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2015年我局选派第二轮3名同志到xx市xx县xx镇3个村担任“第一书记”。按照省委、省政府“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要求,3位“第一书记”到村后,一手抓党建、一手抓脱贫致富,各项措施精准到位,帮扶工作成效明显,3个村实现整体脱贫。3名同志考核均为优秀,2个帮扶村荣获基层先进党支部,1名同志荣获xx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们的经验做法多次受到xx新闻联播、大众日报、xx广播电视台、xx日报、xx电视台等省市县三级媒体的宣传报道,多次在有关扶贫工作交流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各项帮扶工作成效,得到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完善机制,打造“一把手”工程。局党委成立“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靠上抓,其他班子成员配合抓,人事部门具体落实,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全局上下共同参与的帮扶工作机制。把“第一书记”工作列入党委工作议程,定期听取汇报,专题研究措施,加强调度指导,及时解决困难,为第一书记帮扶提供有力支持。帮扶前,与第一书记开展谈心谈话,及时解决后顾之忧,确保轻装上阵。帮扶中,为第一书记出主意、想办法、定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2015年以来共召开研究“第一书记”工作的各类动员会、培训会、调度会、推进会等会议10余次。班子成员至少每季度赴村调研指导一次,帮助“第一书记”出谋划策,理清思路,解决实际困难。(二)上下联动,共同参与。营造“一人驻村,全局帮扶”的浓厚氛围。“第一书记”所在部门负责人定期与第一书记交流情况,赴现场指导帮助。2015年,局抽调技术骨干,前往帮扶村实地勘察,编制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三八”节来临之际,局党委组织全体女职工和年轻同志共40余人到帮扶村开展捐款慰问、植树绿化、参观致富项目等活动,让职工们亲身感受到“第一书记”到村后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每逢六一、七一、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班子成员到贫困党员和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慰问品。(三)左右兼顾,形成共建合力。xx局承担第二轮3个村的帮扶任务,局党委选派了一名处级干部带队、两名年轻同志参加的帮扶工作队,党委要求3位“第一书记”是一个整体,要左右兼顾、共同致富。工作中,他们整体发力,共同学习研究各种惠农政策、共同商讨解决困难的办法、共同制定帮扶措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共建合力,达到共同致富。
二、严格标准,选派精兵强将。
(一)统一思想,优中选优。局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议、处级干部会议、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关于选派“第一书记”的指示精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同时将报名结果作为部门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严格选派程序,按照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敢担当、肯吃苦、乐奉献、作风扎实、热爱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选派标准,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在选派前,局党委反复研究、充分酝酿报名人选,确保选派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在第二轮选派工作中,局党委就是坚持了这个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最终确定一名副处级干部和两名年轻同志入村挂职。在第三轮选派工作中,借鉴前两轮积累的经验做法,我局行动迅速,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争相报名挂职锻炼,共有30余名同志踊跃报名,经过部门、党委不同层面的集体研究和认真筛选,最终确定3名同志入村帮扶。(二)强化用人导向,培养年轻干部。着眼于单位长远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和帮扶村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每个选派干部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长,努力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鼓励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同志投身农村挂职锻炼,弥补年轻同志专业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少的不足。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增长本领的平台,为今后个人的成长进步积攒了宝贵财富,也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两轮第一书记6名同志,通过帮扶工作,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在2015年科级干部调整和职称竞聘时,局党委充分考虑“第一书记”做出的贡献,有4名表现优秀的年轻同志脱颖而出,被提拔重用。两名副处级干部也列为局后备干部人选。
三、打好“组合拳”,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一)调研摸底,把脉开方。在“第一书记”正式入村前,局领导赴帮扶村进行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实地查看村容村貌,了解村集体收入、贫困户和产业发展情况,初步掌握制约帮扶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多次召开会议与“第一书记”共同出谋划策、把脉开方,理顺发展思路,立足“输血”、“造血”并重和打造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科学制定帮扶工作规划。(二)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和集体讨论后,针对各村实际,确定精准扶贫项目。帮助xx村确定商贸街建设选址和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帮助郭楼村争取农村自来水安全饮水项目、确定实施老粗布电商扶贫项目;帮助倪王庄村确定推行“党员责任区工作制度”、实施土地流转农业种植示范园项目等等,应该说,每个项目的确立和实施,都得到了局党委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确立的致富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三个村致富项目共收益17万元;2016年底,三村总收益可达40余万元。这些项目的收益30%作为集体收入,其余作为扶贫基金,全部用于没有劳动能力以及突发事件返贫的贫困人口救助。
四、做好后勤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一)当好第一书记的“后勤部”和“娘家人”。认真落实有关“第一书记”的待遇规定,尽可能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向“第一书记”倾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求相关部门在生活上多给予照顾,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障正常工作所需的经费开支和车辆使用,为他们安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扶贫投入。结合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局党委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千方百计地为第一书记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向“第一书记”帮扶村倾斜,为“第一书记”提供多方位的保障。3位“第一书记”也不负众望,努力工作,创新的党建形式得到宣传推广、致富项目入选“精准扶贫创业示范点”、文化设施成为文化品牌,每个人都在帮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一)加大宣传力度,展现“第一书记”正能量。