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模板] 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及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22: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及启示


摘要:社会信用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凝聚基层社会共识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基层社会规范的基本保障,是协调基层社会利益的重要条件,是化解基层社会风险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信用体系的路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不少地方取得了时效,从这些案例中,为我们提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视角和新启示,通过这些方式也许可以实现健全社会规范、均衡分配社会资源、培育社会信任文化、完善社会信任体系的目标,进而确保基层社会健康有序运转。


关键词:信用 基层社会 治理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的20大报告有关社会治理的论述整体上延续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部署,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探索合乎时代要求、响应人民呼唤、彰显人民主体地位的更为有效的治理方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从信用建设方面探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意义。


二、L县信用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近年来,L县积极开展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三农”信用体系建设,当“三农”信用融入乡村治理,一场重塑性变革随之掀起。


L县红狮镇举行乡风文明积分换物活动,大米、油、洗衣液、新鲜猪肉等物资物品,引得村民早早排队等候。


“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积分内容,每月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年终开展积分兑换。各村利用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专门设立‘信用积分超市’作为积分物品兑换点,并建立了积分兑换管理制度、物品入库台账、物品兑换领取台账等。自从推行乡风文明积分换物活动,村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红狮镇石宝村党支部书记说。


红狮镇的这一有益探索,是L县“三农”信用赋能乡村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L县将信用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积极发动政府和金融机构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信用超市等平台,创新推进“信用+治理”工作,将信用积分奖励、信用积分兑换等元素广泛融入到文明建设、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美丽家园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正向激励作用,让文明之风浸润村庄、滋养村民,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逐步形成,乡风文明水平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R市信用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贯通案例


R市创新乡村治理的信用承诺“五步工作法”,将信用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贯通,构建起了“党建引领、信用支撑、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机制。


第一步,编诺。就是编写信用承诺书。承诺书本着“清清楚楚、简便明了”的原则,除了明确村民应该遵守的规定,还罗列了相应的量化原则,信用承诺书内容广泛征求民意,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步,承诺。就是组织村民签订承诺书。荣成市各村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宣传引导,让信用承诺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本着自愿的原则,党员带头签订信用承诺书,带动村民自愿签订信用承诺书。


第三步,示诺。就是公开信用承诺内容。凡是签订的信用承诺书均采取村信用议事会公开、村公开栏公开等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让信用承诺成为规范和约束村民的有效抓手,实现“信治+自治”的融合赋能。


第四步,践诺。就是组织开展乡村信用建设。全市778个村建立信用议事会,配备2811名采集员,按照“征集—认定—公示—记录”的程序,客观公正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谁干了好事、谁违反信用承诺规定,第一时间让全村人都知道,形成倒逼机制。


第五步,兑诺。就是建立信用奖惩机制。R市镇村三级设立3000万元信用基金,变平均分配为多劳多得,每季度举行一次大张旗鼓的发放仪式,年惠及群众20多万人次。开设只对守信群众服务的信用超市、信用银行,扩大信用影响力。用这些方式,真正让信用承诺在乡村站住了脚。


从实践看,以信用承诺为基础的乡村信用建设确实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信用让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让农村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让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让农村产业振兴加快发展。R市立足“信用荣成”的良好基础,用信用承诺“穿针引线”,围绕“人”来展开农村信用建设,从一开始的树正气,到后来的带风气,再到现在的聚人气,在“立诺→践诺→兑诺”的历程中,创新“信用+”模式,为农村各项工作开展注入了强劲的“信用芯”,将信用承诺、信用建设与乡村治理融会贯通。特别是信用承诺围绕“群众言行怎么规范”“怎么激励引导群众”“如何深化文明实践”“如何拓展治理效能”四个方面开展探索,形成了有制度、有奖惩、有应用、有考核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厚植了乡村治理底气,构建起了“党建引领、信用支撑、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机制。


四、典型案例的启示


农村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可谓正逢其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为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十八大以来政治领域的正本清源、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社会领域的有序转型都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面对农村治理的各种问题,人民群众对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已经达成共识。 此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合乎时代要求、执政需要、人民呼唤, 加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所以产生了农村信用建设“一抓就灵、满盘皆活” 的效果。L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为谁治理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党和政府工作方针上, 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嵌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及具体个人,通过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防止失信行为侵害他人正当权利, 让各方参与者普遍获益并产生持久综合效益,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它使得村居基层治理有了抓手;人与人之间多了信任互助, 少了猜疑冷漠, 社会交往成本大大降低;每个人在守信践诺中能够获得具体的奖励和权益。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成为良性循环,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实现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明确谁来治理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这是信用体系建设时间短、起效快、效果好的重要原因。信用体系建设之初就要以社会治理为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建章立制,以上率下,顶住说情风,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信用建设主体要覆盖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全体农村居民,尽管初期各类主体都处于不理解和不情愿的状态,但是由于受到正面引领、典型示范、荣誉激励等影响,各主体主人翁意识开始觉醒,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共同参与治理、共享治理成果。


(三) 坚持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治理机制问题。制度设计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好的信用制度设计要做到两个关键点: 一是激发人的善念; 二是让参与者有更多的获得感。 因此,农村征信制度设计要立足区域、结合村情,将各村村规民约与征信管理细则结合起来, 细化具体信息采集标准,量化赋分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增减,让信用主体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要坚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原则, 做到应采尽采,让信用奖励和惩戒有理有据;要围绕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理念来展开制度设计,如既往不咎、启发善念的不溯及既往制度,褒扬善行、抑制恶行的正面激励与负面惩戒机制,失信扣分提醒的预警机制,允其改过自新的修复机制等,最终体现“小善必奖、小过可补、大过必惩” 的导向。


(四) 坚持三治融合,明确治理方式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是群众参与制度化和三治融合的生动体现。信用体系本身是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将其制度化之后,既能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又能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同时将诚信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由村民参与制定规则,集体表决通过后共同遵守,对于有争议的事项提交村民议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大大拓展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增强了村民自治组织能力。


(五)坚持心灵治理,明确治理终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但其终极目标还是人的建设,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毫无疑问是心灵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荣成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我们明显感受到诚信对于道德回归的重要价值。当“人人讲信用、事事守信用、行行用信用” 的信用生态形成之后,社会大众心态必然普遍好转,社会治理长效机制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农村进行信用体系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更有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12-22 21:56 , Processed in 0.11597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