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划总结] 城中区教育局教育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1:3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握教育新目标  改革蓝图绘到底  

——城中区教育局教育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2017年,我局共承接“集团化办学、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党建联盟、改革人才模式、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共建教育改革发展先行试验区”等八项改革任务。在改革与发展中,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六个着力”,牢固“四个意识”,着力“四个转变”,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忠实践行“两个绝对”,不断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谱写幸福西宁中区新篇章。下面,我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从三个方面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集团化办学新格局。根据《西宁市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着“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城校+农校”的集团化办学工作。目前,西关街小学、南大街小学、北大街小学已在市十一中、十三中、一种牵头下,与湟中县土门关乡、大才乡、海子沟乡西关小学结成教育联盟。  
(二)切实加强党建联盟工作一是建立党建联盟体系。将全区22所学校及民办幼儿园全部纳入党建联盟,形成“16N”党建联盟体系(即“1”个以教育局党委为统领的大联盟,6个教育区域联盟、N个基层学校党组织)。二是创新党组织生活。积极推广党建微信群,实现跨区域、全天候的党员教育管理。各党组织借助“党员活动日”这一载体,召开党员集中会议,开展学习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效推动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牵手”工程,积极开展“城校+农校”集团化办学工作。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支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确保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相对均衡。四是开展城乡联盟教研活动。将联盟内的优质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渗透科研理念、增强研究动力,发挥联盟内优质校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以“2+n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多措并举狠抓教师核心素养建设。一是突出人才强区战略。2017年,依托“全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的2名拔尖人才及本区入选的1名拔尖人才培养人选,成立“ 曹 君名校长青海工作站”及“城中区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二是强化改革发展设计为进一步推动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断提升中区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5月,青海师范大学与城中区人民政府以引领和服务青海省基础教育为目标,成立了城中区“教育发展改革先行实验区”,并签订了青海省师范大学顶岗支教实习、双方教师培训、学前教育研究三项合作协议,在教师培养、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共同探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三是夯实基础,分类培养。实施“个、十、百、千”教师培养工程。即一个省级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数十名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百名优秀骨干教师;千名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培训,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完成六州民族地区230名骨干教师及区属100名“全课程”、新岗、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训任务。选派4名教师加入百班千人共读活动。四是星火相传,引领教师再发展。纵深推进“全国名师带徒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每个培养工程中的核心成员都在边学边带徒,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引领中区更多教师向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初步确定“道德与素养、学习能力、实践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实验技能、审美与表现”六项评价标准。细化评价考察点,并进行分值量化,以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价量表。成立综合评价小组,将小组内的成员分为六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评价方面,制定具体考察评定方案。

(五)纵深课程改革及教研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全课程实验。以上海赫德双语实验学校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对4所实验校的帮助和指导,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挂职跟岗,充分发挥“城中区全课程研究中心”的作用,搭建平台实现校际、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智慧分享。每月开展全课程“开放日”一次,以研促改,提升实验教师践行“全课程”教育理念的能力。二是稳步推进中学选课走班。在选课走班全面启动并已稳步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继续推进学科品牌建设。量身制定美术教师发展规划,且在“阅读地平线”“SPARK体育”“生动数学”“信息技术师本课程”等学科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创意美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堂教学等学科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中区学科品牌特色。四是夯实教学常规管理。依托“阅读地平线计划”,成立“城中区儿童阅读研究中心”,推进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培训常态化深入化,及儿童阅读课程资源共享化。举办“西宁城中区‘阅读地平线’计划现场会暨全国区域性推进书香校园研讨会”,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课程改革经验。各校积极开展师生共读、同伴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开齐开好书法课程、学生社团等途径,促进学生汉字、数字、英文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写好字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积极开展教师粉笔字、硬笔(或软笔)书写过关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 
 
(六)强化教育督导。组织召开责任督学聘任及新聘督学培训,开展三县市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叉督导工作;上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复查整改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全面管理,逐步完善政府对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中区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发展进程,政府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城中区“控辍保学”力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实施方案》。年初,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重新选聘工作责任性强、能力突出的责任督学22名,按照责任片区,制定督查计划,分组深入学校进行专项督导。并依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八项指标要求,对各校数据进行核查、对照,并按照指标下滑、上升情况,及时进行问题整改工作,做到了学校八项指标逐年稳步提升,校级间差异逐年缩小,有力促进了校级间均衡发展。  

