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式规范] 关于提升公务员公文写作能力的几点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7: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在咱们共同交流公务员写作能力这个内容之前,咱们先做一个小小的调研。各位常年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肯定天天与公文打交道,比如学习上级文件、进行调查研究、向领导汇报工作、撰写会议通知、工作总结等等,如果说你没有接触过公文和公文写作,那你肯定不是公务员。好,现在咱们调查一下,在座的同志中,各人撰写的信息、调研报告等材料,被你的上级部门简报采用过的、或者被新闻媒体采用过的,不限采用时间与篇幅长短、篇数多少,采用过的就算,这样的同志请举手。(清点举手人数后)很好。刚才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家具有良好的公文写作基础,有的还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也存在公文写作能力与工作水平不同步、不共振的问题。由此看来,在“提升能力”培训中,列入公务员公文写作能力提升专题,是十分符合实际需要和十分必要的。

根据安排,今天我讲一下提升公务员写作能力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供大家参考,不对的或有失偏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想分三个大的方面来讲。

一、公文写作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能力。

公文写作是公务员的基本功。既然是基本功,就是说是公务员必须掌握的能力。虽然掌握的水平有高低,但是必须具备这个方面的起码的能力,属于“看家本领”。

首先,公文与公务员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公文就与政权密不可分。我国最早的殷商王朝文书,刻在甲骨上,五经之一的“尚书”就是一部古代的公文集。如《酒诰》是戒酒的指示。《古文观止》中,公文占了约15%,像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等,都是久诵不衰的公文。我们党非常重视利用公文这一重要工具。1942年1月就颁发了《陕甘宁边区公文稿式》。也就是说,公文长期以来都是“政权”的重要工具。好,现在咱们说什么是行政公文。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公文的定义是这样的:“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这是行政公文的定义。需要说明的是,今天讲的“公文写作”概念,外延要宽一些,包括行政公文和常用事务性文书。再说公务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法定范围是党委、人大、行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等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简单的说,公务员就是为国家服务、由国家供养的机关工作人员。现在,咱们把这两个定义对照一下,不难发现,公文就是公务员履行公职的重要工具。为国家服务,就必须会使用公文,懂公文写作。毛泽东同志在《文化课本序》里说过:“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知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所以说,公务员只要开展工作,就必须与公文打交道,每一名公务员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公文,离不开公文写作。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比如会议通知、请示、报告等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常用的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等,大家肯定年年写、年年做。这是说的公文与公务员密不可分。

其次,公务员履行职责离不开公文。公务员的岗位繁多,职能也不少,但综合起来说,公务员主要职责就是两条,一是办事,二是参谋,当然有的还有本层次决策权。再细说一点,就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传递信息,宣传政策,服务大众。办事是每个公务员日常必须的,参谋是在办事的基础上、办事的过程中进行的。办事的实质、办事的根本就是服务第一、效率第一;参谋的实质、目的是为上一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从办事上说,公务员办事必须讲政治、讲服务、讲效率。这不但要求公务员必须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把握政策法规,而且还要求公务员在工作中做好调查研究、请示、报告、提供信息等,每件事情处理完毕后还要出简报写总结。从参谋上说,公务员必须给上级领导提供内容真实、对路、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就一个或几个问题,某项政策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掌握实际情况,写出报告供领导参考。同时,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把公文写的短简精些,质量高些。这里讲一个笑话。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12月,刑部主事茹太素给皇帝上书,陈说事务,写了17000字,讲了5件事。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读给他听,读到6370字时,还未入正题,朱元璋大怒,下旨打了茹太素100大板。第二天又叫人再读,读到16500字时,才开始说这5件事。好在后边500字说得5件事有4件可行,皇帝才没革他的职。所以后来朱元璋下令:“订立上书陈事格式,繁文违者罪之”。由此可以看出,当好参谋,必须写一手好的公文才行,反之,可能要挨板子。

二、公文写作能力是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公务员政治素质、综合协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的、综合体现。它与公文写作能力牵扯到一起,而且还是重要体现,是不是说得有些“忽悠”?下面我从     角度就讲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只有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出公务员政治素质。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思想性,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符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写作者必须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在“规矩”下成“方圆”。一名政治上成熟的公务员,因为善于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写出的公文才能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才不会出现政治性的失误。反之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务员如果不坚持好这一条,纵使是生花妙笔,写出来的公文文笔再好,格式再对,选词造句再美,也会被“枪毙”。

