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导讲话] 在全市工业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10:2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桑让秋措 于 2015-9-1 10:49 编辑

坚持以工兴市转变发展方式
全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市工业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姜永华
(2008年2月14日)

同志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大会。这是一次牵动全局、事关今年主要经济指标能否完成、持续腾飞目标能否实现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经济工作会议、我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和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精神,总结分析2007年工业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刚才,会议对去年在上市、创牌、技改、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显著业绩的40多家企业进行了表彰;过一会儿,熔盛造船等3家单位还将进行大会交流发言;会议结束前,市委书记陈惠娟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各镇、开发区、各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最近几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运行质态最好、对财政贡献最大的几年,也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几年。2007年,我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态势,在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运行质量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强劲“发动机”。一是工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1亿元,同比增长26.4%,高出GDP增幅4.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522.8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销售收入508.2亿,同比增长66.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1.2亿,同比增长118.4%,形成利润增幅大于销售、销售增幅大于产值的良性局面。同期完成工业增值税(不含调库)8.8亿元,居南通六县(市)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均居南通市第三位,工业用电量居全省第14位。规模企业数快速增加,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已达830家,同比净增154家,为规模总量的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工业项目投入取得新突破。2007年全市工业项目投入完成工作量205亿元,增长6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项目投入170亿元,占全部工业项目投入的82.9%,同比增长70%;企业技改力度不断加大,完成技改投入75亿元,占规模工业项目投入的44.1%,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全年实施规模以上项目878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4个,在苏中15个县(市)中名列前茅;熔盛重工成功吸引美国高盛财团参股,沙钢物流加工等特大型项目成功签约,宝众宝达、轮胎三期、华峰化工、中泰化工、宝聚颜料、紫薇亚麻等一批超亿元工业项目均已竣工。工业投入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为我市工业总量前移、效益翻番、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增添了后劲。三是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市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达61:39,重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6.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在纺织服装、特色食品等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的同时,以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精细化工等为标志的特色板块迅速扩张,总量占规模工业的80%,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倍,轮胎橡胶制品业增长92.1%,医药制造业增长81.8%。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份额不断增加,完成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67.4%,占规模工业总量的22 %,九鼎集团、神马电力科技、思源电器、力星钢球等一批重点企业已成为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单位。企业上市及创名创牌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开创了我市企业上市的先河;“今天”牌分割猪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奥斯特和元升太阳能热水器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实现了我市驰名商标零的突破。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计的工业企业分别达18个、28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全市污水集中处理和工业废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年减排COD700吨,比上年下降7.56%;关闭化工企业38家,电镀企业5家,搬迁进区6家,年减排COD100吨,比上年下降3.99%。四是主阵地、重点企业贡献份额实现新提升。港区、经济开发区、如城镇对全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占全市亿元项目总数的71%;实际到帐外资超过全市到帐外资的90%,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市的50%,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增添了后劲。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贡献份额持续提升,5000万元以上企业完成销售占全市规模企业销售的比重达80%。全市现有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9家。英田集团、熔盛重工、上海轮胎、如皋钢厂、林梓铜材、双马化工、九鼎集团、长寿集团等重点企业增势强劲,对全市规模总量的贡献份额超过1/4,其中英田集团贡献份额达8.3%,重点企业强劲的拉动作用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去年工业经济工作的优异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工业经济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工业经济战线的各位同志,向关心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差距,一是我市工业经济虽然增幅较大,但总量、均量仍然偏低,以此为重要支撑的人均GDP对照小康指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偏低,对照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三是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化解土地、资金瓶颈制约的办法还不多。对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扎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08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之年。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实现持续腾飞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我们面临的仍然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就机遇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虽然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趋于放慢,但世界经济仍处于周期性扩张轨道中,发展的总体态势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越来越强,加之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为推动工业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挑战而言,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宏观环境总体上趋于偏紧:一是产业政策从紧,国家加强行业准入管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国家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从去年12月至今,国家连续出台四个土地调控文件,对项目建设用地的约束更加硬化,同时也提高了用地成本;在货币政策方面,去年国家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今年1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又上调了0.5个百分点,目前已调至15%,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三是出口政策从紧,为了解决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去年以来,国家取消或降低了多项商品的出口退税。