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学党史 悟思想 担责任 办实事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0 19: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党史 悟思想 担责任 办实事心得体会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通过近段时间学习,我对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地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强加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通过对党史的学习,使我更深一步认识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是党的历史是认清历史逻辑、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历史结论最为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史,要深入了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复杂多变问题,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就是坚持不懈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育警示人。只有深切地了解党的苦难辉煌,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二是开展党史教育学习,要深刻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相结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把激发出的热情体现到“为党旗添光彩,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工作上来。

四是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一心为民造福。实干是最有力的证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因为始终坚持实干为要,始终把落实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更要珍惜前辈为我们创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将党史教育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效上。

首先,学党史,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作为残疾人工作者,要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重点怀着对历史和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逐字逐句品读党史,扎实学、扎实悟,往深走往心走,实现与党史的同频共振,真正入脑更入心。要通过现场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在红色文化中看、听、读,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牢记党的历史经验。

    其次,悟思想,就是要真悟实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党史、悟思想就是要我们悟出初心,不断增强自身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习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通过对党的伟大历史的学习,我们要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党的100华诞的今年,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会更加坚密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不断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庆祝党的10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相信,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将一天比一天更强大,一天比一天更繁荣。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30 05:18 , Processed in 0.10883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