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典型经验] 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经验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22: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经验材料


自省委书记蹲点调研以来,**县始终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四大任务”,谋划设计、纵深推进29个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动“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速迸发,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7.45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村改革先进县。


一、系统布局、高位推动,以“大担当”开启深化改革新篇章


作为全省率先开展“后半篇”文章探索实践的地区,**县聚焦“调适城乡格局、调顺管理体制、调优产业布局、调强治理体系”目标,科学谋划、务实推进。一是县委统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工作。构建县委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县级领导包干、成员单位领导各司其职的“1+13+N”组织领导体系,负责全县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体设计、方案制定、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和宣传推广;县委主要领导多次组织乡镇、部门召开推进会、专题会、座谈会、现场会等会议,及时理思路、把方向、找问题、校偏差,压实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和村(社区)四级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改革合力。二是问题导向、周密谋划,精心制定方案。明确12名县级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乡镇开展29项重点课题调研,查找研判“改革衍生问题、群众关切问题、长期存在问题”,分级建立“领导账”“部门账”“乡镇账”问题清单,汇总县级领导研判问题99项、部门反映问题56项、乡镇反馈问题106项,对应制定全县29项改革任务工作方案,形成全县“1+29”改革主体框架,明确2021年度任务31项、2022年度任务148项,作为全县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行动指南。三是重点突破、条块结合,做好先行探索。明确“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牵头、负责部门联动、乡镇具体实施”工作要求,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先期部署开展23项市县试点,渐进式推进改革。鼓励非试点乡镇创新探索、主动承接改革任务,统筹抓好29项改革方案落地落实,确保达到“有条件的都参与、参与的都有突破”的效果。四是建章立制、跟踪问效,推动终端落实。探索形成“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专班推进+定期晒账+拉练比拼+领导讲堂”等机制,明确每个专项工作方案都由“1名县级领导负责、1个部门牵头、1支队伍落实”,定期以工作专报、会议述职等方式督导推进情况,以现场会等形式实地检验改革成效。结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梓州大讲堂活动,分批次安排29个改革方案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上台解读文件、谈思路、讲方法,以阐明改革“关键点”、找准改革“主攻点”,有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二、统筹配置、激发活力,以“大视野”重构资源要素新形态


将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在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增量资源上下功夫,进一步为乡镇扩权赋能,强化乡镇统筹调配各类资源的能力。一是提升乡镇机构编制质效。编制委托下放乡镇的行政权力事项“1+4”指导清单,分类分步下放135项行政权力,采取“减县补乡”方式,将67个派驻站所、354个编制、274名人员下放乡镇管理,乡镇行政效能逐步提升。出台《**县乡镇行政编制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推行“乡镇科级领导职数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调剂”机制,有效解决乡镇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的问题。二是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立乡镇属地为主、统一指挥派驻机构、统筹协调上级相关部门的综合执法体系,乡镇承接法定24项、省级赋权32项和委托下放47项的行政执法权力;划分县域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探索“1个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N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管理体系,推动区域内执法资源“1+1>2”,加快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盘活用好公有闲置资产。探索“三四六”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快刀斩乱麻”补缺容缺完善资产权属,率先组建起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采取划转、租赁、入股或市场化合作的方式打通“资源变资本”渠道,促进镇村闲置资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累计盘活闲置资产628宗、27.87万平米、盘活率81.35%。四是保障乡镇干部周转用房。同步抓好“增量扩张”“存量挖潜”,采取新建、改造、调剂、租用等方式逐步解决乡镇干部周转房用房紧张问题,启动3个省级试点乡镇3430平方米干部周转房新建工作,计划开展492套乡镇闲置资产改造利用,加快解决干部“住下来”的问题。