尽管如此,近期人民币仍在不断升值。四是从两税并轨分析,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政策,也将对规模小、附加值低、内销比重高的外资企业效益带来明显影响。五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企业成本递增已成定局。六是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清理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这对我市部分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对此,全市上下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全面准确把握形势,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增强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看,我们必须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在2010年全省总体达小康的基础上,把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提出了“六个更加注重”,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2008年是我市小康建设的全面提速之年,全市目标新增5个以上全面小康先进镇,力争1/2的镇实现全面小康,为2009年总体达小康夯实基础。对照四大类18项25个小康指标,目前我市仅完成16个,人均GDP、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等6项重要指标还低于序时进度要求。要实现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工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工业发展中的份额,不断丰富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内涵,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2、从我市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我们必须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最近明确提出,江苏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表明我省进入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全面小康建设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步伐,与全省同步进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去年,我市发展速度持续领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腾飞的新阶段。二是集聚要素资源的能力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批超亿美元和超10亿元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全市利用外资总量仅次于昆山,名列全省第二,与此同时,我市工业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的强劲态势。三是财政收入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在全省排名16位,比上年前移3位,增幅53%,在全省排名11位,比上年前移5位,继续被省政府表彰为财政收入上台阶县(市),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可以说,当前我市正处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极具魅力的阶段。面对已经来临的新一轮发展局面,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摒弃传统的“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持续腾飞和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更加关系到今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的成本、发展的空间,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什么样的生存发展环境。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创新发展、超常发展的全新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坚持质量、速度、效益并举,就能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从而以高起点、大手笔在我市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的征途上,绘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浓墨重彩的一笔。3、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我们必须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摆在全市、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在我市工业企业中,不少企业依然沿袭传统的发展方式,还有一些企业长期依赖来料加工、贴牌生产,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产业层次不高,缺少科技人才,缺乏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每年退出定报企业行列的大多是这类企业。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再走粗放增长、低质增长的“套路”,走发达地区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与先发地区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熟路”,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弯路”,也不能走经济增长较快、而老百姓得实惠少的“狭路”,而必须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为此,必须着力推动产业层次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为主转变,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必须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环节,大力培养和引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型人才,向科技要效益,向品牌要市场,向人才要后劲;必须以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突破口,推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推进工业经济在新的层面、新的领域、新的高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咬定目标,狠抓关键,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工业经济主要目标是:规模工业产值750亿元,增长47.1%。规模工业项目投入突破230亿元,增长35.3%,其中工业技改投入115亿元,增长5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年减排COD1200吨。工商注册外资突破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突破1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8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24%。新培育规模企业200家。全年净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3000家,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0亿元,引进市外民资100亿元,注册商标900件,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商标产品分别为8个、10个,名牌产品产值占比达20%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家,提交上市申请企业2家,进入上市轨道企业3家。围绕上述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导,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创工业经济腾飞新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着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规划,以规划引导主导产业的培育,着力打造以熔盛造船为龙头的船舶及配套产业、以德源高科为代表的石油及精细化工产业、以江苏英田和上海轮胎为代表的汽车及配件产业,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突破100亿、80亿、80亿。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改造提升传统规模产业,做精做强机械、纺织服装、特钢冶炼和特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扶优扶强,推动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聚,做大做强重点骨干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0家,规模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其中培育超亿元企业120家,50亿元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1家。