我局统筹简报、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四级宣传平台,在网站长期开设“第一书记在行动”专栏,大力宣传“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展示“第一书记”的风采,积极传播投身基层挂职锻炼的正能量,及时宣传他们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加强与省市县各级媒体的沟通,不断挖掘和宣传帮扶工作中有特色、有创新、有影响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把“第一书记”打造成为展现我局良好形象的窗口。(二)树立典型,激发全局工作激情。通过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和组织干部职工定期赴帮扶村参观学习,让大家全面了解“第一书记”的工作,体会“第一书记”的艰辛,肯定“第一书记”的担当,他们的付出也感染影响着身边的同事,激发起全局干部职工投身基层锻炼的热情和激情,凝聚起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精气神。逐步形成了弘扬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我局第一书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得益于厅领导和市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厅人事处和厅有关处室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善始善终地完成第二轮“第一书记”的收尾工作,为第三轮“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圆满完成“抓党建、促脱贫”和实现“五个明显”的任务目标。
一、对“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就要摸清所帮包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为落实“六个精准”,做好最基础的工作。2015年2月驻村伊始,镇扶贫办就给我了一份44户165人的贫困户名单,后来又改为24户41人,直到16年5月份才确定了54户101人的最终名单。可以说在最关键的贫困户人口核定上就大费周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两年帮包工作“使劲”的目标。通过这个事儿,说明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基础不扎实,你做的所有工作都是无用功,我们说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如果连贫困户都识别不清,那针对贫困户的“策”将无从谈起。
二是要找准驻村帮扶工作的切入点。我们水利部门这个有优势,如果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点,建议可以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包村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就是这样,首先在各村开展小农水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各村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各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善于把水利工程建设同发展致富增收产业项目结合起来。众所周知,水利资金只能用于农业灌溉、打井、疏浚河道、防汛抗旱等方面,无法直接建设利润高、见效快的产业项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逐户走访,摸清帮包村村情民意,理清发展路子,探索出“土地流转+农场经营+专业蔬菜企业+水利项目配套”的扶贫模式。进行土地流转后,配套高标准灌溉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再承包给家庭农场经营管理。通过这种模式,既调动了大户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也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同时可有效吸纳贫困户打工增收,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深入调研,发展符合各村实际的产业项目。首先就是要看准、选好有前景合村情的项目。要做到“深调研、早计划、快下手”,抓住思维的火花,看准了的好项目要加快推进。当然,市场考察、工艺流程设计以及承包人的选择要万分认真、仔细。所以,好的产业项目从构思的提出,到最后的落实,是要经过千辛万苦努力的。按照“基础设施和致富产业协同发展、近期工作与长远发展统筹考虑”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每村都规划实施了2个以上的产业项目。规模较大的有土安村的核桃经济林项目、xx三友园林及林下经济项目,东南村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有机蔬菜项目、晨洋玩具厂项目,西南村的东方红制衣厂扩建项目、镇中心商贸街项目和西北村的核桃加工厂项目、高效农业示范园大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村、镇共同谋划、充分沟通,最后经村集体民主商议确定的。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对村脱贫成效显著,也对整个大羊镇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要有恒心和决心,因为不管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高效农业示范园大棚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项目一度停止建设,为了挽救该项目,6次赶赴XX昌乐,其中3次是连夜去连夜回,6过济南家门而不入,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最后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入选xx县十大经典扶贫案例。有组织部门和派出单位坚强的后盾,只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攻城拔寨的脱贫攻坚战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项目实施进度较慢。出于程序和审批手续等原因,项目实施较慢,一些本应2015年实施的项目,直到2016年了初才开始实施。个别项目到目前仍未竣工验收,扶贫效益未能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我们“第一书记”要依靠挂职县委副书记,积极做好与县直部门的沟通协调,早调研谋划、早立项实施,抓紧施工黄金期,加快进度。
二是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略显不足。30万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于一个村上一个好的产业项目稍显不足。建议新一轮第一书记积极向上争取汇报,增加资金数额。并在“第一书记”集中的乡镇(尤其是咱们水利厅这一轮都在老湖镇7个村)合理整合资金,让资金产生规模效益。
三是基层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两年来在抓产业上项目的同时,我们注重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但村里现实情况是年轻人少、带头人少,培养了很长时间的入党积极分子,在最后的考察中不是因为年龄大就是因为党的理论知识不足,最终没有成为预备党员。这一方面反映出现状农村党建工作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第一书记”,党建工作经验不夠、招数不多,没有做实做细做到位。
三、工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一是厅党组作为“第一书记”的司令部,对我们帮包村工作特别重视、关心、支持。王艺华厅长在“第一书记”驻村伊始就到村看望,并对两年帮包工作提出总体部署和要求。xx副厅长,先后6次到“第一书记”工作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困难问题,并为“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出谋划策。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方向。
二是干好农村工作,就得迅速实现角色转变,全身心融入到群众中去。要放下架子“下得去”,站在农村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放下身份、加强实践,才能知道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期盼解决的是什么,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做好;要摆正心态“待得住”,迅速适应办公条件落后,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的新情况,把这些看作是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难得机遇,在村里待得住、扎得下根;要求真务实“干得好”,通过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多为村发展献计、献策、献智。