三、核级驱动、多点支撑,以“大引擎”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将破解发展要素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作为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金钥匙”,加快推动规划融合、产业融合和集体经济组织融合,为推动乡村振兴打牢基础、赢得先机。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乡村发展。聚焦中心镇、特色镇、重点镇和多合一村,深入实施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省、市、县”三级乡村规划编制试点,分门别类确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支撑,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省级中心镇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推动2个县域副中心镇未来5年内建设为“百亿乡镇”,构建起“中心带动、次级突破、全域振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摸排需新建涉改镇村连接道路925公里,大力实施农村客运“金通工程”,推广“学生班、赶集班、物流班”运营模式,逐步形成“公交优先、班线为主、预约响应式兜底”农村客运服务网络体系。统筹推进农田水利、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95个,完成综合治理中小河流4.46公里,中心镇、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三是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跨建制整合产业要素资源,整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麦冬种养循环、生猪种业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优质粮油现代园区提档升级,培育认定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加快构建“2+3+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探索“旅游+”模式,大力培育乡村观光、康养、研学等乡村旅游业态,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四是推动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综合资源禀赋、债权债务等因素,通过直接合并、分步整合、联合经营等方式,稳妥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截至2022年底,全县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15个、占涉改村总数的30%以上。持续深化“七三五”模式,探索扶贫资产经营发展、“三权分置”所有权分红、飞地互动抱团开发等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不断提升。


四、顺向优化、精准供给,以“大情怀”打造民生服务新模式


将提升“便捷指数”、增进“民生温度”作为群众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科学测算、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水平,持续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一是增强镇村便民服务能力。整合便民服务窗口为“咨询、受理、审批”3类,全面梳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审批事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可办政务服务类事项达210项以上,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事情本地办成、一次办结。2020年7月以来,全县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0.26万件、增长80.3%,群众满意率达100%。二是提升优质教育供给水平。推动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区域性中心集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就近就便集中,一举撤并中小学13所,年内还将调整中小学58所、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建幼儿园1所。实行“四种模式”提升办学水平,通过校联体建设、学区制管理等“以优带新、以强带弱、以面带点、以研提质”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效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探索建立“1+4+N”服务体系,做大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做强4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确保每个乡镇办好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办好1所达标村卫生室。全面开展30个非建制卫生院分类改革,大力推广归并整合、中心领办、协作共建“三种模式”,保障撤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不停转、服务不中断。四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按照撤并“远小散差”的原则,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将全县62所乡镇敬老院整合保留为15个区域养老中心和18个乡镇级敬老院,探索农村敬老院和乡镇卫生院“院院合作”模式,全域推进医养结合。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作”新路径,推动年内建成智慧养老中心1个、开展公建民营医养结合试点2个,全县公办乡镇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率达到80%以上。


五、党建引领、夯基固本,以“大集成”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将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坚实支撑,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三治融合”,切实打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上面千条线穿进下面一根针”。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探索构建村常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机制,推广支部建在小组上,实现组织架构“纵向到底”;稳步推进乡镇换届,出台《关于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十项措施》,精选干部队伍、锻造年轻骨干力量,实现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30岁以下班子成员,推动干部结构“横向提质”。二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建强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红黑榜等自治制度,创新院落、小区、楼门栋等“微自治模式”。调整优化村民小组设置,村民小组从8190个减少至3983个,减幅51.36%。三是完善农村司法体系。按照“集成化、智能化、便捷化”标准,将乡镇司法所、社会治理办、网格化管理服务等部门整体纳入综治中心,建强指挥中枢;统筹推进“慧眼工程”“智慧交通”“智慧派出所”建设,提升防控水平;探索推行“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全科网格”模式,全域推进村(社区)网格员、法律顾问、警务助理“三支队伍”建设,推动“矛盾不上交”。四是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构建“县城中心+东西南北四路”的“大消防”格局,创新“1+N”农村应急服务体系,建成乡镇应急物资储备站33个、应急物资储备点122个,切实为“长治”筑牢“久安”之基。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11-16 08:06 , Processed in 0.11997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