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抢抓创业板推出机遇,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在九鼎新材成功上市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一批上市后备力量,形成“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挖掘一批”的新格局,今年力争熔盛重工、南通锻压成功上市,神马科技、昌昇股份、华灿通讯、超达模具等企业进入上市轨道。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市政府出台了有关意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服务,创新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力电器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新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产品20只。加快太阳能高硼硅玻璃管镀膜生产园建设,打造太阳能商贸物流平台,带动太阳能产业扩张提升;抢抓国家扶持电力产业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如皋高压、思源赫兹、神马电力在输变电设备市场的覆盖率;鼓励现有电子电力电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财政引导投入,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2.5%以上,确保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1.3%以上。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推进熔盛重工工程研究院规划建设,力争建成工程技术中心20家,其中省级1家、南通市级3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的重点是应用研发。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定期组织企业承办各项科技合作活动。推动重点企业不断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争取更多项目和科技成果落户如皋,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和三大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支持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力争全年申报专利1200项,授权专利450项,争创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大科技计划申报力度,组织申报国家、省、南通市三级科技项目200项。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快建成技师学院,充分发挥省沿江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功能,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引进各类高技术、高层次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实施信息化工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确保全市规模企业全部接入商务领航信息平台,加快提升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严把项目准入关。按照“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政策,严把项目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管齐下”。在结构节能上,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高能耗产业实行总量控制,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审计考核,不达标的坚决责令限期整改,达不到最低能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在技术节能上,重点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能耗重点企业要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在管理节能上,认真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日常管理。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严格新上项目能评关。积极培育中介服务企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点领域整改。围绕产业、企业、工艺、设备等层面,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推进电镀、肠衣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扎实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加强跟踪督查,巩固扩大整治成果,新上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园区,推进现有化工企业向专业园区搬迁,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全面完成镇级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50%的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着力推进新老污染源治理。加强政策引导。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推广普及一批节能降耗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加快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利益机制,调动企业治污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
    2、更加注重招商选资,不断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集聚要素。各镇、开发区、各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切实优化引资结构。要深入分析、把握国际资本转移的趋势和规律,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积极探索招商选资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引进“两高两低”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更多引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的项目,以及对地方就业和税收贡献大的优质项目;注重引进项目与引进创新资源相结合,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的跨越,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服务业,要在发展服务外包上取得突破。着力突破重大项目。积极应对土地资源趋紧、准入门槛提高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着力主攻重大项目,努力在项目质量和单体规模上寻求新跨越。在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总量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牢牢盯住、全力拼抢大项目,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中央大企业、国内知名企业等龙头型、基地型和旗舰型项目落户我市,力争全年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超亿美元项目10个,超10亿美元项目1个。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推进的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转化周期。对各类项目全部列入台帐管理,全面跟踪,定期督查,努力提升外资到帐率、项目落地率和开工投产率。不断拓展招商方式。突出领导招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继续把招商引资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注意力和兴奋点向招商聚焦,亲自参与捕捉项目信息、项目洽谈、项目推进,始终保持招商引资的强劲态势。突出产业招商。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船舶修造、汽车及配件、石油及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电子电器三大高新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项目编制、扶持政策和园区配套,促进产业链延伸,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突出企业招商。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客户多、海外关系广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大力鼓励实力强、发展优、前景好的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实现无地招商;鼓励内资企业利用现有品牌、市场等无形资产与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嫁接改造、资产重组,实行裂变招商;鼓励骨干企业勇于把新技术、新项目拿出来与外资、市外民资嫁接,加速项目投产,加快企业达效。持续推进驻点招商和节会招商,做到季有活动、月有攻势,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大力提升民营经济。在注重引进外资的同时,大力吸引技术含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高、环保节能的市外民资项目,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实施民营经济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战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不断催生新兴创业力量,大力实施“能人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家”的能人返乡创业工程,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加快培育特色经济板块,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产品优势,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向产业集中区聚集,倾力打造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特别要加强对液压件、长寿食品、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车等富有潜力的特色板块的组织引导,推动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强的企业联合体。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提高自主品牌、专利技术和高端产品比重,争创国家品牌、驰名商标乃至世界品牌。
