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导讲话] 县委书记在2018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4 09: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公文学堂 于 2018-4-9 17:16 编辑

县委书记在2018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


党的十九大再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抓好经济工作,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新时代赋予了幸福新内涵,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坚定信心、增强定力、主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汝城人民共享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等会,志文县长还将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立足新起点,保持好态势发展


2017年,是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积极适应新常态,全面贯彻新理念,抓实“三重工作”“四大会战”①,有力有效地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速稳势更强、量增质更优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共建全面小康、共享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1.干群携手,精准帮扶有实效。我们将群众期待作为发展目标,担当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步伐。一是群众获得感更多。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压紧压实帮扶责任,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十大工程”②,精准精细做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文章,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全年脱贫12200人、退出44个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8%。二是群众幸福感更强。坚持民生优先,致力民生改善,顶住财政支出紧张的巨大压力,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扶贫“微建设”项目,不遗余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更多的群众用上了放心电、喝上了安全水、走上了宽敞路、住上了明亮房,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便利。三是群众满意度更高。坚持沉下身、沉下心,用心用情与群众结对子、抓帮扶,进村入户解难题、出点子,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真心“点赞”,增强了群众脱贫信心,密切了干群鱼水关系,形成了党委政府凝心聚力、干部群众携手并进的生动局面。


2.量质齐增,县域经济有活力。我们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根基,大力兴产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县域经济呈现出实体壮大、业态繁荣的新气象。一是产业项目来势好。转变投资方式,突出控成本、防风险、增效益,引进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领域,推动市场投资增长到70%。长安生态城、职教新城、金晋农牧等项目顺利推进,汝华食品、鑫利食品、中心粮库等企业建成投产,引进了汇莱食品、湘深科技、三鸣科技等上亿项目5个,巨高敢为、云帆科技、铧为物流、金科软件等4家“珠三角”企业落户汝城启动上市,补齐了产业项目短板,积攒了经济发展后劲。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建成了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圆满承办了2017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加快了理学古镇、金山古村、罗泉温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实施了三鸣科技、合生电子、白云仙和连坪风电场等新兴产业项目,优质水稻、高山蔬菜、品牌茶叶列入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规划。一年来,汝城文化旅游产业持续火爆,“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态农业品牌效益持续彰显,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0.4∶33.9∶45.7。三是业态培育景象新。三江花苑酒店加快建设、财富中心酒店建成营业,全省一流的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电商产业园、土桥物流园分别引进红星美凯龙、奥特莱斯等知名企业,与宁乡农商行合作组建的新阳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正式启动,九龙白茶庄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庄园,省财政厅建设的沙洲田园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酒店民宿、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产城共荣,城乡发展有特色。我们将产城融合作为发展路径,坚持以城带乡、乡村互动,“一核四极、十字组团”③的特色城镇体系加速形成。一是特色小镇“齐头并进”。建成了卢阳理学古镇、土桥古祠堂之乡、热水国际温泉小镇、暖水休闲康养小镇、三江口森林艺术小镇、文明长征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泉水茶香小镇建设顺利推进,形成了“一心两翼④齐飞,多彩旅游并进”的发展态势,热水镇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十佳样本镇。二是美丽乡村“多点开花”。将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实施了金山、沙洲、石泉等文化古村群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金山莲颐景区、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金山村、沙洲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三是立体交通“内外通达”。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全面完成,厦蓉、湘深高速相继全线贯通,实现了与长株潭、粤港澳的全面对接,构建了“三高一小时”⑤立体交通网络,提升了省际中心交通枢纽地位,打通了区域经济发展动脉,汝城的资源、区位、生态等发展优势持续放大。


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实实在在,发展变化有目共睹,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略定力,增强了对开创汝城美好未来的信心。虽然我们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经济发展的实力还不够强、产业支撑还不够有力、风险防控的压力还比较大,但只要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努力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挑战、赢得发展主动,在全面小康新征程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二、步入新时代,向着高质量迈进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汝城发展规划了一条绿色崛起幸福路,方向和路径与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要求高度契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推动新时代下新发展,创造幸福小康新生活,关键是要贯彻“一思想一基调”,推动“两增长两提升”,做到“三坚持三注重”。  