第二,只有了解、提纯、贯彻、运用好领导意图,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出公务员的办事、参谋能力与水平。公文写作具有指令性特点,一般地是领导机关或领导人交办的。因此,只有很好地了解领导意图,才能选好公文写作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领导有较高的政策水准和思想高度,提纯精炼领导意图的工作,就是写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是很好的贯彻领导意图,不仅是提纯公务员公文写作质量高低的标准,而且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说一件正确领会把握领导意图的事。1963年,苏共中央要求中共中央对他们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系统理论给予答复。当时,中共中央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就拟了一篇长文,想公开答复,被毛泽东主席否定了。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我要的张燮林式,不要庄则栋式!”大家知道,张和庄在六十年代是我国乒乓球名星。张善于削球,擅长于防守,能够救起对方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刁球、险球;庄善于近台快攻,擅长于进攻,能够以凌厉的攻势打对手于措手不及。于是写作者们查阅了毛主席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次讲话记录,写出了数万字的文案,从正面阐述了毛泽东的观点。经毛主席审阅,正合他的心意。这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还要善于运用技巧体现领导意图。比如给领导写讲话稿,有的领导喜欢排比句,你就应该写“关心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爱护这项工作”等;有的领导喜欢引经据典,你就应该引用上一段古诗词或者典故,由此,引申出深刻的道理。等等。当然,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就是不能唯领导意图是从,不能把领导意图当作唯一的目的。

第三,只有熟悉部门职能、职位与职责,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要求每个职位上的公务员,都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的工作,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承担其本职位的岗位职责,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党历来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又红又专,并塑造了张思德、时传祥等一大批英模榜样。公文写作是以实用为根本目的的,公文(含事务文书)一般的具有约束、规范,指导推动,宣传教育,资料凭证等作用,具有突出的、明显的政策性和事务性、实用性特点。因此,公务员如果业务工作不能够烂熟于心的话,就不可能写出好的公文来。也就是说,公务员必须深刻了解本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性质,了解内设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知晓工作程序等,才能写出具有约束规范、指导推动等作用的公文。不然的话,如何起草好公文?就是起草了,连自己都不明白的工作,写出来也难以规范、指导、教育他人。共和国外交风云中有这么一个故事。60年代初,周总理访问南亚某国时,说了一句成语“胸有成竹”。但翻译不懂“胸有成竹”成语典故的内涵,就翻译成了“周总理胸中长了一颗竹子”。从而成了翻译界的笑话。联想起来,如果我们不懂业务,写出公文来是否也会闹出类似的笑话呢?

第四,只有善于从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创新,才能写好公文。也就是说,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毛主席说过,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公文写作是一种书面的发言。所以不能言之无物,老调重弹。调查研究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项政策与工作、某些问题等进行广泛的了解与考察,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而创新认识,提出创新思路或方案。这些思路或方案,有的可能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反映出来(如报告),有的可能以事务性文书的形式反映出来(如调查报告)。有的公务员,可能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跑基层也很多,但就是没有整理出一篇有价值的公文来,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提炼事务的本质与主流,用全面地发展的眼光提出解决问题和发展思路的创新能力。所以说,公文写作能力与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家都听说过关于卖鞋的调研故事吧。两个制鞋公司都派出了业务员到非洲某地去搞市场调研,结果一看当地人都打赤脚不穿鞋。A公司的业务员写了个报告说,这里人都打赤脚,鞋在这里没有市场。而B公司的业务员则写报告称,这里市场潜力不可估量,若要引导当地人穿鞋子,将来公司的销售额巨大阿!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启迪呢?

三、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勤学苦练

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长期做基础性工作或在基层工作,天天与具体的业务工作打交道,工作忙,事务杂,坐不下,动笔的机会少,观察认识问题受局限,觉得提升公文写作能力非常难,存在畏难思想,因此,不敢动笔或懒得动笔。有些公务员虽然经常写公文,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仅仅是上传下达,存在应付思想,如果多年没有见到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被采用过,就有可能产生畏难思想。实际上,做基础性工作或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也有独特的优势,就是贴近工作实践,情况熟悉,容易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比如一个政策下来,何利何弊,干部群众有什么反映,这些同志是先知先觉。因此,同志们要先振奋精神,扬长避短,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够在提升公文写作能力方面由“柳暗”转变成“花明”。那么,怎样勤学苦练呢?