    3、持续猛攻项目投入,着力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后劲。项目投入是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的重要的手段,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调优产业结构的最直接的抓手。要切实提高投入质量,不断优化投入结构,猛攻重大工业项目,猛攻产业升级项目,不断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后劲。紧紧围绕规模工业项目投入230亿元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抓好项目引进、管理、建设几个关键环节,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达产率。加快去年结转的113个规模工业项目建设,力争56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一季度全部竣工,切实抓好熔盛海工、国鼎管桩、德源高科、九鼎聚乳酸、优显电子等28个亿元项目,力争早日竣工;尽快开工建设45个计划新建工业项目,重点做好沙钢特钢和物流、均和重工、宏茂铸钢特钢快锻、日本森松海洋工程、中南重工、中铁三桥等亿元项目的开工准备,上半年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全年新开工项目竣工率达60%以上。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推动早投产、早达产,着力打造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百亿、十亿元级工业企业群,形成经济持续腾飞的坚强支撑体系。注重抓好项目储备,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开发、加强产学研联合、优势企业扩张裂变、拉长产业链等途径,储备一批项目,全年确保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00个。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落实技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把投入的重点转向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生产效率提高上来。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抓好超5000万元和超亿元存量企业的改造投入,全市100个亿元以上企业当年技改投入达到70亿元,100个5000万元以上企业当年技改投入达到25亿元,其余600家规模企业技改投入达到30亿元。进一步提高项目投入质量。强化项目投资引导,鼓励主导产业加大投入,不断优化投入结构,确保规模工业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先进制造业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均突破80%,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突破70%。着力提高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和财税贡献强度,沿江开发主阵地力争分别达到每亩250万、750万和30万元,重点镇分别达到200万、600万和25万元,一般镇分别达到160万、480万和20万元。
    4、强势推进载体打造,致力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筑平台。按照“呼应大桥通车、完善功能配套、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区域形象”的总体要求,各镇(区)要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建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环境吸引力和项目承载力,以建设大载体推动工业经济大跨越。提升科学规划水平。各镇(区)要按照本次会议下发的关于“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文件要求,高起点完善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产业发展规划。长江镇(如皋港区)要深化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重点对船舶及配套、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高新技术四大产业园区规划进行完善,做好总体规划与各专业规划、各园区规划的配套对接工作。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注重总体规划与全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抓紧制定城北新城区控制性详规。各镇要按照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对各自的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同时,各镇、区要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拓宽思路,超前谋划,力争部分规划工业用地调整为建设预留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镇(区)要抓住当前天气逐渐回暖的有利时机,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搭建良好的平台。长江镇(如皋港区)要进一步拉开新城建设框架,全面建成新城主次干道,加快推进如皋港铁路支线建设,启动实施固废处置中心,推动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及自来水、天然气、皋港输变电等工程尽快到位。如皋经济开发区要重点推进起凤西路、经一路、邓园路和海阳北路北延段工程,规划建设海阳北路与惠民路、仁寿路两个十字路口,着力打造如泰河北侧和通扬河西侧沿河风光带,加快改造庆余路和益寿路,全面提升城北新城区形象。其他各镇要借助大沿江开发的良好机遇,放大自身优势和特色,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开发模式,鼓励和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强化配套功能开发。在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水、电、汽、通信等配套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长江镇(如皋港区)要加快推进联检大楼、公安、工商、地税等行政配套项目和医院、实验学校、技师学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如皋港务集团3个5万吨级公用码头和石化园区公用码头管廊工程;加快船舶交易市场、科技孵化器、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程。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建成金属表面处理园区,尽快启动污水处理二期和北郊变电所扩容工程,为电子元件、汽车配件等产业快速集聚提供前置配套。各镇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加快排污管网、标准厂房、园区绿化等配套功能建设,全面实现集镇、工业集中区与民营经济小区的联网联通,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进区。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要完成今年工业经济的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把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1、强化领导,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工作的组织程度。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开发区、各部门要把发展工业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富民强市”的第一方略,做到政策向新型工业化倾斜,精力向新型工业化集中,资金向新型工业化投放,资源向新型工业化集聚。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化意识,在更高的平台上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运行机制,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环境、建载体、搞服务上,努力成为领导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驾驭经济工作的本领。各相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为已任,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到该办的事要畅通、难办的事要疏通、有矛盾的事要融通。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强化过程控制。围绕既定目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明确序时进度,做到事事有落实,人人有压力。