三是摸索出符合农村实际的党建之路。就农村工作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做一回答。如何在农村抓好党建,首先是抓好常规党建工作,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过好组织生活、培养发展党员等。同时,两年来我们逐渐总结出了“发展产业抓党建”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最重要的就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锻炼班子,磨练队伍。在我们西北村“核桃加工厂项目”、“200亩瓜菜大棚项目”的土地流转、地面附着物补偿、构筑物清除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成功的推进了项目实施。尤其在土地流转中,由村两委召开党员会议集体发动,涉及到党员的土地,率先进行流转,带头把地面附着物清除干净。并发动群众积极配合大棚项目进行土地流转。对于个别坚持不动地的群众,多措并举进行攻关,由村两委成员主动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工作做通。在地租发放过程中,村两委齐心协力,为了加快进度,减少因时间长而引发的不可预料事件发生,我们和村两委成员加班加点,用了2天半的时间,完成了200亩土地地租的发放及玉米种子补偿工作。经过一周的集中办公,核桃加工厂及大棚项目的土地全部流转、补偿到位,影响施工的地面构筑物全部清除干净,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实战,有效地增强了各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起村两委及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这种以推动产业项目实施为抓手,磨练班子、锻炼队伍、树党员形象的做法,已成为我们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
四是深刻感受到农村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沃土。2015年3月4日,刚到村工作不久,王艺华厅长就到西北村检查指导“第一书记”工作,提出帮包村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并注意在工作中“受教育、长才干”。当时还不懂,村里工作如何受教育、长才干。现在清楚的认识到,作为省直机关的工作人员,从工作内容、程序到方法,和基层都有很大差异。尤其到了村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状态让我一度感到困惑、迷茫。原来在厅里工作都是中间环节,总有下级负责落实,各个环节协同工作。现在村里没有下级,落实全靠自己,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清楚、仔细,最后再自己实施。拿发展扶贫产业来说,原来总认为项目引来了,资金到位了,一切就应该水到渠成了。但在具体实施中才发现,工程项目从调研、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建设到竣工、投产、经营管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很多关系要协调,看似芝麻小事,只要协调沟通不到位就可能耽误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这其中的艰辛、付出和得到的历练只有自己清楚。但当一项工作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和努力,最终顺利完成后,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让我们满心快乐并充满欣慰。通过两年的工作,我们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工作经验不断丰富,补上了从省直机关到农村基层的重要一课。
五是在与其他地区“第一书记”交流过程中,深刻感到各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政治素质高、群众观念强、有极强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建议新一轮第一书记多与其他村的书记们学习交流,借他村经验,助本村发展。
汇报完毕,最后祝我们厅新一轮的第一书记,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人事处指导帮助下,两年帮包村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自2015年2月10日派驻到xx市xx县xx乡xx村以来,我始终牢记省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等方面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结合驻村两年来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做合格“第一书记”,必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作风踏实的“有心人”, 老百姓的“贴心人”, 并在工作中做到勤问、勤跑、勤干,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目标明确不偏航,贴近实际求突破,卯足干劲谋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村工作的开展。下面,简单谈几点自身的体会。
一、做合格“第一书记”,就要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作为“第一书记”,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搞明白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全省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过程中,“第一书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有利性。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要看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各类扶贫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大量向农村倾斜,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注,要有信心当好“第一书记”。
刚开始驻村时,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庄状况,感觉工作简直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面对困局,我就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从“三勤”入手:
勤问。一是问情。通过深入走访、座谈和调研,做到知农村情,知群众情,知需求情,知发展情。二是问暖。对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三是问计。大道至简,农村发展愿景一定是来自群众内心的真实反映。虚心求教,问计于民,可以更好地集中智慧,群策群力,把农村发展和群众意愿统一起来,把群众建设农村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共同建设和发展农村的热潮。
勤跑。一是勤跑家入户,多和群众交流谈心拉家常,说知心话,啦实在呱,拉近干群距离,贴近干群感情,做群众的知心人。二是勤跑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村土地、水源状况,生产种植结构,掌握群众对科技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指导和培训。三是勤跑社会资源。“第一书记”不但要能“蹲得住”,还要能“跑得来”。寻求单位和社会支持,是“第一书记”非常重要的职责。根据农村面临困难和群众需求,多联系帮扶单位,多寻求社会资源帮助支持,多方位筹措资金,多渠道争取项目,形成推进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合力。
