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15:4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基层文化工作水平的、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 ,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 ,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形成万众一心创新业的社会氛围 ,这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基层文化建设是指基层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 ,主要包括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基层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 ,是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镇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村级文化室有14个,覆盖率达到100%。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个薄弱环节,严重滞后干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一些地方愚獗 ,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一些地方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认识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有些基层领导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领导只注重招商引资的指标是否完成,而忽视了文化建设 ,这些做法都在-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


2、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基层文化组织机构不完善,功能弱。就蒙公镇来说,全镇14名文化专管员,约有90%专职不专干,有个别甚至根本没在干文化工作。加上基层文化活动经费和人员编制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队伍的建立缺乏法规指导。


3、投入不足依然困扰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 ,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有很大差异。基层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有的图书馆藏书不足,缺乏购书经费,设备老化,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4、基层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领导重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比较慢。


5、对文化的资源共享缺乏配套的扶持政策。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群众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满足广大人民需求、完善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在这方面还缺乏资金补偿、税收优惠等配套的扶持政策,以进一步调动辖区内各单位的积极性。


6、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有骨干为支撑。现在电视、电脑等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群众对文化活动日趋冷淡。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使一部分青年的思想只朝"钱"看,有力去挣钱,无心学民艺。大部分青年不愿意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他们认为参加文化活动挣不到钱,干也白干,学也没用。加上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到沿海各大城市"淘金",在家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或文盲、儿童。土地到了户,耕作分散,爱好吹、拉、弹、唱、跳的骨干愈来愈少,至使群众文化新人紧缺,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断链"现象。老年民间艺术骨干常常发出新人难寻的感叹。群众文化骨干组织起来更加困难。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如何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先进文化,提升蒙公的文化品位,满足老百姓文化体育需要,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着眼于引导和教育,着重于创新和发展,着力于探索规律和建立机制,包括建立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投入机制和齐抓共管等机制。在领导机制上,把基层文化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考核机制上,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在激励机制上,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为群众服务;在市场运作机制上,倡导基层文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都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统筹协调,实施以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的特色工程。蒙公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美丽的山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我们必须结合我镇的人文、地理环境,研究利用好历史文化、景观文化,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不仅要有繁荣的城市文化,而且要有繁荣的农村文化。只有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出实招,创特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才能惠及千家万户。第一,农村文化强基础。农村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农村。要以创建和巩固"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拓展文化阵地。要把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当作农村文化建设强基础的关键。第二,城乡统筹抓互动。要大力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开发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促进城市文化多下乡、常下乡,不断加大向农村的辐射力度,带动农村文化通过展演、调演等方式多进城、常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特色,突现个性,促进繁荣发展。


3、实施以增强文化生产力为重点的产业工程。文化产业的建设,是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和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内强区域竞争力、外增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桐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船在江中游,人在画里行"。在这相的环境里,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旅游业、娱乐业、会展业等这些文化产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 第一,抓好特色文化,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开拓创新,将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转化为文化资本而发展成文化产业,进而形成文化品牌,并带动旅游和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实力活力。要充分利用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充裕的优势,降低门槛,放宽民营企业办文化的准入领域,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


4、要切实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切实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建设,保证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文化馆(站)有一定的业务经费。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要将部分国债资金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并带动其他资金配套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文化市场费改税后,应确定适当比例返还文化部门。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基层文化发展。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资金投向,调整文化布局,支持基层文化建设。事业建设费的安排使用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进行公益性捐赠,进一步拓宽基层文化单位的筹资渠道。


5、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力度,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建立社区、乡镇文化员队伍的具体办法,包括资格认定和确定等级等,建立制定相关标准。利用社区、乡镇辖区内资金、人才、设备、管理上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在保证财政预算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且每年有所增加的基础上,着重加大政策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如社会投资文化项目的建设用地可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项目,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指标优先安排;对投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奖励等等。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资,完善基层文化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确保基层文化建设有钱办事。与此同时,要树立大文化的观念,充分调动、整合辖区内单位已有的文化设施资源,形成社区、乡镇、辖区单位文化设施联动的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共同发展。


6、充分发挥文化馆、站的辅导、培训功能。当前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文化馆、站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今后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座等进行集中辅导;开展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的分散辅导等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总之,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整合调节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伴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开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出现多元文化的大碰撞。特别是由于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就业方式等多样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势必出现多样化的趋向,并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就迫切需要先进文化发挥导向作用,以共同的理想,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要求、不同社会心理的人群联结和整合起来,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社会协调力,并使全体人民始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必须根据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不断扩大人们文化生活的空间,以满足人们求知致富的需求、重文求乐的需求、人际关系和谐的需求、生活环境优美的需求和价值实现的需求为着力点来加强文化建设;要通过弘扬先进文化,扶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大力促进群众文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繁荣活跃文化市场,使得能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广泛进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9-26 05:21 , Processed in 0.11820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