第一,要用心去写。只有用心去写,才能写好、写妙。公文写作既不容易,也不是高不可攀。说不容易,就是没有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不下苦功夫,基本功不扎实,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要写好是不可能的。认为公文写作没什么道道,恰恰说明还没有入门。说不是高不可攀,就是只要正确对待困难,不断学习,勤学苦练,把功夫下到了,保证有好“收成”。而且“收成”与下功夫的程度成正比。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个示范动作。“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苏格拉底这样问。学生们都笑着说:“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氏再问这些学生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了下来,这个人就是以后闻名于世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由此可见,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成大事者都是坚持不懈、用心去做的人。公务员都生活在“履行公职”的环境中,有的同志能写出很好的信息、调研文章,有的则找不着素材;对同一项工作,有的写出来被上级部门转发了,有的写得平平淡淡;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历高、工龄长的可能没写出多少高水平的公文来,“眼高手低”,有的刚考上公务员几年就写出了不少好文章,硕果累累。如此等等,原因和差别在哪里呢?在于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也就是用心或没有用心、用心到什么程度的差异。也就是古人说的“功夫在诗外”。在于自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悟性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什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因为他花了四十年的心血!为了写《资本论》,细读和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为了写好英国劳工法的20多页文字,他把英国图书馆的有关书籍、报告全部翻阅过。所以说,《资本论》浸透了马克思的心血。

第二,要掌握公文写作的共同技巧。公文作为宣布主张、传达决策、交流情况、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公务员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一工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事业发展服务。一是要掌握公文的特性。公文是用政策、真理来打动群众的。大家都知道,公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范围很广。根据内容、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公文可以分为行政公文、常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一)法定公文。它是指十五种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决议、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这十五种公文也叫“法规公文”。

(二)常用公文。它是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公文形式,以汇报工作、沟通情况、总结经验、商洽工作为主要内容。如计划、规划、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这些常用公文(也称事务文书)在行政约束力和法律效能上,不象行政公文那样鲜明、强烈。

(三)专用公文。它是指国家司法、外交、公安、科研、经济等机关、单位、部门所使用的专业性公文。它一般都有特定写作格式和惯用词语,内容专业性很强。如“起诉书”、“二审判决书”、“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弄清公文的特点,是写好公文的关键。公文具有什么特点呢?有十大特点,这就是:①政策性。就是说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的工具。②真实性。真实是公文的生命,公文所使用的人、事、数据等,必须翔实无误。③实用性。公文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内容必须实实在在,有情况、有问题、有解决办法。④条理性。公文结构要简洁、层次清楚。需要办什么、注意什么、办的程度与要求等,都要讲得有条有理。⑤直叙性。开门见山,平铺直叙。⑥严肃性。每句话必须有源有据,提要求必须实事求是。⑦时间性。大部分公文一般是要执行、要办理的,具有很强的时间性。⑧程式性。公文都有统一的文种,有特定的格式和要求。⑨说理性。就是说法规、说事理。⑩简明性。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要求:“情况要确实,观点要明确,文字要简炼,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标点符号要正确,篇幅力求简短”。此外还有保密性等特征。这方面,大家可以到书店买本关于公务员写作实务一类的书来参考,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三,要依据工作需要储存材料。各位公务员由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性质不同,因而积累储存材料的内容也有不同。储存材料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工作内容分类别分项目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储用结合,以储助用,以用促储,从而养成良好的积累储存材料的习惯。一般地说,存储材料要广征博采,多多益善。但面对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知本经济接踵而来,信息多如牛毛,目不暇接。因此,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根据你所在单位的职能职责,有所选择的存储材料,建立起个人的小资料库。这个小资料库里一般储存什么材料呢?①基础性材料。就是一些通用材料。如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阶段政治学习材料和所在单位、部门、地区的概况材料。特别是概况材料,如本地区面积、人口、GDP、财政收入等材料;本部门工作任务、人员编制、隶属关系、大事等。基础性材料,有时常用,所以要常备。②政策材料。要认真阅读上级来文,特别是政策法规性的文件。看到有关新闻媒介上刊登的这类文字,要摘要或剪下来保存,以便查阅。③领导思想的积累。要注意积累上级部门与本部门领导同志对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尤其是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新提法、新要求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下领导的用语习惯。④业务工作材料。首先要注意积累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统计数字;其次要积累本单位、本行业的新成果、新动态资料;再次是新闻媒介或单位简报中工作经验、工作研究等材料;最后,是积累本行业相关的其他材料。⑤语言材料。公文语言讲究庄重、朴实、明白、准确和精炼。平时要注意阅读和积累。⑥公文格式汇集与储备。就是将上级部门发的不同类型、文种的文件,如通知、决议、决定、指示、纲要(工作要点)、细则(办法)、通报、报告(请示)等,收集成册,供工作中参考。这就应了老百姓的一句俗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应急的时候,拉出来一参考,比着葫芦画个瓢,虽然“文章最忌百家衣”,也比拿不出来强,也算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吧。储存材料的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方便应用,积累存储材料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摘要、报刊剪辑、资料卡片、复印等,但要有个文字索引,以便分门别类的查找。