勤干。实干—抓基础。群众看任职干部是否浮夸,关键是看他们能不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第一书记”必须要做到带头实干,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点点滴滴做起,把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工作夯实做好。真干—抓落实。落实能力是考验”第一书记”的一个重要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都要在农村得到有效落实。“第一书记”要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把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巧干—抓创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第一书记”要从农村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立足实际上项目,立足发展求创新,制定适宜农村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把“求实-创新-发展”作为农村发展主线,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
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我带领村里10余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XX、威海和XX等地考察农业种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董花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村级党建工作规划》等七项相关规划制度,为帮包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做合格“第一书记”,就要成为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领头羊”。脱贫攻坚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立足村情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既要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不放,又要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精准施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作为“第一书记”,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沉下心去,搞好调研,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要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村上盘活集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相关产业,拉动集体收入增长,增加群众收入。针对我所驻的董花园村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脱贫:
一是“筑巢引凤”搞商品房租赁。考虑到村里无集体收入的现状,我与村两委一班人集思广益,决定在临近商业街的集体土地上建设商品房,对外租赁搞创收。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共筹资208.8万元(其中省胶东调水局投资148.8万元,省扶贫资金60万元),历时6个月,于今年10月底建设上下18间共计1400平方米的沿街门市房,用于对外出租搞经营,可为村里带来36 万元的租金,还可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10多个。
二是利用新型能源技术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为达到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目的,经过积极筹划规划,在新建门市房的顶部建设40kv光伏发电项目,所需资金30万元全部由省胶东调水局担负,该项目于2016年12月初完工。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万度,按发电上网电价0.54元/度,国家补贴0.44元/度,使用寿命25年算,头10年含国家补贴收益约5万元/年,10年后收益约3万元/年。
三是组织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抱团经营。引导农户成立了“黄河金粒有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黄河滩区内土地416亩,用于种植有机小米、桃树、西瓜、花生、地瓜、豆子、芝麻、疙瘩菜等。项目共筹资76.08万元,其中向省水利厅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共新打深水机井7眼,铺设地下管道2400米,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农业用电缆3200米,使整片农田实现插卡式灌溉;为改善道路条件,由省胶东调水局投资18.7万元,xx县交通局投资17.38万元,新修总长1100米,宽4米的生产路2条,该项目亩均年增收将达2000多元。
四是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设施。为解决董花园村滩区外的960余亩耕地浇灌困难,向省发改委申请千亿斤粮食项目专项资金162.5万元,新打深水机井20眼,水泵26台,新建井房20座,埋设电缆5600米,埋设低压管道1万米,智能读卡器26个,变压器1台。项目实施后,农业灌溉水源将得到有效保证,年农业增加产值可达25万多元。
三、做合格“第一书记”,就要成为作风踏实的“有心人”
作风代表形象,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不仅代表自身素质,更体现了派出单位的形象,甚至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干,因此驻村不仅要“身驻”更要“心驻”,要切实克服“到农村镀金”的临时观念,“走马观花”的调研观念,“蜻蜓点水”的走读观念,“心挂两头”的浮躁观念,树立起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外人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既要立足当前解难题,更要想得长远让群众得实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围绕“抓党建“这一主题,在工作开展中,我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地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一是每月20日,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二是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帮包村特困人员的情况,了解到孤儿董圣杰的情况后,积极争取民政扶贫政策,为其筹款3万余元整修了住房,解决了住房困难。三是召开创业交流座谈会,就党的建设、村庄规划、村集体增收、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妇女搞创业等议题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四是逢“六一”儿童节时,为全村16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雨衣和书籍。五是在“七一”建党节、春节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15户(40余人)特困户党员购买米、面、油等慰问物品,为35名党员购买党建知识书籍,并组织党员召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座谈会,重温入党宣誓,加深党性教育。六是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全家福拍照”活动,经过广泛宣传发动,评选“好媳妇”3名,“好婆婆”3名,并为村民免费拍摄全家福照片300余张,带动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风貌。七是入冬前为特困户(30余人)送去取暖煤、棉大衣、棉被、花生油和面粉等物资,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四、做合格“第一书记”,还要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要有心系群众的责任意识。事事处处想着群众,大事小事关爱着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忠实地履行职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这些不起眼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可能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服务群众不能因其善小而不为,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既要抓好关乎群众长期受益的大事难事,更要抓好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事情。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工作的主要标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的期盼,让民意在决策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民主议事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农村当前和长远发展,符合党和政府政策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做群众才会把“第一书记”看成有人情味,有责任心,最可信赖的人,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刻在群众的心里。我在具体工作开展中:
