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方案] 2018—2020年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工作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10:4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2020年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21部门关于印发<全区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食品安全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普遍需求为核心,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创新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坚决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持续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不断提升“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获认证“三品一标”的产品达到160个以上。


(二)规模以上重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建立快速检测室,入场销售者建档率和食品安全自查落实率均达100%。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覆盖率达100%。大中型超市食用农产品凭合格证(或信息卡或溯源卡)入场销售全面推行。


(三)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实行量化分级评定,80%的大型餐饮企业、90%学校(含托幼机构,下同)食堂的量化等级达到良好以上。网络订餐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持证率达95%以上。


(四)开展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工作,力争建成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达30%。


(五)筹建覆盖市区的以“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电商交易+安全检测+集中配送”为结构的“互联网+食品集中采购配送中心”,力争全市所有集体用餐单位食堂纳入统一配送体系,实现“平台下单、统一采购、标准加工、智能配送、冷链运输、全程溯源”的配送模式,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构建我市集体餐饮服务的智能数字化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全链条追溯体系,实现大数据全程溯源监管。


(六)建成国家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个以上,每个县(区)建成自治区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以上、示范店(单位)10个,力争市本级2020年前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灵山、浦北两县通过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


(七)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食品相关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3%以上。餐饮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诚信体系基本建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率力争达7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集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型和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均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技术人员,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含幼儿园)、医院、企业、机关单位等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协同推进XX集体餐饮服务链条的标准化监管建设,实现原料采购标准化、检验标准化、分拣处理标准化、食品加工标准化、包装标准化、溯源标准化、存储标准化和配送运输标准化。督促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法律规定的进货查验、原料控制、成品检验、销售记录等各项制度,执行添加剂使用管理、食品贮存、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包装、餐饮具消毒、自查报告等各类规定,努力实现源头能追溯、经营有记录、过程能严管、风险必严控,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教育、卫计、住建、工信、民政、食品药品监管、工商部门负责)


(二)全面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1.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水平。严格依法依规加强许可管理和登记管理,督促餐饮单位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行餐饮单位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明厨亮灶和色标管理,推广地面无水厨房经验做法。实施智慧监管,实现执法电子化,逐步实现实地巡查和网络在线巡查相结合。重点加大对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和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米面油、肉类、水产品、调味料、餐饮具和菜品、自制饮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和抽检结果。对食品原料配送中心及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堂,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加工操作进行逐项审核,严格把关,建立退出机制。于2018年12月20日前开展食品原料配送中心专项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无证经营行业,特别是对责令停业整改期间仍继续从事配送服务活动的,从重从严处理。(食品药品监管、卫计、工商部门负责)


2.深入开展“阳光餐饮”行动。在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地板亮、天花板亮、墙壁亮和后厨设施设备亮的餐饮“四亮”整洁行动,保持加工操作区、就餐区和卫生区等区域的清洁卫生,设立卫生间的,要实行定点清洁制度,并做好记录。推行“信息阳光”,在经营场所和网络订餐平台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食品经营许可信息、量化分级等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以及主要食品原料采购来源、食品添加剂使用等信息;推行“过程阳光”,全面实施“明厨亮灶”,通过改造建设透明玻璃隔断墙、隔断窗或者安装图像采集和视频传输设备等形式,使食品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管理等关键环节以及备餐、分餐场所等重点场所公开可视;推行“阳光评价”,建设餐饮业公众评价系统,将餐饮服务单位的用餐环境、食品安全状况、服务质量等进行公开透明的社会评价,形成科学有效的信用监督体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3.深入开展校园绿色餐饮行动。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以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落实学校月度自查和监管部门飞行检查、督导检查以及春、秋季开学例行检查等学校食堂 “五查”制度。加强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源头控制,强化大宗食品原料采购。鼓励在学校食堂重要岗位、关键风险控制点安装电子化监控系统,以便定期追溯、实施监控。试点开展学校聘请第三方管理机构管理食堂,探索实施校内学生小饭桌登记公示及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监管,方便学生家长选择和监督。(教育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4.深入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监督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要建立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定期数据报送等制度。加强网络订餐监管,网络餐饮服务应具有实体店铺并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送餐人员保持个人卫生并持有健康证明,送餐容器无毒、清洁,符合卫生标准。多渠道开展网络餐饮服务主体摸排,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监督检查和网上监测,严厉查处未经许可、超许可范围、无实体店提供网络餐饮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信负责)