第四,举一反三,一材多用。大家都用芹菜作原料做过菜吧?我见过一个这样的厨师,芹菜茎炒菜,芹菜叶做菜饼,芹菜根做成了咸菜。我们公文写作,对材料的运用,也要这样。要举一反三,一才多用。但这里不是说重复用,而是换个角度创新用。

公务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这么多的材料不可能都写到文章里去。下一步就是如何选择好材料、用好材料的问题了。材料选择的根本标准就是写作目的。首先,要选择对路有用的材料。对路就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有用就是经得起筛选,说得白一点,就是要选跟得上形势、适合口味的材料采用来写。一般地说,要选择时事倡导的材料,选择真实而新鲜的材料和典型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以少胜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要精选角度。青岛啤酒集团九十年代发生过一个摆梯子的故事。在青岛啤酒集团生产车间的一个角落,因工作需要,工人需要爬上爬下,因此,有人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就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就把梯子放到拐角处。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人,还贴了张纸条,“留神梯子,注意安全”。这样过去了几年后,有个熟悉汉语的外国专家看到,他把字条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两个纸条的区别在于角度不一样,前者仅仅是提醒,后者则排除了安全隐患。从公文写作上说,一个材料可以使用的角度很多,苏轼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文写作就要根据写作目的,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表现出来。但是有个要求,这个角度要符合领导要求与撰文目的。比如说,某单位主要领导“班长”表率作用、“班子”凝聚力较强,工作成绩明显,按照上级要求写一篇经验性总结,这是写作目的。撰稿人围绕这个目的,从“班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出发,收集了很多材料,经过分析,把材料分成了三大块,形成了材料框架:一、发挥凝聚作用,形成团结战斗集体;二、发挥导向作用,使“一班人”不偏离方向;三、发挥协调作用,使“一班人”步调一致。再次,多方位用材。大家收集材料不容易,有些可能用起来意犹未尽,有的可能根本没派上用场,费了心血的材料,弃之可惜,有目的的写作又不能堆砌材料,怎么办呢?举一反三,一材多用。公文写作者就好像是一个木匠,水平高的木匠,大块板材做门做窗,小块板材做小家具,符合做大梁的当梁,符合做牚的做牚,剩下的小木块还能做成木楔,起加固作用。我们在公文写作时也要向这个聪明的木匠学习。1993年底,我在接受起草《泰安市机构改革工作总结》时,结合工作搜集了很多资料,写完总结上报省政府后,觉得这些材料虽然不能写入总结,但与总结的材料结合起来,还是有用的。于是,就写成了篇工作经验,题目是《泰安市县乡机构改革回顾》,发表在《泰安论坛》1994年第一期上。换了个角度,加以归纳提炼后,写成了篇新闻稿,题目叫《泰安市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发表在《中国机构编制》杂志1994年第5期上。使收集的材料“三用”,有效的利用了材料资源。一材多用,最常见的是写成信息、工作汇报报上级部门后,改下文体写成新闻可以投稿;写了总结后,还可以修改写成经验介绍,写成工作通讯等;写情况报告,还可详细梳理一下写成调查报告等等。这些要靠写作实践中多练、多揣摩。