一是开展户户通工程。为解决行路难问题,我积极向省胶东调水局争取专项资金34.17万元,再加上xx县的配套资金34.17万元,共修建村庄道路4680米12654平方米,使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
二是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共筹资43.64万元(其中省胶东调水局扶持23.64万元,省2015年财政“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使村民群众劳作之余、茶余饭后有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三是改善村容村貌。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筹资52.96万元(其中省胶东调水局投资32.96万元,2016年省财政“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共修建排水沟1760米,粉刷墙壁17807平方米,新建花边墙2100米,该项目于2016年11月初完工,使村庄展现出新的容貌。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回首近两年的驻村工作,在水利厅、胶东调水局及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在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下,董花园村从2015年初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却有着79户、128人贫困人口(2014年人均收入仅3402元)的贫困村,到现在村集体收入将达42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全部脱贫的富裕村;超额完成了省水利厅下达的贫困户个人保五千争六千,村集体收入保10万争20万的任务目标。
驻村以来,我把董花园村当做自己的家、自己的第二故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为村庄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东奔西走、忘我工作;今年3月6日,因过度劳累,我昏迷休克在第一线,被紧急送到医院,在重症监护室苏醒后,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恳求医生让自己早日好起来,哪怕是多用些抗生素,因为我知道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做,组织托付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群众还没有脱贫致富。有一句话最能代表我的心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扎根基层、绩效显著,我的事迹被拍摄成专题片,先后在xx县电视台、xx市电视台党建频道播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本人也于2016年被评为“xx好人”、“xx好人”,先后在xx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代表省派第一书记表态发言,事迹材料被选报省委组织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年来的扶贫工作给我最大的启示:一是必须有派驻单位党组党委的大力支持;二是必须争取帮扶单位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门下派办的鼎力协助;三是必须有各级行业部门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四是必须有帮包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的参与。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个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没有水利厅和胶东调水局这强大后盾,没有各位领导的关心关怀、没有水利厅和调水局的资金支持,决不会取得如此的成绩。以下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截止目前,董花园村共得到各级各部门项目扶持资金665.32万元,其中省胶东调水局拨付约296.27万元,省水利厅拨付40万元,省财政扶贫款60万元,省财政2年“一事一议”资金40万元,省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专项资金162.5万元,省文化厅专项资金5万元,xx县交通局专项资金51.55万元,xx县建筑设计院、定额站免除设计费用约10万元。
沧海当前,必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奋进。下一步,我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行动指南和工作准则,团结带领董花园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对于我的驻村工作,请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出批评意见,帮助我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将虚心接受,认真吸取,努力改进,并付诸到驻村工作实际中去,全力开创董花园村“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再次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 2015年2月我被xx局党委选为“第一书记”到xx县xx镇郭楼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两年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厅党组、局党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牢记“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班子、理思路”争取留下一个永不带走的工作队。现将两年来的收获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汇报。
一、郭楼村基本情况及帮扶成效
郭楼村位于xx县xx镇西4.5公里,共有573户1869人,贫困户136户274人,党员61人,耕地面积2338亩,村“两委”健全。入村前,无村庄规划、无集体收入、基础设施较差。
两年来,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就业扶持、低保兜底等政策,现已实现全部脱贫。目前,郭楼村达到了“五通十有”三达到的贫困村摘帽标准:新修了6条水泥路,完成村前、村后主干道路加宽及排水沟治理;接通自来水,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实施了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实现了旱涝保收;创立了郭楼老织坊致富项目,该项目被xx县委评为“xx县村集体经营场所示范点”、“精准扶贫创业基地示范点”,并向xx电视台和省扶贫办创办的“中国原产地”节目进行了推荐,xx电视台、xx广播电台、xx电视台等以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报道;大众日报、xx日报、xx晚报等多家省市县级新闻媒体也以“今日头条”形式对郭楼老织坊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整修了办公场所及幼儿园,办公配套设施齐全,制定了就业保障措施;新建标准化卫生室一处;利用村内废弃坑塘建设了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建立了文化书屋,xx电视台、xx县分别给书屋挂了“FM1031xx音乐广播爱心小桔灯读书行动爱心书屋”、“xx县郭楼村‘儒学讲堂’”的牌子,现已成为xx县一个定点文化站;栽种红叶石楠、海桐、法桐等树木,村内环境绿化全部完成;制定了保洁制度以维持村内良好环境;全村实现监控全覆盖;2016年xx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全省共表彰100个“书香之村”,郭楼村是xx县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2016年郭楼村党支部被xx县委授予“优秀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
