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划总结] 乡镇2017年产业富民专项活动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9:4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公文学堂 于 2018-3-27 09:50 编辑

乡镇2017年产业富民专项活动情况汇报




自我乡启动“宜居乡村”活动以来,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产业富民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在工作中,我们咬紧一个目标,强化五项工作,实现三个成效。

我乡6个行政村制定了村级发展计划;新增合作社3个;培育1个带动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个;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个;建设电子商务乡镇服务点1个。

一、“咬紧一个目标”就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着力在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富民工作。产业的发展能否实现富民的效果是产业富民专项活动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引导试点村屯发展特色、生态、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单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例如大岭村示范点依托广西XX红晚熟柑橘示范区实施柑橘水果低产改造工程,全村柑橘新品种面积达1350亩,亩均收入从原来的五、六千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余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超过1万元。全乡6个行政村屯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经济产业发展计划,群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齐心协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引领农村经济发展。

二、强化五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切实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近5万元投入产业富民示范点建设,切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定期召开产业富民专项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产业富民工作,制定下发了《正龙乡“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工作推进的方向和效率问题。

(二)强化示范带动。按照试点先行和产业基地示范引领的原则,在我乡产业基础好、产业特色鲜明的村屯中筛选了大岭村作为“产业富民”示范点,为我乡“产业富民”专项活动全面铺开探索、积累经验奠定基础。目前示范村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并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产业示范基地。

(三)强化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依托我乡现有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一是稳住蔗糖产业家底。重点推进4万亩“双高”基地建设,巩固甘蔗支柱产业地位,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二是发展生态+的畜牧产业。推广益生菌微生物发酵养殖新技术,通过健康、生态、无公害的养殖模式提升养殖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发展柑橘水果产业。着力打造东部片区柑橘产业园,推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四是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重点建设XX红、蓬莱洲、等休闲旅游点,推行大岭村家庭休闲农场等地方特色旅游活动。

(四)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着力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命力和造血功能,充分发挥他们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能力。今年以来全乡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人次。产业富民试点村屯成立了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新岭柑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20多户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全村土地连片种植柑橘1350亩,产业前景非常看好。

(五)强化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利用区建设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搭建了我乡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产品展示、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XX红互联网平台,引领我乡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三、实现“三个成效”。

(一)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通过开展产业富民专项活动,试点村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试点村屯产业基地集成和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了科技水平和规模化生产水平,试点村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人均纯收入普遍高出我乡平均水平10%以上。

(二)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在产业富民专项活动的进程中,试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各试点村屯普遍采用生物生态防虫技术,实现化肥农药“两个零增长”,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旧貌换新颜,农民收入持续攀升,崭新的乡村风貌除了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民风,村民之间更加团结友爱,更加和谐相处。

(三)探索构建多种新型经营模式,促进产业扶贫效果

我们积极探索多种新型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公司按不低于保底价回收,为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仍存在短板。一是种植业规模化、机械化、技术含量较低,传统模式占比高,产后加工链较少,深加工价值难以开发。二是养殖业发展后劲不足。养殖户缺乏资金及技术投入,养殖效益不明显,项目用地落实难。三是我乡桂中旱区,水利资源缺乏,有等解决。四是社会化服务难以推进。农业生产耕作区域条件限制,大型机器无法开展工作,机械化全面推广难;土地流转少,小户型生产模式多,无法连片大面积使用机械化。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源缺乏。我区各地普遍缺乏集体经济收入,集体房屋、土地匮乏,乡村旅游开发难度大,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少、规模小,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

(三)电子商务发展仍较滞后。缺乏电商平台,发展难度大,缺少财政资金的支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群众商务活动滞后。

(四)农产品缺乏品牌支撑。部分示范点主导产业缺少品牌支撑,“三品一标”没有得到认证,组织销售能力小,产业链不够完善。

(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部分农业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未达到创建示范村标准;旅游资源稀缺,产业基础差,缺乏特色,开发难度大。




正龙乡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3日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7 16:14 , Processed in 0.10960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