(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一是依托民办协会强化管理。邀请“阳光雨露”学前教育集团等团队、学前教育专家开展档案管理、保教等各类学前培训10余场,为保教水平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纵深城乡牵手精准帮扶活动。2016年,城区7所省、市示范幼儿园与城南农村地区7所薄弱幼儿园开展“城乡牵手,精准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内省级、市级示范园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缩小全区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区幼儿园间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区学前教育水平。三是探索集团化办园模式2017年初,谢家寨幼儿园、总寨中心幼儿园、元堡子幼儿园3所幼儿园与区域内优质幼儿园联盟,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园”模式。实施集团化办园。在区保育院公开选拔青年骨干教师任谢家寨幼儿园兼职园长助理,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辐射力度。四是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全区公、民办幼儿园师资力量悬殊,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采用“点菜送课”的方式,进行专项送教帮扶,促进公、民办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八)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基础建设项目。2017年,教育局总投资83.09万元(其中,区财政资金35.54万元,学校自筹资金47.55万元)主要实施谢家寨小学和逯家寨学校危墙改造、阳光小学管道维修及安装绿化带喷灌,消除了学校安全隐患,改善了办学条件。全面启动了华罗庚实验学校及沈家寨学校(暂定名)改扩建项目及城南学校,完成了“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调整。二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投入薄改资金416万元,专门为农村学校购置班班通设备、学生机房和高清录播,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有了较大的提升。开展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区级培训工作。完成南山路小学、大同街小学无线网络覆盖项目,为今后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网络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师资培训力度的加大,区级教育部门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区属各校不同程度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导致培训工作与学校工作产生冲突,故难以保证培训人员按时到位。
  
2.在教师招聘工作中,现行政策是省定标准,市上统一招录,区教育局因无招录权,不能按照本系统自然减员情况引进理论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虽说当前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主流方向是好的、素质是高的、能力是强的。但是,以高标准要求来衡量,目前,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部分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部分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淡薄、缺乏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失去了甘受清贫、献身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难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四、下一步思路 
 
(一)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采用多种形式、借助不同平台、探索“互联网+”等多元化学习实践方式,在党建联盟内纵深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坚定“四个意识”、着力“四个转变”,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通过进一步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教师干事创业、开拓进取。  

(二)扩大资源共享,提升集团化办学效益与水平。继续依托“全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进一步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健全“城校与农校”教师交流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因人才问题造成的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板问题。采取集中培训、跟岗学校、师徒结对、专题研究、骨干引领等多种形式,促进湟中县和中区教师综合素质共同提高。注重学生生活交流、文化交流、体育交流,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三)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着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夯实“集团化办学”基础,定期组织跟岗学习,开展交流实训,有效促进教育集团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依托“教育发展改革先行试验区”载体,进一步推动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断提升中区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实现中区教育“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内涵,加快构建育人为本、公平普及、注重质量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和提升中区教育品牌”新目标。继续推动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四)深化课程改革及教研工作。持续强化儿童阅读工作;用“保底培优”的方式,加强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持续“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工作室”建设,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陶艺制作大赛、校园足球区级联赛及城中区小学生运动会等活动。加大“ 曹 君名校长青海分站”核心成员读写教室建设力度,力争中区教研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全课程本土化”实验;继续推进“学科品牌”建设,以各学科品牌特色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纵深“选课走班”教研活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区教育内涵发展。  

(五)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建立健全督学、督政和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青海省教育督导规定》,进一步推动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立足中区实际,加大督学责任区督导工作;在巩固和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认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监测工作,推动我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现教育公平。  

(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依托国家及我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公共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具有我区特色化应用平台。发挥“互联网+”的引擎作用,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力提升学校数字化水平。创建2-4所特色鲜明、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数字化校园,以数字校园建设全面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逐步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安全保护等相关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持续“点菜送课”活动,积极探索辖区学前教育优质园“一套班子、多个园区、统一管理、资源管理”的集团化运行模式,推动学前教育“扩资源、调资源、建机制、提质量”,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防止和纠纷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探索辖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新模式。开展学前教育提升年活动,促特色发展,打造优质教育学前教育品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7 03:22 , Processed in 0.10936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