“一思想一基调”主要是:


一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工作举措,切实把绘就的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一基调,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必须坚持的方法论。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理性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抓发展,保持合理发展速度,推动汝城步入了县域经济结构最优、产业培育举措最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发展时期。今后,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县域经济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两增长两提升”主要是: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产业主导、全面发展”部署,就要转变发展思维,用好市场力量,扩大有效投资,切实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增效益。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们增强了风险防控意识,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化解存量债务,从严控制政府投资,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培植财源税源,挤掉了“水分”,做实了收入,确保了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后,要更加注重培育产业项目、财源项目,实现社会资本投资、产业发展投资增长到85%、80%以上,提升政府投资效益、经济发展质量。


“三坚持三注重”主要是: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是永恒主题,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写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可见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对绿色发展战略的坚定取向。近年来,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明确了“建设一城三地⑥,推动绿色崛起”发展定位,这与新时代新要求是相适应的,与“五个强省”⑦“五个郴州”⑧目标是相统一的。要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把绿色作为城市底色、发展主色,构建完善绿色产业体系、经济体系,争创绿色发展新优势,开拓贫困县绿色崛起小康路。


坚持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拓展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我们省更是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摆在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了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任务。市委经济工作会也强调,要特别注重创新开放发展。当前,厦蓉高速、湘深高速相继开通,城市功能、园区基础不断完善,推动汝城进入了开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要坚持开放发展思路不动摇,充分发挥汝城“三高一小时”的交通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湘粤赣经济圈,大力开展招商选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融合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都把协调可持续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位置。2014年以来,我们抢抓休闲经济时代机遇,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县域经济提质、小康建设提速的良好态势。进入新时代,要坚持融合发展方向不动摇,以“全域旅游、三产融合”为路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更加充分的发展;以“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为路径,让城市成为产业发展的承载、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撑,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以“城乡共建、城乡融合”为路径,发挥特色小镇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注重增强实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抓园区、抓招商、抓企业、抓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实体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全省绿色工业示范基地”。


注重激发活力。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深化“一次办结”改革,深入开展创新创业行动,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市场营商、干事创业“三大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干部队伍活力,让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市场要素充分涌流、发展合力加速凝聚,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注重提升魅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切实抓好民生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体事业、公共交通、给水排水“六个一体化”和“六个全覆盖”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紧盯新目标,找准着力点突破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落实“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体部署,围绕“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发展定位,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摘帽年”“产业项目建设年”“债务风险化解年”“乡村振兴突破年”“民生幸福提质年”活动,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实力汝城、活力汝城、魅力汝城,确保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

总之,今年的工作都要围绕脱贫摘帽来开展,做到产业围绕脱贫摘帽发展,项目围绕脱贫摘帽实施,举措围绕脱贫摘帽制定,力量围绕脱贫摘帽安排,集中精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圆满通过脱贫摘帽验收考核。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全力脱贫攻坚,让小康基础更实。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摘帽年”活动,精准落实“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精细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19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28个贫困村精准退出、整县脱贫摘帽。一是帮扶要更精心。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存在的问题抓整改,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帮扶工作落细落实。责任再压实,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四到农家八必访”⑨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六级”帮扶责任,注重调动支村“两委”、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决心。力量再加强,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向所有行政村派驻帮扶工作队,对于工作作风不实、帮扶工作不力的工作队长坚决调整,真正把精兵强将集中到脱贫一线,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机制再完善,落实周调度安排、月巡查点评、季督查评比推进制,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县政府副县长要定期调度联系乡镇、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健全督促检查、管理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帮扶工作热情。二是措施要更精细。扭住产业和就业扶贫这两个关键,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村村有稳定收入”“三个有”目标。突出发展富民产业,发挥奖补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合作社+”为途径,以龙头企业为支撑,通过基地联建、资金入股、委托帮扶等方式,实施扶贫产业“4321”计划,引导贫困群众新发展绿色蔬菜4万亩、有机茶叶3000亩、特色水果2000亩、养殖项目1000个以上,实现产业项目到户全覆盖。突出抓好就业服务,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活动,积极“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能人自主创业、劳力主动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以上,实现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就业全覆盖。继续实施光伏扶贫,新建10.18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带动2037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480元以上。强化村级经济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集体经济组织体系。三是脱贫要更精准。紧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⑩标准,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推动教育扶贫提标扩面,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旧房改造。提升“三率一度”⑪,加快推进扶贫“微建设”,坚持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定期抓好“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防止出现返贫现象。健全贫困户信息档案和大数据平台,完善内业台账、严格脱贫标准、规范脱贫程序,确保脱贫结果得到群众真心认可、经得起各方检验。


