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划总结] 经信局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建议的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9: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信局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建议的报告

“十三五”,我州在省经济信息化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九大精神,坚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 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工作机制,大力务实基础工作,以管理措施、结构措施、工程措施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低碳发展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我州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建议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工作总结


(一)“十三五”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州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4.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4.59亿元,年均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36.6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5.86亿元,年均增长15.8%。 主要产业增加值显著集中。规模以上工业中的三大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产业增加值的结构逐年变化,由2015年的21.28:3.89:74.83变化至2019年的13.54:1.22:85.24。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生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越来越大,采矿业和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减少。 工业规划目标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全州工业投资累计完成697.08亿元。2019年中藏医药行业完成产值13亿。清洁能源行业已经基本实现目标,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全州工业企业1412户,超过目标(450户)2.13倍,完成规划任务。规模以上企业数为63家,其中电力企业37户,矿产企业户,特色产业企业9户。清洁能源、优势矿业支柱作用明显,中藏医药、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连续五年同比下降,由2016年上升10.3%到2020年预计下降6%,呈逐年降低的态势;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16年的0.905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20年的0.574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0年较2015年下降20%。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工业目标任务。


(二)“十三五”工业节能工作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近年来,我州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坚决执行省政府工业节能节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部署,切实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年初,州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及时分解下达了我州工业重点县工业节能指标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要求相关部门落实监督责任,督促各县、各有关部门抓好国家、省上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互通情况,协调配合,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加强督查指导,规范节能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节能行动推进方案,州、县经信主管部门适时开展跟踪监督,掌握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防能耗大幅增长。我州里伍铜业等四户企业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每年均完成节能目标。切实加强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对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完好率、使用率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并要求企业统计人员做到统计工作有台帐、有月报、有分析、有交接,工作不脱节、不被动。 3.能耗限额管理,强化技术节能。加强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管理,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加强了对州内规模以上冶金及建材(水泥)企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监测管理和对标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落实。做好工业节能监察工作,近年来,对泸定山盛水泥有限公司、泸定桥水泥有限公司、康定跑马山水泥有限公司、炉霍华康水泥有限公司4家水泥企业开展年度水泥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及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工作。对九龙里伍铜业、雅砻江矿业等企业落实节能管理制度情况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 4.争取资金政策,推进企业发展。每年积极争取省级工业节能节水专项资金的支持,近年来共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工业节能节水项目6个,共获省工业节能节水和淘汰落后专项资金812万元支持。 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思想意识。在每年的“生态日”、“低碳日”开展了节能宣传活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生态的浓厚氛围,向市民普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营造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节能降耗意识不强。少数部门领导和企业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薄弱,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够。部门间配合的力度还不强,节能监管开展难度大。 二是节能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和销售,而忽略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没有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能源统计制度不完善,能源岗位不稳定或缺位,人员变动频繁,企业能源数据收集不准确、不全面,完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能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节能指标的完成。 三是节能指标下降空间小。近年来,由于我州建材、矿产等一批高耗能企业因淘汰落后产能、原材料短缺、市场疲软等原因,造成开工不足、能源消耗大幅减少,下降空间基本没有。今后,随着能源供应和市场的好转,我州部分冶炼、建材行业高耗能企业将恢复生产或新建投产,能源消耗将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这将给民族地区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初步考虑


(一)“十四五”工业发展优势 清洁能源生产资源丰富。我州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供清洁能源发电。州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5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在4130万千瓦以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10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约110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在建电站装机量达1115.44万千瓦,2019年甘孜州水电装机1122.43万千瓦,光伏装机36万千瓦,省网统调电站装机居全省第一。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我州地处“三江”成矿带中段,成矿条件优越,具有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总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等优势。已发现各类矿产74种,已探明矿产资源40种,其中:银、锡、钨约占全省资源量的85%以上;锂、铍、金、铅、钼、云母、水晶矿约占全省65%以上;铜、铅、锌、镍、铂约占全省40%以上 。 农特产品资源丰富多样。我州农作物、药材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样。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青稞、豆类和薯类;林果资源丰富,水果、干果及其他经济林木均有广泛分布和栽培。州内有药用植物1581种(藏药植物500余种),占四川已知种类的40%,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43种,是四川重要的药材产区之一。 具有较为扎实的工业发展基础。州内规模以上电力企业37家,其中:规模以上电力生产企业36家,规模以上电力供应企业1家。共有采矿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经营范围涵盖铜、铅、锌、锂等常用有色金属开采和以金矿采选为主的贵金属采选。全州已设采矿权128个,目前有效采矿权79个,正常生产的大中型矿山企业15个。食品饮料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菌类、肉类、酒类、水类、药类等为重点的食品饮料加工体系。截止2019年,州内食品饮料加工企业147户,规模以上食品饮料加工企业9户。