二、帮扶工作的几点经验做法
(一)抓规划、谋实事,赢得群众信任。入村后,重点走访了党员、贫困户、致富能手,了解了村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一个村里建设的好坏和决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党支部、是否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各种惠民政策、了解村庄的突出问题,在局党委的支持下,和两委班子一起科学制定了两年帮扶规划,让老百姓感受到两委班子致富求变的决心和信心。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建设主干道集贸市场缺乏资金问题,和两委班子协商一起垫资建设,赢得了群众对两委班子和第一书记的信任,打开了工作局面。可以说,要脱贫、要致富,两委班子是基础,党员示范是关键,作风建设是保证,群众支持是核心。
(二)问需于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前主干道路治理,是老百姓多年来一直反映却没能解决的一大难题。郭楼村主干道是一个集贸市场,由于道路损坏严重,加之路比较窄、个别不自觉村民占道私建房屋,每次村民赶集的时候都拥堵无法通行,每逢下雨更是泥泞难走,这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针对个别村民只顾眼前利益不配合道路治理的情况,带领村两委班子到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并发动道路两旁党员带头拆除,为其他村民做出了榜样,最终得到了路两侧群众的支持和理解,都自行拆除了私搭乱建的房屋,共计拆除私搭乱建房屋近20家。将村前村后主干道路路宽由4米扩到8米并铺设沥青,铺设排水沟,增加绿化带,是全镇村内最宽的道路,也是全镇村级道路唯一的一条沥青路。针对郭楼村吃水难问题,通过向厅有关处室反映,争取了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在2016年春节前,发动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让老百姓吃上了安全放心水,解决了村民燃眉之需,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想做好工作,必须要以身作则,带领党员发挥榜样作用,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同时,还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解决好,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科学选定精准扶贫致富产业项目。保证群众脱贫不返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发展致富项目是关键。为了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致富项目,多次外出考察。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及贫困户代表大会对选定的几个项目多次研究,都因风险较大而未通过。在一次走访时和村民聊天得知村里还有织粗布的老传统,经初步研究后,召开了村两委和党员大会讨论手工纺织项目,一致认为该项目可行。2015年10月14日注册成立了“xx老织坊手工纺织有限公司”,在互联网上注册了淘宝店,并拥有了独立的注册品牌“郭楼老织坊”,这是xx县第一个电商扶贫项目。拥有手工织布机30余台,可解决村内40余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年销售利润可达4万余元。
三、几点收获与体会
一是定好位。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真心实意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当好村“两委”的参谋和助手,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的信赖。
二是指导到位。针对工作实际,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帮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
三是做到位。时刻牢记自己的言行代表党的形象,时刻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多交农民朋友,学说群众语言,多请教、多交流,用真诚换取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方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说一千到一万,不如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只有做到位,才能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完成抓党建、促脱贫的任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省海局派驻xx县xx镇xx村第一书记xx。倪王庄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568户,人口1816人;低保户50户;贫困户106户213人;党员52人;耕地面积1889亩。在两年的帮包工作中,在厅党组、局党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村两委一起,为村内发展落实和争取上级扶贫项目十余项;在xx县省派第一书记村中,率先启动致富项目,率先获得收益,率先通过“美丽乡村”验收;建立的“党员责任区工作制度”、“贫困户档案”和“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在xx县推广;多次在xx市、xx县各类有关扶贫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被xx县委评为xx县优秀共产党员;xx省副省长赵润田、xx省水利厅厅长、时任xx市市委副书记刘中会等领导多次到我村调研指导,扶贫帮包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现将我村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创新党建方式,发挥“无职”党员模范作用。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长期以来,不在村委任职的普通党员在农村工作中没有真正得到重视。为充分调动“无职”党员的积极性,我们村在xx县首创了“党员责任区工作制度”,将全村划分若干责任区,从全村党员中挑选有活动能力的党员作责任区负责人,负责联系本区域内群众,收集群众诉求以及对村委的意见,让“无职”党员成为村委和群众的联络员。在责任区成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收集了群众意见100余条。
党员责任区的建立,充分调动村内普通党员参与村委工作的积极性,使党组织与群众联系经常化、制度化。目前,xx镇所有26个村,都参照我村做法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工作制度。2015和2016年,我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获得了“基层先进党组织”称号。我村也是唯一一个村支书和第一书记双双被评为xx县优秀共产党员的村。
二、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发展致富产业。
2015年,我村利用省级扶贫资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了农业示范园和林下蛋鹅养殖两个致富产业项目。发展项目需要时效性,在其他“第一书记”还在观望、考察、等待资金支持的时候,我们就在2015年6月份,先通过村委集资,成功流转土地130亩,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打造集有机蔬菜种植、瓜果种植、生态养殖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示范园。目前该项目流转土地320亩,总投资260万元,各类蔬菜种植棚24座,棚内种植总面积37000平方,总规模已位于xx县前列。
该项目启动早、收效稳、风险低,把握准了农业发展方向,并且该项目可复制、可推广,周边农户和种粮大户在该项目的带动下,也跟随我们一起,开展蔬菜种植,示范带动效果明显。该项目被评为“xx市千村集体经营场所示范点”、“xx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精准扶贫创业基地示范点”,并入选了xx省高效特色 农业扶贫项目库。
为降低收益风险,我们采取建棚收租金和保底型入股分红的模式。两个项目可为村集体每年收益20余万元。我们村也由原来无村集体收入的贫困村变成了目前xx镇村集体收入最多的村。
三、理清扶贫思路,助推精准扶贫。