2.做强实体经济,让产业发展更旺。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一是建好产业园区。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加快“一区多园”建设,重点抓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商贸、信息、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力争新建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全面拉通园区路网,把园区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城市新区”。落实园区发展“20条”,全面推行“一次办结”,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电、融资等实际困难,严厉打击阻工闹事、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营造有利于园区发展、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创新园区发展机制,把园区发展重点聚焦到抓招商选资、项目入园、企业培育、财源税源上来,更加注重用地比例和利用强度、投入产出和税收贡献,大力实施园区“1122”发展计划,力争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财政税收2000万元、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二是加速产业升级。按照“做大总量、调优存量、提升增量”要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注重农业品牌打造,推动现代农业由示范基地向精深加工转型、农副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变,发展壮大繁华食品、汇莱食品、帝亿养殖等龙头企业,新增“三品一标”⑫认证产品8个以上,以鼎香、汝莲、金润、木草人等企业为重点,把汝城硒香茶打造为茶业公共品牌。注重工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三精两新”⑬工业,落实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22条”,实施“中小企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两大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宝石奇石、环保建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永恒石材、隆源珠宝、群峰药业、白云仙风电场二期、狮子岭风电场、连坪风电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注重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服务产业,抓好农惠通电商产业城、湘粤赣边际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新阳村镇银行进驻步伐,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培育上市企业总部经济。三是促进产业融合。紧扣“全域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方向,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产业融合升级。以市场化理念抓业态培育,加快理学古镇、热水国际温泉小镇、罗泉温泉综合开发、九龙江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推进沙洲田园综合体、白云仙航空营地、官溪山庄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沙洲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德寿山森林公园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工作,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发展精品民宿、温泉酒店、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形成“全域开发突破、多彩旅游并进”的发展格局,真正把“一心两翼”打造成为旅游经济产业带。以全域化思维抓品牌营销,突出“一城双泉”⑭特色,做好“半条被子”文章,精心策划旅游线路,有机串联全县景区景点,推行组团式整体宣传营销,精心办好高品质旅游节会,创响“理学发源地,田园温泉城”旅游品牌。以精细化思维抓景区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引进市场主体和专业团队实行合作开发经营,推动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真正发挥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效益、富民效应。


3.化解债务风险,让投资效益更高。深入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年”活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注重稳增长、拓财源、控支出、增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化债举措。出台化解存量债务四年行动方案,科学编制好中期融资债务规划,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偿债资金筹措,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化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制定国有土地出让计划,盘活老城区闲置资产,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资金,清理整合闲置财政资金。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建立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积极争资立项。把准政策导向,抢抓国家重点产业、重大工程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加强策划包装,精心谋划储备,力争全年争资27亿元、引资45亿元以上。强化前期工作,抓好调研论证、规划设计,注重投入产出比,确保资金争得下、项目能落地、实施有效益。抓实项目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五个一”⑮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五比五看”⑯竞赛活动,做好征地拆迁、杆线搬迁、要素保障等工作,确保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三是大力招商选资。注重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驻点招商、商会招商、产业招商,实施招商选资“3456”行动,建立进驻企业、洽谈企业、重点项目三类资源库,坚持重质量、重效益、重落地、重开工的四重导向,落实引进、落地、建设、投产、帮扶五项服务,力争在新型制造业、农业综合体、旅游服务业、休闲养生、健康养老、商贸物流等六大领域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莞汝产业园等商会组团项目。四是注重投资管理。落实“两增长两提升”要求,严控财政资金支出,按照保工资运转、保基本民生、保还本付息、保脱贫攻坚、保争资立项的“五保”原则,把投资重点转变到产业项目建设、民生事业发展上来,突出抓好一批税源项目,有效拓宽财源增收路径。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对于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坚持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该优化的优化、该压缩的压缩、该放慢的放慢;对于没有资金来源的项目,坚决不再新上,严控政府债务增量。严格项目审批管理,树牢成本意识,特别注重对项目规划设计把关和指导,从源头上控制建设成本,确保每项投入都取得最大效果。