(二)“十四五”工业发展劣势 产业关联度较差,产业链条较短。现有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横向和纵向关联度极小,且每种产业都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以矿产资源中的锂资源为例,下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陶瓷、润滑剂等领域。甘孜州的锂矿储量居于亚洲第一,已初步实现开采,但是并没有配套的下游产业链提供产业赋能。产业体系结构不平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清洁能源业增加值占到全州的85%,矿产开采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州的14%左右,其他产业占比不足1%。这种严重依赖既有资源、行业高度集中、工业结构失衡的局面容易导致工业发展出现断裂的后果。同时,各现有产业在地理空间上均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区(园区)培育发展不足,无法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功能区划分受生态环境影响,工业用地紧张。我州全州均属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6.82万平方公里。州内具有较好工业基础的东部地区地形多为高山峡谷地形,康南、康北的工业发展又受生态功能区的限制,适于工业企业的土地资源少。“十三五”期间,全州工业用地面积仅636.8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十分紧张,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劳动力配置失衡,人才要素受限。从高等教育人才就业情况来看,2019年留州本科毕业生约占%,留州专科毕业生约占31.65%,就业主要分布在教育(49.25%)、公共管理(16.13%)等行业,州内各县(市)绝大部分人才集中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业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短缺,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限制因素众多,工业经济调控能力弱。州级层面调控工业的能力被束缚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州内发电企业主要由省电力公司统一调度,州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电力产能。作为大宗商品的矿产资源受经济周期制约和国际市场影响,矿产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州内对于矿产行业的调控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探明的部分新矿源无法实施开采,形成了“旧矿源储量有限,新矿源开采受限”的被动局面。


(三)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我州拥有丰富的水、风、光能资源,加强对弃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延伸矿产产业链,为“十四五”期间在产业链后端的冶炼、深加工应用环节领域突破,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力提供了新的机会。 国家、省系列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中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为我州工业“十四五”期间提质增效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我州与其他发达地区开展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5+1”产业发展战略,为我州工业外向拓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有望通过新一轮区域协作发展机遇,共享来自省外发达地区、XX平原经济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红利。 重大工程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十四五”期间,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川藏铁路进入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川藏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将形成巨大的工业内需。以川藏铁路为例,川藏铁路全长1838公里,甘孜州境内长度约500公里,经测算需500万吨水泥,总产值可达20亿元。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将带动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聚集,促进州内新能源制造技术创新,形成规模化设备加工制造基地,提供现代工业新的增长点。 发展全域旅游带来的新机遇。依托州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州内工业面临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新机遇。全域旅游将带动食品饮料和特色加工产业发展,推动以中藏医药为重点的康养旅游业加快形成。同时,全域旅游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将对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四)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内环境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国内经济增长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绿色现代工业体系、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新的时代要求。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加工制造、能源供应等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并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对工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加强我州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化方向转型,是全州工业下一个阶段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发展要求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传统的粗放式工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系,工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我州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下,州内很多区域都在生态红线内,不允许进行成规模的工业开发,这对“十四五”期间的工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约束,如何在土地供应、环境保护上满足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成为了新的挑战。 竞争形势新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州与其它藏区具有类似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同时,与省内外其它地区的工业发展相比较,州内的工业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何既加强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合作,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又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化发展,是我州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