第五,多写多改,才能修炼成“佛”。有位领导讲过,任何人一年都是365天,但是效果却大有差别。有的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努力的实践,认真地思考和研究问题,不断出成果,这样的同志和那些整天高谈阔论、浅尝辄止,或者串场OK的同志相比,前者的一年要等于后者的好几年。这个比喻,深刻地说明了付出才有回报,懒散是写作的大敌。有的同志可能认为,写作影响业务工作,而实际上是,凡是工作忙不忘写作,任务重不忘研究,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勇于实践的同志,业务提高就快,工作质量就高,作的贡献就大。反之,整天忙忙碌碌,腿勤脑不勤,业务素质往往是一年又一年的在一般层次上循环,挑不起“大梁” ,唱不好“主角”,这就是说,要“多写”。就像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的“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但公务员职责分工不同,也不能“瞎写”,要紧密结合工作来写。如何自觉地结合工作来写呢?第一,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为“结合”的主攻方向。从某种角度上讲,公文就是形势的引导者,好多文件就是指导改革创新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本地区本部门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探讨。可以说,衡量一个干部的能力强不强、素质高不高,主要看对新情况、新问题摸得透不透,抓得准不准,研究出的政策当不当。第二,坚持边工作边写作。公文写作就是与工作紧密相连的,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要坚持勤写多练。有一位同志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刚参加工作不久,下一个会议通知,领导刚交待完,他就把起草的“通知”交给领导过目。领导很惊讶,这位同志告诉领导说:“您交代工作时我就打好腹稿了”。后来,这位同志就成了领导的秘书。他有什么秘诀马?没有,只不过是他看到别人下通知时他就坐在办公桌上写份通知练,熟能生巧而已。第三,要把积极性与计划性结合起来。就像到了半年写半年总结,到了年末写年度工作总结一样,要把积极性与计划性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在一年工作开始的时候给自己列个计划,且要细分到月,全年写多少条信息,搞几次调研,争取被上级或新闻媒介采用多少等。使自己有个奋斗目标。第四,坚持不懈的写。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我经常写,常常投,就是不见采用。我说,一,你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见成效。二,你不妨换换写法,第一步,先模仿着简报上刊登过的信息或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写,它那一段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他写的是工商你就改成你的工作写,写上几次你就悟出其中道道来。第二步可以向这方面有专长的同志求教,征得其指导,这样比自己摸索着进步快得多。第三步写好后让大家提意见改,逐步完善提高。走完这三步,就会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说多改。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文人、名人、伟人写东西,都强调一个改字。郑板桥就提倡写文章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毛泽东主席说,“写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修改,然后发表”。谢觉哉同志强调:“改,比写要常常费时、费力”。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足足改了16个月。第二卷的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由此可见一代伟人的锲而不舍的修改韧劲。久诵不衰的“推敲”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唐朝诗人贾岛骑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到了韩愈,便向韩征询意见。韩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比用“推”字好。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修改的重点有四:一是看表达领导意图是否准确全面?二是看是否符合政策法规?三是看材料选用的是否符合主题?四是看文种、体式及结构是否规范、得当。然后再推敲语言表达方面、遣词造句方面的小毛病。如何修改呢?一般地说,有自改和他改两种方法。自改就是自己反复琢磨修改提炼提高。他改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请专门人员把关的方法。就是写好之后,交给秘书交给功底较厚的人,给自己的稿子提个意见。第二种是逐级修改。可交给科长、局长等领导,层层把关,以提高文章的水平。第三种是讨论修改。把有关人员集合在一起,针对文章内容,各抒己见,从而取长补短、把文章改得更好。总起来说,修改文章要顾及全文。首先从大处着手,把思想内容修改的完善妥贴,然后围绕内容进行形式方面的精雕细刻。这两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为突出思想性主题对材料的取舍,会导致结构的变动;锤炼一个言简意赅的词句,又会强化内容的作用。所以必须根据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要求来修改。

同志们,文无定法。写公文说是一回事,写又是一回事。提升公文写作能力,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更何况学无止境!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再见的时候,见到的是一个在公文写作能力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新的成就的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12-22 17:07 , Processed in 0.16397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