4.加快乡村振兴,让农业农村更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突破年”活动,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乡村振兴统揽农业农村发展。一是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抓好茶业、蔬菜、水果、花卉、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创新生产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三权”分置,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发展小微企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创建省级示范社1家、省级标准化养殖场2个、市级示范社3家,真正让土地资源活起来、企业规模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以电商产业城、土桥物流园为载体,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园区+电商+网媒”行动,切实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释放特色小镇带动效应。突出抓好泉水茶香小镇建设,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似、资源相近”的原则,采取“1+1”的合作发展模式,让7个特色小镇带动14个乡镇发展,打造特色经济产业带,构建“一核四极、十字组团”特色城镇体系。加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推动金山、沙洲、石泉、北水等文化古村群建设与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培育乡贤文化,开展“文化下乡”“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让群众形成美的风尚、过上美的生活。持续抓好农村环境整治、规范农村建房、“厕所革命”三大行动计划,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创建1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1条规范农村建房示范带。


5.突出民生改善,让群众生活更好。深入开展“民生幸福提质年”活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实施好惠民项目。抓好“微建设”,实施“微服务”,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建设,有计划推进城乡学校提质改造、县级医院和农村卫生室建设,积极对接“芙蓉学校”计划,重点解决好“择校热”“大班额”“就医难”等问题,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二是完善好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完善城乡居民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积极引导就业择业、创新创业,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维护好和谐稳定。深化“法治汝城”“平安汝城”建设,切实抓好信访维稳、食药监管、安全生产、打黑除恶、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四、担当新使命,营造争作为风尚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工作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1.与时俱进提升能力水平。要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把方向、观大势、谋全局,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要加强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确保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要更新发展思维,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会用新的发展理念研究经济形势、制定发展战略、部署重大工作、调度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驾驭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精诚团结汇聚发展合力。好的班子必定是团结协作的班子,好的发展局面必须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保障。讲团结就要讲原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止“七个有之”⑰,做到“五个必须”⑱,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不搞“小圈子”,不立“小山头”,不当“两面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团结就要顾大局,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重,讲奉献、讲作为,不图名利、不计得失,营造“发展不分彼此、工作不分你我、岗位不分一线二线”的浓厚氛围。讲团结就要善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交心不勾心、补台不拆台,最大限度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凝聚团队的共同合力。


3.持之以恒抓好工作落实。要知责尽责抓落实,狠抓政策落实、制度执行、问题解决、工作推进,凡是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要集中精力抓落实,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在今后召开的条块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原则上由乡镇和单位分管领导参加,让乡镇、科局主要负责同志腾出精力管全局、抓重点、攻难点。要强化举措抓落实,建立调度经济运行工作常态化机制,充分调动分管领导、职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取得实效。


4.旗帜鲜明支持干事创业。坚持“四实四有”⑲用人导向,注重从脱贫攻坚、招商选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选拔干部,真正让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差异化奖励制度,切实用组织手段、待遇手段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加强干部教育管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广大干部习惯在严格要求中担当责任、在规矩约束下干事创业。县委将继续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认真把容错纠错情形实化、细化、具体化,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以接力奋斗的姿态、开拓进取的状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6 13:28 , Processed in 0.10398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