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典型经验] 供销社推广“时堰模式”的经验做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21: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供销社推广“时堰模式”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XX市社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建办了全省首家基层社新型组织形式——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创造了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树标杆的“时堰模式”,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易操作的经验。

1.坚持办社宗旨,探索为农务农姓农的“时堰模式”。①为农是时堰模式的出发点。东时联社实施“供销合作社+村两委+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基本架构,通过开展资本合作、生产合作、项目加盟、组织联结等手段,把区域内为农服务力量吸聚到联社组织中来。联社与种养大户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广泛开展合作,以项目加盟的方式,延伸服务链条。入社成员以其机械设备、物资供应、技术或资金,在联社组织指导和协调下,统一开展为农服务。在组织联结上,除聘请镇村领导担任联社负责人外,时堰镇党委政府还把全镇所有涉农生产、生活网点的物资采购配送,交给联社统一负责。②务农是时堰模式的切入点。一是强化技物结合,帮助农民降本增效。联社通过开展农作物统防统治,使每亩水稻减少用药20%,为农民每亩节本25元左右。以技物结合为推手,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农资经营服务网点,拓展测土配方、庄稼医院等服务,促进传统农资经营服务转型升级。二是强化统一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行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减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雇工投入。联社还延展了订单农业、农产品收储烘干等服务项目,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依托中合裕民小贷公司,借助联社平台,为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提供便捷的资金支持。③姓农是时堰模式的着力点。联社秉持“党委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供销社主办、涉农组织参与、社村共建”的理念,全力打造与农民联结紧密、服务功能完备、市场化运行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联社内农民社员不少于80%,农民投资不少于80%,受益实行按股分红和按业务量二次分配。联社成员对内有《章程》规范,对外有《服务协议》约束,不与农民争利,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区别于一般经营性组织的鲜明特质。④联合合作是时堰模式的关键点。东时为农服务联社将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全程服务,有效解决了涉农部门和社会组织力量分散、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政府涉农部门、涉农资源、村级组织融入为农服务平台,实现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有机对接,将公益性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解决了党和政府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2.突出关键环节,放大了“时堰模式”的示范效应。①在复制中创新,放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能量。市县两级社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原则,拓宽新型为农服务联社负责人选任渠道。目前,联社负责人既有原基层社主任兼任服务联社理事长,也有政府分管镇长、村书记兼任联社理事长,既提升组织的影响力,又放大为农服务的能量。东台市供销社已创办为农服务合作联社12家,基本实现镇级全覆盖,且全部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进入实质性运作。盐都区社今年创办了6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全部由镇分管领导担任联社负责人。滨海县社秉持“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理念,创办3家农民综合服务专业合作联合社,为农民提供生产、流通、消费、金融等综合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农业社会化服务涵盖了全市近20万户农民,帮助农民实现收入7亿多元,新增农民就业近5000人。②在推广中提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空间。一是从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起步,拓展植保农技服务,推进订单农业服务,向全方位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延伸,逐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因地制宜,找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最佳切入点。指导各地在稻麦集中地区以发展大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为主,经济作物集中地区则以发展订单农业、蔬菜合作社等为主。东台市社结合实际,根据各镇的农业特色,推进为农服务“1+N”模式,催生出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科技超市、订单农业、合作金融、电商服务站、农产品冷链物流、秸秆综合利用等10多项服务功能。③在工作中提质,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效。把推广“时堰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明确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和工作进度,实行月检查、季公布、半年考核的办法,促进工作快速推进。召开工作推进会,观摩现场、比学赶超,营造浓烈的工作氛围。实行班子成员挂钩服务制度,靠前指导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凝聚工作合力。在全系统组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民工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富民工程”、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强社工程”,厚植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XX县社依托“XX大米”品牌,以大米加工企业为抓手,上游实行土地流转、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下游建办粮库,延伸服务链条,新型基层组织成为涵盖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坚实平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6 23:04 , Processed in 0.10829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