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材料就是介绍自身工作情况及成效的材料,属于工作汇报中的比较特殊的一种,既汇报工作,也体现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看了材料觉得该地区、该部门干事有思路、有重点、有举措,干得不错。公文学堂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一、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常用背景。 二、典型经验材料写作常见框架。 三、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难点问题。 四、实例材料示范写作,学员练习,老师点评指导。
实例材料: 抓住重点环境 强化制度管理 XX县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9月份以来,在中央、省、市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重点突出“两个倾斜”,严格把握“三个环节”,重点抓好“四项管理”,坚持落实“五项原则”,坚决狠抓“六个到位”,至春节前,我县9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面结束,其中建房竣工835户,维修竣工65户。共发放补助资金1137.05万元,农户自筹建房资金2935.7万元,县、乡(镇)财政配套资金78.4万元。绝大多数农改户春节前搬进了舒适、安全的新居,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13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紧扣“一个目标” 我县是西部扶贫开发政策延伸县,2013年,被新增列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县,全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00户,对于我县农村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遭受了“7、13”特大洪涝灾害,部分农民住房受到了严重损毁,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迫在眉睫。9月份省下达了任务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会议,及时向各乡(镇)下达了计划任务,争取早动工、早完工、早入住,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工作责任状,要求在12月底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这是钢指标,硬任务。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是各乡(镇)党委、政府“两个一把手”工程,工程完成得好坏与具体分管抓落实的领导业绩直接挂钩,与各乡镇全年工作考评考核挂钩,考评结果列“倒数三位”的乡(镇)不得评先评优。通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突出“两个倾斜” 按照“最困难群众,最危险房屋”的改造原则,我县2013年落实任务重点向重灾区,重点向边远山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特困户倾斜,大港镇、鸣山乡、中馆镇、土塘镇的改造任务占全县任务近1/3。确定对象注意轻重缓急,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体现惠民工程的价值所在。政府把最要紧的地方考虑在首位,切实为民解决困难,极大地调动了困难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干部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办好,办实的信心。 三、把握“三个环节” (一)加大发动舆论宣传工作。开展工作,舆论在先,全县各级组织自开展工作以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满意,这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合理确定补助对象和标准。各乡(镇)、村委会在确定对象时,严格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级集体评议,乡(镇)把关审核、县级审批、三榜公示”五个程序进行,坚持公正公平,阳光操作。严肃查处优亲厚友的现象,凡涉及到干部亲戚朋友一律严格审查,出现上访一律取消,群众有异议概不安排。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结果全部在村小组、村级公示栏进行公示,我县同时在《今日》公示了所有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名单,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该改的没改,不该改的却改了“的不公平现象发生。严格补助标准,因灾倒房重建属五保户、低保户补助2万元,一般贫困户补助1.5万元;危房改造新建重建对象属五保、低保户补助1.3万元,困难残疾户补助1.8万元,一般贫困户补助1.1万元;维修加固补助不超过1500元。严禁乡(镇)、村、组擅自更改发放补助资金。 (三)强力推进工程进度。我县从9月份才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工程全面结束不到三个月时间,各乡(镇)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序,强力推进。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工程进度评比检查,评比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不力的乡(镇)领导由县长进行诫勉谈话。分管副县长,主要成员单位领导亲自到各乡(镇)督察指导,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工程进度。 四、抓好“四项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城建部门负责抓质量管理,组织建筑工匠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建筑设计方案,由建筑质量检测中心派人到工地进行抽样检查,每个乡(镇)派1名建筑工程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和质量验收,保证建房质量,防止“新房变危房”现象的发生。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是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筹集的,对财政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对于农户是“一生的积蓄,一辈子的事情”。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资金管理使用,研究制订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要求,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实行分户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实行资金“一卡通”社会化发放,保证项目动工时先预付50%的补助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补助资金余额。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负责档案管理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录入工作,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档,并将各户资料分类别,按次序入档,对不同类别的建房对象的材料分别作了统一规定,保证了档案资料规范统一,准确有序。物价部门配合乡(镇)进行建材市场价格管理,统一出面协调,防止建材商哄抬物价,投机倒把,牟取暴利,有效地控制了损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 五、坚持“五项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求改造后的房屋只需要符合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条件,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将农村困难户建房经济压力降到最低点。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二)坚持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县、乡(镇)、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政策,公开申请,公开程序和公开结果,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监督。 (三)坚持群众自愿、自建为主的原则。农户在危房改造申请过程中坚持自愿,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优先安排积极性高的困难群众先改造。改造房屋以农户自建为主,对建房却有困难的由政府、村民委委会统筹协调,委托直系亲属代建。 (四)坚持节约用地,原地重建的原则。要求农户尽量原址翻建,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异地新建尽量安排在空闲地、荒坡地进行建设。 (五)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金的原则。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业、水利、民政、发改、建设、交通、广播电视、文化、水电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有机整合,集中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为农改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六、确保“六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层层抓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要求,县级负主要责任,乡(镇)负直接责任,村级负具体责任,各级领导亲自过问,个个肩上有压力,人人工作有安排。 