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某县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4:5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某县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调研报告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268人全部脱贫、5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初步形成了一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此同时,XX县也面临着农村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资源要素保障不足“三大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值得深思。


一、实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工程,推动农村产业扩容提质大力实施“保粮、稳蔗、强牧、兴渔、优果”特色产业工程,积极构建以粮食为基础产业、甘蔗为支柱产业,优质特色水果、牛羊等高效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在“保粮”方面,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持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确保XX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9.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12.5万吨。全力打造“明仕香米”品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明仕香米种植1万亩以上,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是在“稳蔗”方面,牢牢把握中央、广西持续壮大发展蔗糖产业的重大机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持续巩固“双高”基地建设成果,着力破解甘蔗生产规模化、水利化、机械化“三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稳定XX县甘蔗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年入厂原料蔗达230万吨以上。


三是在“强牧”方面,全力抓好牛羊、皇鸽等家禽标准化养殖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加快生猪、肉牛及家禽等动物屠宰及肉类冷链仓储物流业发展,深入发展肉类制品深加工及动物饲料加工业。以现代致远项目为示范点,引导推广现代养鱼技术,不断提高XX县渔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加大微生物的推广应用,微生物应用率达90%。


四是在“优果”方面,大力发展青梅、龙眼等特色水果产业,力争2025年XX县青梅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龙眼种植面积恢复到4万亩以上。对XX县德天休闲水果现代农业示范区等3个广西级、8个县级、46个乡级、136个村级等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提档升级,建设XX县榄圩乡“梅花山弄”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种养加销”全过程,着力延长农业全产业链,促进XX县农副产品本地消化,切实保障种植户利益。二、坚持产业做实,加快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推动糖业转型升级,开发甘蔗综合利用的系列产品,延伸糖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及休闲食品加工产业,重点服务好溜溜果园、亿春食品、皇鸽、正邦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建成青梅、胖姜、皇鸽等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设立一批农副产品收储冷链物流中心,打造百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农民提供更多农业就业及获利机会。


二是要更大力度推动农旅融合。做好重点景区带动,推动融合发展。继续实施“龙头景区+企业(农户)经营”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升景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为景区周边村民带来就业(创业)机会,借助景区沿线村屯游客量大的优势,通过经营农家乐、旅游商铺、提供竹排观光等旅游服务项目进行深度融入,不断延伸餐饮、住宿、游乐等产业链,加速农村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推进长寿康养文旅项目、安民大健康产业园、恩城水乡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集跨国风情、休闲养心、康体养生、文艺创作、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加工流通业、餐饮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交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紧紧围绕恩城乡、榄圩乡“水果+乡村旅游”模式,打造集山水旅游、农业观光、水果采摘、农事体验、农家餐饮、农庄客栈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与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三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入场、促销、物流等相关费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积极探索“电商+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电商示范扶贫基地,集中推介XX名特优农产品,有效拓宽合作社产品销售渠道,深入挖掘农村“农业+互联网”卖点。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农村产业发展力量通过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挖掘,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为农村产业发展积蓄力量,提供人才保障;通过鼓励抱团发展,实现农户联结,共享发展红利,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


一是要重视“三农”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外引内联”等多种方式,加强“三农”人才培育,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等科学制订实施方案,重点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五支队伍”,提升“三农”人才综合素质,并出台激励政策,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为推动产业融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是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切实将产业兴旺与小农户经营联系起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年内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10家,力争到2021年底各类示范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0家以上。


三是要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层农技人员挂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制度,确保关键技术指导到位。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技水平。


四、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产业融合要素管理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农村产业要素管理,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民进一步增收。


一是要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充分利用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集约经营,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土地保证,让农民既能有土地租金收入、又能解放劳动力。


二是要探索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到农村各项产业中,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解决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全力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4 06:42 , Processed in 0.1070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