我村针对贫困户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通过“一红、二转、三就业、四保障”四位一体的脱贫措施,精准施策。
“一红”是指建立扶贫基金,通过项目效益分红,村集体救助脱贫。2016年我村共进行了两次项目收益分红,共分红利11万元,72户贫困户喜分红利,为xx镇项目效益分配现金最多的村。为做好项目收益分配工作,我村于2015年7月在xx县xx镇第一个制定了《项目收益分配办法》。我村制定的“项目收益分配办法”,遵循五个“不要”的原则:即“不要”一次性分红;“不要”平均等额分配,要区分等级;“不要”完全按照年初制定的贫困户名单进行分红,要考虑新返贫贫困户;“不要”由村委直接发放分红资金,要由乡镇三支直接发到贫困户账户上;名单和资金“不要”由村委定,应由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集体商议确定。该办法受到xx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xx县推广。
“二转”是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让贫困户直接受益。两年帮助村民流转土地800亩,2016年底我村已经流转的土地占到了总数的64%。在成方连片进行流转时,有些农户不愿意流转。为了保障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带动贫困户脱贫,我们将片区外有意愿的贫困户土地与片区内的土地进行置换,优先照顾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两年来共帮助1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20.1亩,每亩地直接收益1000余元。
三是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我们与我村的企业签订协议,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口,以长工或短工的形式到企业打工,为其增收。通过在示范园、养殖场、棉纺织厂以及安置村内保洁员、广场管理员等,为全村有劳动能力的22户贫困户,都安置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外,我村对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也针对其个人特点安排就业:村内残疾人倪相军虽然不能干体力活,但人比较聪明,我们就在附近的棉纺织厂给他安排了过磅计数的工作;村民王庆杰单身无儿女,住房条件差,我们就安排他住在示范园的管理房内,看菜护院;村民安圣芹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我们为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根据贫困户自身特点为其安排工作,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益,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
四是落实惠农政策,依托社会保障脱贫。两年共为8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救助,为40户办理了慢性病卡,为2户患大病的贫困户,纳入了大病救助范围,为5户住房条件差的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为3户贫困户子女纳入了贫困生救助范围。
通过“一红、二转、三就业、四保障”四位一体的脱贫措施,我村于2016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我是省xx局xx,2013年担任“第一书记”1年。虽然完成“第一书记”任务已3年时间,但在村里工作生活的场景、村里的人和事仍然时常浮现在脑海里,至今也仍保持着与村里一些群众的联系,逢年过节打个电话相互问候一下,感觉就像亲戚一样。借此次机会,再次感谢厅党组、局党委和厅人事处给我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下面,按照会议要求,我汇报一下个人担任“第一书记”期间的工作情况和感想体会。
一、帮包主要工作情况
我所帮包的村是xx市xx县商老庄乡董庙村,全村在册269户789人。帮包前村集体无“三资”(资源、资产、资金),还负债12万元,属于典型的“三空”村(空心、空巢、空壳)。
我们第一轮第二批“第一书记”,2013年3月18日入村,2014年5月8日考核完正式离开,在村里工作时间417天。帮包期间,在厅党组、局党委坚强领导和厅人事处正确指导下,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帮助董庙村落实扶持项目10项,资金650万元,使董庙村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做得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抓一帮”:
一是抓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入村,通过走家串户,摸清村情民意,抓住群众最迫切要求改善的路、桥、电和农田改造等问题,通过千方百计多方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将村内主要干道和入户人行道全部修上了水泥路,新建和整修了两座入村交通桥;对村内高低线路全部进行了更换;打了22眼农田灌溉井并配建了井房,修了68座生产小桥,将1000亩耕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农田;新建了7大间平房和300平米的群众活动场地,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使村民有了休闲锻炼、拉家常的场所;通过组织开展广场舞、“四德”评选、照家庭合影照等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
二是抓致富项目,提高群众和集体收入。通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省局大力支持下,投资260万元建成群众受益面广、有市场销路、有发展后劲的麦秸收储和蛋鸡养殖项目,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了“零突破”。特别是麦秸收储项目,既改变了过去在地里烧麦秸污染环境的陋习,又为村民和周边群众带来了几十万元的额外增值收益,作为成功案例被省委组织部编入了“第一书记”培训教材。
三是抓村级党建,影响带动村干部转作风。通过基础设施和致富项目建设,让村干部带头干,帮着树威信;通过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增强村两委公信力;通过组织到孟良崮、xx市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教育和升国旗、党员宣誓等活动,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和凝聚力;通过抓好后备党员培养,将3名致富带头人列为党员发展对象,打破了村级党员队伍家族化和近亲繁殖的怪圈。同时,坚持以身作则,不怕脏、不怕累,时时处处带头,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队伍转作风,树立了“第一书记”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好评。
四是帮困难群体,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关注老幼群体、残疾人和因病致贫家庭、特困户,帮他们争取上级救助资金和相关待遇,修缮住房、落实低保、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在发展致富项目时优先帮带等,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
二、几点体会
417天的“第一书记”工作,无论是取得的成绩还是失败教训,都是让我终身受益的难得阅历。时间关系,我只举几件小事,谈谈个人的三点体会和感受。
第一点体会是:群众之中蕴涵着无穷的智慧,做群众工作要善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扶贫项目落地过程中,不光要解决项目立项、资金到位和施工组织等问题,村民的支持和配合非常关键,必须要善于发动群众想办法、做工作。如,在为村里争取农田改造项目时,因扩宽农田机耕路和打井、建小桥需要占村民一部分农田,可村集体没有机动地置换,项目也没安排对占地进行补偿的资金。为解决占地问题,虽想了不少办法,但始终无法与占地村民达成一致意见,项目无法正常开工,眼看施工黄金时间一点点浪费掉了。最后,还是通过发动群众,请村里几个家族中有声望的老人一起想办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就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项目占各家地头的农田不予补偿,对扩宽机耕路占地面积较大的4处农田,采取群众集体长期租用的方式,按每年亩产收益,对被占地农户进行货币补偿。机耕路、水井修好后谁家地多、受益多,就多出一份钱,由村委会从各家小麦补贴中直接代扣代收,会计专门记账并在村里公示。这样农田的补偿款既能够年年有保证,也省去了挨家挨户收取的麻烦。