二是机构到位。县、乡(镇)、村都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县级机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城建,民政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统一协调,积极配合。乡(镇)长为乡(镇)机构第一责任人,分管民政的领导抓落实。各村委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 三是人员到位。各级组织都抽调了专班人马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从城建、民政、财政、残联、房管各抽调了一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乡(镇)民政所具体负责各乡(镇)工作的开展。村干部落实、分村包干、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措施。 四是保障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办公经费全部由县财政、乡(镇)财政统筹预算进行配套。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在房屋鉴定、统一督查、验收等工作中,要物给物,要人给人,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五是措施到位。除制订了各项管理监督制度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外,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还建立了各成员单位挂点督查制度,每个成员单位挂点督查到乡(镇)。 六是工作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切实履职,在工作中积极开展“一帮一”活动,有钱出钱,有力给力,2013年,我县帮挂单位为特困户筹集帮扶资金共22.5万元,确保不出现一户因经济原因停建,坚决杜绝“半塌子”工程。乡(镇)、村采取担保赊购建材、统一协调组织技术工人等方式进行帮扶,保证了困难户建房工作顺利开展。 过去的成绩成为今天动力,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将面临着更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扎实工作。我们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勇敢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改善工作中的薄落环节,积极开展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以构建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已任 在全区公共机构节能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典型经验发言 一年多来,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己任,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和营造节能氛围为切入点,以节能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以提高能源利用效能,降低机关行政运行成本为核心,全面贯彻意识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并举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机关节能氛围日渐浓厚,机关能耗明显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上级下达给我市的公共机构节能目标,其中,全市公共机构主要能耗指标为:在2008年基础上,水消耗量下降了7.91%,电消耗量下降了6.36%,油消耗量下降了8.81%;2010年上半年全市公共机构主要能耗指标为:在2009年基础上,水消耗量下降了5.24%,电消耗量下降了4.22%,油消耗量下降了4.8%,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良好的表率。我市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率先动员部署,健全组织机构 2009年初,继全国、全区两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后,我市在全区各地级市中率先召开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到会,全面动员部署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并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发改委、市法制办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10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各县(市、区)积极响应号召,相继召开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成立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部署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形成全市步调统一、齐头并进的良好开局。年中,经市编委审批,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增设了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科,并落实了相应领导职数和工作人员及具体工作职责。各县(市、区)相继响应,在机关事务局增设了节能管理股,并落实了工作人员和职责。协调机构与常设部门的设立,为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领导、监管及日常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出台政策措施 完善管理机制 我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财政扶持力度大,先后安排了十余万元经费召开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等五个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添置办公用品,增加办公经费;政策支持力度大,先后制定出台了十四个全市性文件、计划、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其中有,《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实施意见》等四个规范性文件,《河池市‘十一五’后两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等六项计划、指标和《河池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四项管理制度。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审定通过了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指标及各项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计划指标的下达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有效推进了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三、建立统计系统 强化业务培训 一是强化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培训工作。先后三次派出专人到南宁、深圳参加全国、全区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及知识培训,特邀资质技术部门对市、县两级公共机构统计员进行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专业培训,并自行组织开展能耗统计业务培训。截止目前,已开展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培训两期,各县(市、区)也相继开展培训,全市总参加培训人数近3000人次,培训覆盖率达100%。通过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统计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统计人员全面掌握了统计软件应用和统计操作技能;二是利用国管局统一推广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软件,建立了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系统,构筑了横到市直各部门单位,纵到各县(市、区)及乡、镇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了公共机构能耗资源消耗状况监测及数据分析的管理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按时收取、汇总、上报全市公共机构季报、年报能耗数据,实现了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状况的及时监控和预警。同时,接受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指导监管,形成全区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监管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成效。 