5.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聚餐风险防控行动。加强对农村食品供货商的监管,针对销售标签标识不规范、超保质期、商标侵权、仿冒食品和销售“五无”食品等违法行为开展整治行动。将农村集市、庙会等临时性集中消费场所纳入管理范围。加强村民自办宴席等形式的农村集体用餐管理,进一步落实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实际,利用当地文化礼堂、村活动室等,建设农村聚餐场所,支持鼓励发展农村集体聚餐餐饮服务公司和农村家宴中心,强化乡村厨师的管理和培训,规范乡村厨师食品安全加工行为。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防止因误采误食野果、野生毒蘑菇、野蜂蜜,误饮自泡药酒、甲醇和误用亚硝酸盐、误食河豚鱼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


6.深入开展“三小”规范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加强对“三小”登记、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单据留存、加工规范、场所清洁”五项标准要求,督促引导其改善生产经营条件,规范其经营行为。鼓励支持“三小”集中生产经营,提升“三小”生产经营水平。(食品药品监管、住建、工商部门负责)


7.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动。结合我市实际,针对民众反映强烈和屡打不止、屡禁不绝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系列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对违法违规单位依法处罚的同时,要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切实将“最严厉的处罚”落到实处。健全完善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强化行刑衔接,建立常态化公开曝光机制,形成有效震慑。(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水产畜牧兽医、公安部门负责)


(三)全面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8.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水平。加强产地环境保
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完善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等监管机制。(环保、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加强对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畜禽屠宰、水产品养殖基地的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探索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或信息卡或溯源卡)管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生态养殖,强化“三品一标”培育,完善证后监管及退出机制,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社会公信力,加快推进XX海鸭蛋、XX大蚝、灵山香鸡、浦北红红椎菌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药、兽(渔)药合理使用的宣传培训,认真落实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行动,严厉打击种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禁限用农(兽)药、“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或其他非法添加物行为和私屠滥宰行为。(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


    9.提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在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推行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食品防护计划。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追溯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加大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力度,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10.提升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化水平。持续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合理布局划行归市,整治环境卫生。(商务部门负责)探索推行凭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或信息卡或溯源卡)入市销售制度,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食品药品监管、农业部门等负责)在全市城区批发市场、县城农贸市场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监测系统,实施“六个一”建设,即完善一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一个快检室、配备一块信息公示栏(屏)、设置一摊一档公示牌、签订一份市场开办方与销售者协议、建立一本经营户进货台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11.提升大中型商超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从食品引进、验收、存储、现场加工制售、销售过程、退市召回等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快检室,推行农超对接、厂超挂钩、“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超市”等采购模式。推行放心肉菜、品牌食品信息公示制度。强化食品经营主体索证索票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过期食品销毁制度,建立健全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链条和追溯体系,研发推广电子追溯系统,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进行自动拦截预警,防止过期食品流入百姓餐桌。(食品药品监管、商务部门负责)


12.提升进口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深入开展酒类、食用植物油、肉类、乳制品等重点进口食品专项治理。规范口岸检验检疫监管执法行为,加强进口食品追溯管理和收货人备案管理。严厉打击进口食品走私行为。(出入境检验检疫、XX海关、公安部门负责)加强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管,严格实施生产许可,依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查力度。(质监部门负责)


13.提升餐饮用具集中消毒监管水平。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要求,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自查制度、落实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提高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安全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和“红黑榜”监管信息公示制度。(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加强餐饮环节餐饮用具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倒逼企业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开展消毒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14.创建标准化食品集中采购配送中心。创建具有电商交易平台系统、溯源系统、台帐管理系统、视频监管系统、智能物流配送系统等管理系统及检测中心、加工分捡处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客服务中心等构成互联网+的食品新型集中采购配送中心,加快餐饮业标准化建设;同时依托我市当前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状况、渔牧产业特点和餐饮行业现状,加快构建以食品原材料配送中心为支撑的配送网络;根据需求建设集生产养殖、仓储、运输、分拨、配送、信息、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强化物流配送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同时严格落实集体餐饮配送中心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肉品、蔬菜、蛋品、水产品、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实行基地采购或供应商供货,建立溯源体系,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横向可控”,加强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和销售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食品药品监管、商务、农业、水产畜牧兽医、发改委、财政部门负责)