第二点体会是:群众心里有一把公正的尺子,只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根据省残联扶持政策,每年对村里每名残疾人给予1000元家庭致富项目补贴,但只有持有残疾证的才能列入补贴范围。而村里14名残疾人只有6人有证。向县残联反映后,县残联同意给补办,但必须先查体。我就带没证的几个残疾村民去5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查体,结果只有一个符合办证条件(四级以上残疾才能办证),符合条件的也因为报的时间晚了点而无法纳入当年的补贴范围。我当时觉得很失败,不知道如何安慰奔波了半天空欢喜一场的村民。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些村民虽然很失望却反过来安慰我,那个符合条件办了证的村民说,明年再有这种优惠政策就落不下他了;其他没办上证的村民也说,医院证明自己不是残疾人,以后不用再自卑、怕受歧视了。我被他们的豁达态度和善解人意所感动,尽管他们没有得到实质上的物质帮助,但他们从内心里认可和接受了我的努力,从心理上已经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这件事让我懂得,基层群众其实要求并不高,关键在于我们做群众工作时是不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真心实意的为他们服务。
第三点体会是:群众内心渴求公平、平等对待,为群众办好事要考虑周全,好事办好。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六一儿童节我组织了一个关爱留守儿童捐赠联谊活动,动员单位青年团员到村里与留守儿童联欢,并为留守儿童捐款购买了书包、学习用具和图书等。活动组织的很成功,可领导和同事们刚走,就有好几个妇女领着孩子来要书包,说她们没有领到。我一了解才知道,因为她们平时都在乡镇附近打零工没出远门,村两委没统计她们,可她们的孩子看到同伴有了漂亮的新书包就嚷着找家长要。这几个妇女说,能外出打工挣钱的家境大多比她们好,她们也想外出打工,可是孩子小,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好,地里的活没人干,实在出不去,她们才是最应该得到帮助的人,当时说得我哑口无言,自己掏钱再买书包她们又不要,说不是为了要书包,主要是要这个理。这件事让我感觉到自己之前考虑问题太主观了,脱离了农村的实际,好事没办好。包括春节慰问困难群众,也是这个问题,由于各级慰问的名额有限且时间有先后、慰问品也不一样,每次都要求慰问最困难的群众,为照顾的面尽可能大一些,又防止村民之间相互攀比,搞得村两委一听到慰问就发愁,有时候因为考虑不周全,还会引起闹不团结、激化矛盾、群众反感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帮包期间还遇到很多。现在基层群众中普遍存在不患穷而患不均的心态,因此“第一书记”做每件事情都不能太草率,要充分征求意见、考虑细致周全、尽最大努力把好事办好,否则宁可缓办或不办。
以上是我做“第一书记”工作一点不成熟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xx局的xx。我汇报的题目是:不忘初心,在为民服务中历练成长。
2012年4月,我被选派到xx县商老庄乡新光村任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当时的新光村是有近3000名群众、87名党员的大村,也是人均不到半亩地、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的空壳村,村庄基础差、底子薄、人心散,村“两委”班子安于现状,发展意识不强。
作为第一批省派第一书记,刚到村时,党员群众都持怀疑态度,认为只不过是来挂个名镀镀金,省里派来的更不可能接地气,干不了啥实事。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看来,赢得群众信任是驻村工作的基础。首先要摸清村庄底数,了解群众所思所求。从到村的那天起,我每天都坚持走村入户,特别是刚进村的一两个月,利用一切时间,带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到田间地头、到生产一线,主动、耐心地与群众拉家常,慢慢了解情况。边走访边请教边思考,利用晚上时间完成了近3万字的新光村帮包规划。
赢得群众信任还要找准突破口。走访时看到村幼儿园缺少图书、乐器,玩具都是老师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我触动很大。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新光村幼儿园“综合提升”工程。联系xx英才学院提供价值3万元的电视机、电钢琴、图书、玩具等,免费对教师进行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培训,使这所服务周边十余个村庄、在园230多名孩子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看到第一书记能办实事,群众对我到村工作的认识有了一些改变。但作为“第一书记”,不是简单地办上一两件事就可以交差,必须要强班子带队伍,抓基础谋长远。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于是启动实施“凝心聚力”工程,组织全体村干部到典型村、文明村参观学习,用先进、典型的力量对村干部安于现状的思想进行冲击。紧接着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大会,开展“解放思想找差距,凝心聚力谋发展”主题讨论,让村干部看清差距,在思想上达成发展共识。其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全村开展“亮明党员身份,争做新光先锋”活动,在每个党员户院门口悬挂刻有党员名字的“共产党员户”牌子,促使广大党员不再作“隐形人”,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鼓舞了士气,在全村干部党员中营造出了求发展、谋发展、支持发展的浓厚氛围。
夯实了思想基础,鼓足了发展干劲,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为群众办实事上来。启动实施“幸福新光”工程,充分利用水利和xx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交通、体育、扶贫、农业开发等部门的支持,安装自来水,硬化街巷,绿化主干道,粉刷外墙面,设置垃圾箱,埋设排水涵管,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办公场所、健身广场、文化大院等;联系省广播电台“乡村频道”,让村干部上线推广当地“安山大米”原产地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加附加值;成立村文艺宣传队、舞蹈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光村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社会人文环境都发生了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重活累活自己要靠上前。我始终坚持“第一书记带头干,干给党员干部看;党员干部领着干,干给全村群众看。”xx湖国际龙舟赛举办地在新光村旁的xx湖暂养湾水域,为龙舟赛提供基础保障是县乡交给村里的硬任务。比赛前一天,天气预报比赛当天风力较大,为了减小风浪对比赛的影响,我和村里干部群众从凌晨忙活到深夜,在赛场外湖面围拢起2000多米的挡风围网,确保了比赛顺利举行。
驻村工作就应该第一书记带头,在为群众干实事中锻炼队伍。干就要干出成绩,干就要干到最好。
那一年,新光村由二星级跃升为五星级“幸福乡村”,被xx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镇”,村党支部被xx县委授予“xx先锋”党支部称号,村幼儿园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幼儿园。新光村实现了户户通硬化路、家家用自来水,街道变宽了,夜晚亮堂了,环境变美了,群众增加收入有基础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基本实现了省委和厅党组交给的抓党建促脱贫的阶段性目标。
那一年,省委组织部调研组一行6人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到新光村,分三个组随机走访30户群众了解情况后,对驻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年的驻村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丰富了知识阅历,磨练了意志品质,个人得到了历练成长。由于工作突出,被省和xx市多家媒体报道,作为省 派第一书记的代表在全市强村固基典型报告会上发言,在第一轮第一批选派工作总结会上被省选派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记得在入村前的第一书记培训班上,省委组织部领导说:通过一年的辛勤付出,相信所在村将是你们一生难以忘记、魂牵梦绕的地方!四年多过去了,驻村的点点 滴滴历历在目,驻村期间的积淀将是我今后工作生活的宝贵财富。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预祝新一轮各位第一书记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一切顺利,大有收获!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