四、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节能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造势。一年多来,我市两家权威新闻媒体《河池日报》和河池电视台先后对全市各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各县(市、区)地方电视台及机关报刊也对本县(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给予了大量、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展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宣传报道已近二百条(篇)。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还得到了广西机关工作协会刊物《广西机关事务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截止目前,已刊登报道九篇(条)有关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研究文章或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 二是丰富宣传手段,开展宣传活动。一年多来,我市各级公共机构管理部门通过发放资料、书籍,出版学习专栏、宣传板报和编发工作简讯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发放《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手册》3000多本,相关材料近4000份,出版学习专栏数十期,编发公共机构节能简讯8期。 五、总结实践经验 促进工作发展 通过近两年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公共机构节能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一要早抓。晚抓不如早抓,早抓早主动。二要真抓。领导重视是核心,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是关键,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是保证。三要抓实。必须做到五个确保到位:确保组织领导落实到位,确保岗位人员落实到位,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创新社会服务模式 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熬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情况
熬夜市环卫局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美丽城市这一目标,坚持走标准化、产业化、一体化道路,加快推进城乡环卫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围村”问题,打造了“熬夜模式”,构建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城乡环卫大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我市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住建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在全国推广“熬夜模式”。被评为“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荣获“全国环卫行业创新奖”。
一、实施标准化管理,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熬夜模式
积极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对环卫保洁、清运、处理、监管等各环节逐项进行梳理总结、完善提升,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体系。去年1月份,包含521项标准的标准体系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专家验收,成为潍坊市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服务业试点项目,创出了全国经验,对于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增强区域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3个方面标准建设:
(一)垃圾清运标准方面。对过去“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传统模式进行优化完善,由康洁环卫集团与各镇街、村(社区)签订托管协议,实行“一杆到底”管理,创新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提高了保洁质量。
(二)资源化利用标准方面。积极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强化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制订完善了垃圾处理技术规范、资源化利用监管规范等标准,投资1亿元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可将每天产生的300余吨垃圾全部实现循环利用,获得13项国家专利,荣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投资2.2亿元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可处理建筑垃圾150万立方米,生产新型环保建材200万立方米。
(三)管理信息化标准方面。结合全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打造了“智慧环卫”信息化标准体系,为所有环卫作业车安装GPS定位终端,为2万余个垃圾桶安装电子芯片,建设了25000个探头的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车辆管理“即时化”、垃圾清运“可视化”、人员考核“网络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加快产业化运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顺应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走产业化运营道路,将环卫“小事业”做成了“大产业”。目前,保洁业务已拓展到河北、安徽等9个省份,成立了120余处项目部,带动了17000余名群众就业,年营业额4亿元,创造了“熬夜速度”。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成立了熬夜康洁环卫集团,构建了涵盖环卫保洁、设备生产、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的优质产业链。金丝达公司已承接外地垃圾资源化利用业务;规划建设山东城乡环境管理学院,打造全国环卫专业教育龙头基地。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环卫设备科技博览会,年交易额4.5亿元。建成运营了国内首家国家级环卫网站——中国城乡环卫网,已成为环卫行业最大的门户网站;目前集团正与浪潮集团洽谈合作,打造全国首家环卫电商企业。康洁集团的成立,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发展新路子,真正实现了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理顺了管理秩序,提升了保洁质量,使政府花最合理的钱,买最优质的服务。下步,康洁集团将加快股份制改造,力争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三、深化一体化发展,助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深入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提升”上:
(一)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市统一标准开展的“五化”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卓有成效,共清理“三大堆”35万个,拆除违建建筑1.2万处,建成农村文化广场330多处,610个村村内道路实施了硬化,327个行政村被授予省或潍坊市级绿化示范村。投资5200万元的乡村连片治理扎实推进,柳疃镇在全省第一批“乡村连片治理”试点分片考核中列第一位。
(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三八六”环保行动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达70%。完成自备井整治任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2014年空气质量、河流水质综合排名居潍坊市前列。
(三)和谐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全市共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6个,60%以上的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在全省公安系统排名第四位,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深入人心,乡村文明已蔚然成风。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市”等称号。
各位领导,尽管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下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质量,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新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