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非遗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弘扬非遗当代价值,深挖**非遗资源,着力提升非遗项目与景区的融入性、非遗展示和游客的互动性、非遗活动与当代生活的代入感,让非遗在与旅游融合中“活”起来、产业发展“富”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政策引领,以系统思维推动非遗更好融入景区
围绕非遗与旅游怎么融进行探索实践,持续完善非遗保护制度,搭建起全市非遗保护的“四梁八柱”。一是高起点谋划布局。强化机制创新,制定出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市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草案)》,持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实施意见,从制度层面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作出设计安排。目前,全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国家级**项、省级**项、市级***项;认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其中国家级**名、省级**名。二是高标准推动建设。引导景区加强非遗空间建设,建成***非遗集聚区、运河非遗体验馆等非遗展示馆、传习场所**余个。在全市文旅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具有**辨识度的非遗元素,充实“非遗进景区”项目库,构建合理有序的非遗进景区梯队体系。加强对富春制茶、**雕版印刷等传统文化保护开发,提升“老字号”文化品牌,遴选评出市级优秀非遗进景区项目**个,发放专项奖补资金***多万元,推动非遗在系统性保护中更加“活”起来。三是高水平示范引领。强化典型带动,联合驻扬高校、研究机构、大型文创公司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和产品设计研发,增强非遗生命力和影响力,成功创成省级非遗创意基地*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家,非遗进瘦西湖等*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持续推进非遗进景区活动,引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景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厚植非遗在城市传承发展的土壤。目前,我市文旅场所共进驻非遗项目***多项,***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常态化开展非遗展示活动。
二、营造多元非遗体验场景,以融合思路培育非遗进景区新业态
主动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推动非遗走进百姓身边、走进现代生活。一是丰富非遗载体建设。盘活明清XX私家园林、盐商老宅、民居等资源,植入非遗元素,推动梧桐院、重构空间等XX非遗主题文化民宿建设。在东关街、三湾景区等地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重塑谢馥春、戴春林等非遗老字号,形成旅游服务、非遗体验、生活居住的多重融合业态,成为非遗在活态保护、活态传承中融入当代生活的标杆项目。二是营造非遗体验空间。在瘦西湖景区打造扬派盆景博物馆、非遗文化园等场所,常态化开展非遗“快闪”等活动,增强游客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在高邮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邮驿博物馆、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展示馆等,增添临泽高跷、高邮民歌等传统民俗互动。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设非遗展厅,在国家级旅游重点村沿湖村设立渔文化博览馆,推出渔技表演、民俗体验,“古韵**”非遗主题游等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放大运河、美食品牌效应。开通古运河水上巴士,穿插设置**民歌、古琴艺术、雕版印刷等非遗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水上游览体验场景。擦亮**“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在瘦西湖景区等地开设****美食街区,建成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打造淮扬美食书场,推出“运河宴”、瘦西湖“船宴”,通过美食文化场景化、淮扬菜制作技艺体验化,多角度展示**传统美食“烟火气”。
三、发展“非遗+”模式,以过硬举措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推出一批体验性互动性强的非遗与旅游融合业态产品,让非遗旅游更好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重要作用。一是主题活动促消费。举办“**·好运集”非遗购物节、非遗年货嘉年华等活动,推出非遗美食、非遗传统技艺、非遗文创现场展示展销,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场活动共带动线上线下产品销售**余万件,销售额近****万元,成为群众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的文化消费品牌活动。放大“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品牌效应,推出“富春魁龙珠”个性化邮票和文创礼盒等产品。打造谢馥春、漆器、文人香等非遗主题生活馆,形成**非遗特色旅游购物品牌体系。二是文化赋能强供给。深挖扬剧、曲艺等非遗资源,推出冬荣园、千秋粉黛、长乐美食书场等一批“**有戏”示范性小剧场,创作《大运**·琴鹤同鸣》等非遗特色剧目,给市民和游客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的非遗盛宴。依据“二十四节气”,在仁丰里街区推出民俗文化节,多次被央视新闻报道。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推出**沿湖村一批非遗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充分联结。三是数字赋能拓市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非遗数字化应用,通过运用全息投影、5D等新技术,推出“二分明月忆**”唐诗主题夜游,打造沉浸式非遗特色旅游产品。开设“非遗**”微信公众号、“非遗进万家”广播专栏等宣传平台,推出“寻味**”非遗美食云直播,提升**非遗线上影响力。打造“**非遗好物”淘宝购物平台,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争相上新”“在线种草”。目前,全市已有****余家非遗企业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注册。
四、突出文化交流合作,以系列宣传提升**非遗品牌影响力
充分挖掘和释放非遗中蕴藏的文化魅力、精神力量,持续加强宣传引导,激发非遗潜力活力,壮大非遗经济。一是办好品牌活动。以活动举办为抓手,高质量承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遗展、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等国家级重大非遗活动,扬剧《衣冠风流》在第**届世界民族电影节获颁“最佳音乐电影奖”,一批优秀非遗文艺剧目荣获国际木偶艺术节“最佳剧目奖”、曲艺牡丹奖、木偶金狮奖等国际、国内奖项,不断提升非遗传播知名度。二是创新传播载体。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合作,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新春文旅惠民季系列活动。携手央视三套,推出《欢乐城市派—宝藏**》,专场宣传推介**曲艺、**美食等**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展示城市美好形象。携手《发现中国美》栏目拍摄制作“**是个好地方”非遗宣传片,让全国游客深度感知**非遗的魅力。三是加强线上推广。与携程集团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网红主播带你逛非遗”“跟着非遗游**”等活动,开展抖音挑战赛、UP主带你体验非遗等活动,增加**城市话题度,让更多的人走近景区、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爱上非遗,**漆器等非遗项目更加闻名遐迩。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