15.创建食品原材料采购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力度,设置专项经费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XX市食品原材料采购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组织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供应商、餐饮企业进驻网上交易平台,实时公开食品原材料的产地、价格、等级、诚信等信息,各集体用餐单位在食品原材料电商平台进行统一采购、统一检测、统一溯源、统一配送、统一台帐。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市配送的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堂采购的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向市食安委定期提供相关风险分析预警报告,从而构建基于大数据运用条件下的纵向协调、横向配合、快速反应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商务、财政、食品药品监管、教育、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


16.实现食品原料采购全程溯源。餐饮及配送企业建立其完善的采购食品及食品原辅料进货查验管理、采购台账管理、贮藏运输管理等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如实、准确、完整记录并保存进货查验、食品加工等记录,实行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档案网络管理制度,确保从生产基地、运输、加工、存储、检测、交易、配送、制作到餐桌全链条的有效追溯,确保从进货采购到食品供应销售都可进行全过程有效追溯。达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监管模式,力争2018年12月20日前建成现代化配送及餐饮试点企业。(市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水产畜牧兽医、商务部门负责)


17.创建智慧型食品供应链,促进产业升级。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食品配送企业、电商平台、食品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企业、学校等合作建立集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配送和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食品供应链体系,提高食品生产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强产销衔接,优化种养配送结构,促进农业加工服务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增加绿色优质食品供给。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拓食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和上市时间,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推动感知技术在食品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可视化,推进食品行业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提高食品安全供应能力。(商务、发改、科技、农业、水产畜牧兽医、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育、财政等部门负责)


18.提升餐饮业创新发展水平。鼓励学校(含幼儿园)、建筑工地、养老机构、医院食堂、旅游景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采用先进管理方式,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食品药品监管、商务部门负责)鼓励集体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建设冷链配送系统,推行“中央厨房+统一采购平台+配送中心+集体用餐单位”的配送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防腐保鲜水平;(食品药品监管、商务部门负责)结合城市改造、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居民社区、办公聚集区、商业集中圈、学校(含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旅游景区和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的餐饮网点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早餐、快餐、团餐和网络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扶持和引导高端餐饮服务企业提供面向大众的餐饮服务,形成优质、便捷、经济的餐饮服务网络。(食品安全办、发改、住建、商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19.提升餐厨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理水平。建立以“政府主导、法治管理、集中收运、专业处理、市场运作、资源利用”为目标的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对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依法严厉查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向餐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病死畜禽、肉类加工废弃物和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处置机制,推广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育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企业。(住建、水产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公安部门负责)


20.深入开展餐饮品牌建设行动。围绕提升餐饮质量安全和信誉,大力推广名店、名厨、名菜,积极培育XX餐饮品牌,树立品牌形象,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护和传承XX餐饮老字号。鼓励创建美食街(城)。支持行业协会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知识的宣传贯彻活动,推动会员企业提高积极性,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建设“阳光餐饮”、示范创建,制定XX特色菜标准,评选特色菜名店,扩大特色菜文化社会宣传,不断提升XX特色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商务、旅发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同责,把提升集体餐饮质量安全水平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根据本方案同时按照职责制定出实施细则,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食品供应链体系、“绿色餐饮”、标准化配送中心、电商服务平台、食品溯源等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探索设立餐饮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补助基金,加大对监督抽检、智慧监管、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制度保障。健全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特别是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完善企业标准,鼓励和支持本地行业协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追溯体系、信用体系,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完善会员企业信用评价机制,规范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四)加强督导检查。餐饮质量提升工作为一项三年工程,各县区要严格持续开展,市食品安全办将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五)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健康营养消费知识,及时公开食品安全信息,曝光违法违规行为。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规范自律和引导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公众参与监督,营造社会共治。


请各地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4月30日前报送市食品安全办。2018年至2020年,各地、各部门在每年11月10日前分别以纸质和电子版形式报送年度餐饮质量提升工作总结。联系人及电话:吴莉,0777-3892733,2859574(传真),电子邮箱:
sp2859858@126.com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5-1-15 07:00 , Processed in 0.1199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