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中心,以增资扩股为手段,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抓大项目。鼓励引导龙头企业扩投资、上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抓好30个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建设调度、督查、通报制度,下大力气攻破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关键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抓大招商。突出特色产业,主攻重点区域,瞄准国内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精心包装一批项目,开展定向招商,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业行业领军企业。拟于今年7月赴浙江举办“2017年吉安绿色有机农业暨吉商投资六大富民产业项目推介会”,力争签约一批大项目。确保今年每个县(市、区)引进1个以上亿元项目,全市农业招商引资60亿元以上。二是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园建设,以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为目标,选择农产品优势产区和主要加工及集散地,合理规划、布局、建设2—3个市级绿色食品加工园;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引进培育市内主要农产品加工上下游配套企业,支持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业态,快速向精深高端化方向转型,使绿色食品加工园成为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在创新信贷服务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方面,着力督促合作银行深入细致调查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深入筛选符合放贷条件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努力扩大惠农通受益面。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业务熟,乡镇部门人员熟的优势,认真分析产业形势,及时掌握经营信息,积极向合作银行推荐诚信优质信贷客户。同时加强风险防控,强化贷后管理,开展贷后检查,重点监督贷款的使用和管理。

第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点。以开展特色小镇创建行动为契机,重点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打造一批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功能性特色小镇。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编制因镇制宜的建设规划。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围绕打造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产业强镇、文化古镇或休闲小镇目标,分年度确定目标体系和谋划空间布局。二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立足试点镇自身优势条件,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走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药材等六大富民产业及当地传统优势产业。三是营造优美宜居的人居环境。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湖”,塑造小镇典型风貌。四是彰显各美其美的特色风貌。根据试点镇生态优势、山水脉络、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推动试点镇“一镇一风貌”建设。开展古建筑、老街巷、特色民居、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保护,加大对古街、古巷、古井、古牌坊、古祠堂等古建筑的修缮力度。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标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5-1-10 23:24 , Processed in 0.12398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