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教育局2016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总结暨2017年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城中区教育局根据《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2016]113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规定要求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为根本,积极探索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紧紧围绕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宽、优质资源配置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保障机制不力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分步推进,努力建设师德高尚、总量适当、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长期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为推进城中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了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地师资保障。 一、2016年实施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提升工程 1.完善机制,引导教师规范自身行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及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采用多样形式、借助不同平台、探索“互联网+”等多元化学习实践方式,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坚定“四个意识”, 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加强城乡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教育,从建章立制、明确规范入手,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的意见》等,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使教师行为有导向,部署工作有依据,监督管理有抓手,从而实现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
2.坚持重在建设,多措并举推进“五项工程”。工作重在落实,师德重在建设。城中区教育局在推进师德规范、师能提升、师爱传播、师心温暖、师风弘扬“五项工程” 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针对全区教师师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工作和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师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为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更新更好的工作思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将师德建设作为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教育和整治力度,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整治,对出现的违反师德规范的问题严肃查处。注重理解和关心教师。把师德建设与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对涉及乡村教师切身利益的年度考核、晋升职称、表彰奖励、工资待遇、资格认定等工作,城中区教育局都依据政策做出一定的倾斜,以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实际行动,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3.丰富活动载体,立足实效推进工作深入。利用新学期刚开学和庆祝教师节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专题教育培训、优秀教师。优秀乡村教师表彰及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形式,使广大教师明方向、辨是非,外塑师表,内铸师魂,自觉树立远大目标,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年的到来。总寨地区的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家访和社会评议活动,通过评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将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中区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注入动力
4.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内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区域内开展城乡幼儿园 “一对一,精准帮扶” 结对活动,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园际之间的差距。在区保育院公开选拔青年骨干教师任“公建民办”幼儿园兼职园长助理,搭建教师展示才能、锻炼能力和实现价值的平台。成立了城中区民办学前教育协会,依托协会组织,研究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强化了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行业管理。 5.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牵手”工程。2016年,在城乡学校中开展“创新引领、聚焦课堂”微型课堂展示活动;“手拉手、传友谊、同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标导航—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捆绑发展、同课异构听评课等活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研共进的目的。借助学校课题和片区教研活动这两个有效载体,逐步建立城区和农村学校“教学业务一体化”机制等,为8所捆绑学校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搭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实现城乡学校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6.加大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力度。聘请学科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发挥区教研室教学指导的功能和“成长中的名师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分别到谢家寨小学、阳光小学、逯家寨学校等薄弱送教下乡,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城中区教师培训”计划,且借力“互联网+”,让教师培训从“任务链”走向了“生态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科学老师、体育老师、全课程老师及区属中学老师封闭式培训全覆盖。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区逯家寨学校和华罗庚实验学校两所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2016年,城中区教育局将这两所初级中学的教师培训纳入了培训范围,找到了“精准扶贫”的切入点,这一举措成为了城中区区发展乡村教育减贫、脱困的根本之举 ,在培训中,把中学教师能力的提升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为中学教师提供了优质课程,不断提升了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为小学与中学的接轨奠定了基础。 7.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在小学中持续践行“全课程”教育理念,以其特色做法和教育理念助推城中区教育新生态发展。西关街小学、北大街小学、红星小学、华罗庚实验学校等六所城乡小学正在尝试“全课程本土化实验”,总寨地区两所中学尝试探索“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为了教师的成长,在去年的基础上,划片优化教师社团,教育局为各个社团聘请省内之知名专家、有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首席指导和配备活动器材。每周一次的教师社团,已经成为每个片区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提升能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8.提高待遇,确保农村队伍的相对稳定。今年针对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环境恶劣而待遇低的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解决了我区农村学校教师远郊补贴提升实际问题,为中区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问题及主要困难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及学生也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2016年,城中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西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如,限于乡村学校办学规模及学生数,造成了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出现了乡村学校教师总量平衡但相对不足的现象。此外,由于“评聘分开”与岗位限额因素带来了职称评定及岗位晋升渠道的拥堵,故目前的编制、职称结构确实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2017年工作思路
1.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教育,权利推进师德规范、师能提升、师爱传播、师心温暖、师风弘扬“五项工程”,持续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民族团结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引导乡村教师梳理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名利观。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师德定期考评制度,通过学生、家长、教师、校级评议,促进乡村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2.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校长培训计划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计划,提高乡村教师职业技能和标准、新课程实践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力推进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网络工作坊等新型培训方式,拓展乡村教师自我提升研修平台。
3.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深化“名校”带动工程,深入实施“捆绑式”发展策略,盘活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结对学校相互协商,共同制定教育教学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促成结对学校在派师支教、师徒结对、教学研究等活动方面开展点对点的深度交流合作,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的目的,进一步以创新教师文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生长”。将“选课走班”作为区属农村两所中学教育的突破口,以“点菜送课”作为城乡公办、民办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水平, 4.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用好国家中西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作岗位补助制度,逐步提高乡村教师教龄津贴。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乡村教师工资、生活待遇、社会保障等政策,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合法权益。 5.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改革
严格落实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注重师德修养、工作业绩、教育教学一线和班主任实践经历。职称评聘逐步向乡村学校倾斜,促进区域内城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适当放宽乡村职称评聘条件。充分发挥职称评聘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调节功能,城区学校教师晋升高级专业职务,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