三、“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建议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和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州委、州政府工业强州战略和“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坚持“绿色生态、集约集群、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的发展原则,加快构建“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工业结构深度调整,资源积聚发展,初步改变甘孜州工业发展落后局面。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面增强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工业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到2025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1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通过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阿坝州(2019年阿坝州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为80.3亿元,预计“十四五”末为140亿元),切实改变增加值总量全省垫底的情况。到“十四五”末,工业用地面积增长2.2倍,州级集中区数量达到8个,亩均产值80万以上;“飞地”园区2个,亩均产值300万元以上。“十四五”期工业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到2025年,初步改变甘孜州工业发展高度依赖清洁能源与优势矿产的局面,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局面。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竞争力和特色化水平明显增强。初步摆脱工业发展落后困境,形成以“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为主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三)发展路径


一是提升优势产业水平。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优势矿产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清洁能源围绕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加快构建梯度推进、内外联动、集中与分布结合的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根据州内区域风力特点,联合国内风电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勘察,编制我州风能发展方案,力争“十四五”期间落地1个以上风能项目。加快地热资源开发,按照“旅游开发、地热发电、城市供暖、综合利用”的思路,推动高温地热电站和地热城镇集中供暖项目建设,打造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到2025年清洁能源产值达120亿元以上。优势矿产着力建设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综合配套加工基地,打造大渡河沿岸金矿矿业带、泸定—康定石灰水泥产业带。建设鸳鸯坝绿色锂业加工集中区,构建“采、炼、用”一体化产业链。加快重要成矿区远景和资源潜力综合调查评价,着力打造省级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支持水泥和保温隔热等建材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建材向节能、环保新型方向转型。到2025年优势矿产产值达40亿元以上。


二是着力发展“飞地”工业。高标准建设甘眉工业新城,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契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等材料,推动园区主导产业与XX“5+5+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机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甘工业园区以XX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为契机,深化成甘两地合作,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州相关政策,积极创建省级开发区。到2025年,“飞地”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


三是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在新材料、矿产、建材、食品饮料等领域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模式,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产能。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型企业和节能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每年组织实施一批节能节水改造重点项目。到2025年,力争创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园区1家和一批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绿色产品。 四是推进新兴产业。围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兴产业格局目标,重点发展新材料、制氧(氢、氮)等新兴产业。做好康泸产业集中区规划环评,争取纳入全省氢能源发展规划,在环保准入条件允许下,积极引进电解制氢、空分制氮等绿色高载能产业落地。加快理塘县格聂高原供氧项目建设,逐步构建高原用氧健康服务体系。推进煤矸石高温耐火材料等新材料及玄武岩产业等新型建材产业,着力打造高附加值产业。到2025年,新兴产业产值达6亿元以上。 五是壮大数字经济。围绕建设甘孜州大数据中心,逐步打造集数据生产、汇聚、处理、交易、应用于一体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目标。将数据交易作为数据资源流通新业态,积极支持“区块链+项目”应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可直接交易、有实际价值的资产。支持州内企业与西南联交所合作,在我州建立“数字资产交易分所”,开展数据交易规模化服务,吸引省内外数据在州分所交易流通。到2025年,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产值达30?亿元以上。


(四)要素保障


一是环境准入保障。切实加强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环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明确禁止和限制建设的产业门类和空间区域,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等要求。严格控制污染增量,严格项目准入,把有限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优先配置给技术装备好、资源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政策鼓励产业。


二是用地保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调整等工作,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每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出让总规模的30%。对现阶段各类工业用地的总量、分布、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优先向重点发展产业、集约用地项目供应土地,鼓励工业项目合理使用未利用地。对于工业用地单位产值较低的企业实施迁移,整合同类企业集聚发展,腾出工业用地用于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允许投资企业通过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出让供应等多种方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三是资金保障。加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投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切实解决工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促进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重大项目、小微企业、高新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等扩大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税收支持,对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四是人才保障。扎实开展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实行“两降两放两限两加两定”的招聘优惠政策,继续推动“康巴英才雄鹰计划”的实施,瞄准人才需求,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加强校地战略合作,大力培养工业企业领域需要的技术人才;抓好人才协同发展,探索研究东路、南路、北路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政策共享、平台共建、改革协同、工作联动,走出州内人才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优化人才服务,完善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保障引才留才。充分利用援藏政策,鼓励企业同XXXX学院、XXXX职业技术学校等联合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同外地高校建立定向培养与委托培养合作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为全州工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特此报告。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10-1 00:25 , Processed in 0.1163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