狠抓工作落实,对目前已经排出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各镇、开发区、各部门要组织企业制定明确的产出计划,加强跟踪监控,协调化解矛盾困难,促进及早投产达效;强化过程控制,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半年一小结;分阶段对各镇、开发区、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在媒体上公布;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听情况、看现场,迅速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强化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剖析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强化考核奖惩,重点考核工业投入、纳税申报销售、重点项目开工竣工率、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及节能减排等,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一项硬指标,对成绩显著的,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完成任务不理想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积极高效化解要素瓶颈,是确保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各镇、开发区、各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办法,坚定不移地化解要素瓶颈。一是积极化解用地难题。努力做到“一清二盘三省四增五争”。“清”,就是对已征未用、用而不足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达不到投资强度的要削减面积,布局不合理的要异地置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停供调整;“盘”,就是对闲置校舍、废沟呆塘、破产企业土地及农村宅基地等,想方设法加以盘活、盘优;“省”,就是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前延后伸,走内涵式扩张之路;“增”,就是增加投资强度,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争”,就是要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点供土地指标,尽可能使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项目用地计划。二是积极化解融资难题。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双赢”理念,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信贷政策,更好地支持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税收利润的项目,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经济组织成立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总量,增加贷款额度。加快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定期组织银政企合作活动,努力保障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营运的资金需求。三是积极化解报批难题。要认真研究当前宏观形势,全面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做好重大项目的研究、策划、论证,更好地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做好向上争取工作,主动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审批部门全面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尽快获批。四是积极化解用电、用工难题。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电力基础设施,确保电力供应。强化错峰管理,促进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开展校企合作和定单培训。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
    2、强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面对日益趋紧的宏观形势,各镇(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好工业经济就是服务持续腾飞大局,服务好工业经济就是服务全面小康”的理念,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做到思想再解放,认识再提高,以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促进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多做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事,多做工业企业急需的事。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为了强化重大项目的过程服务和协调推进力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重大项目推进领导组和企业上市协调推进领导组,并健全了组织推进机制,重点实行“四项服务制度”。一是重大项目库管理制度。对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或1000万美元的工业项目、超过2亿元或2000万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三产服务业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库管理,重大项目按照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储备项目实行分类管理。二是重大项目“绿卡”制度。实行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重大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帅,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项目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其他项目由市四套班子副职领导挂帅联系。建立重大项目申报绿色通道,凡达到重大项目入库标准的项目,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提供审批服务,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快捷通道”,实行“联审联办”;投资在5亿元以上或审批权在国家和省的项目,由重大项目办公室组织专门班子实行一条龙服务。三是重大项目例会制度。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召开重大项目会办会议,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主持,分工联系重点项目的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听取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集中会办重大项目的报批手续。四是重大项目督查奖惩制度。由市纪委(监察局)、重大项目办公室负责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重点对重大项目库管理、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重大项目推进绿色通道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把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作为干部考核、选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市政府设立项目建设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项目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项目推动工作不力的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其年终评先评优资格。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工业经济持续腾飞搞好服务,要以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零障碍、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为目标,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更多地为企业多出点子、多挑担子、加强指导,设身处地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对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调查研究主动办,跟踪服务及时办,找上门去抓紧办,克服困难设法办,重大项目优先办,坚持不说不能办。要进一步强化经济环境监察工作,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办事拖拉、不履行承诺、吃拿卡要等各类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努力营造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环境。
    3、强化责任,不断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的层次水准。进一步增强企业科学发展的意识。在我国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后,广大企业家一定要提升科学发展的意识,决不能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而要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努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要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广大企业家在诚实经营,依法纳税,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抓好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所有企业要坚持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一时发展。要更加注重安全生产,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法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层面、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制定预防事故的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企业生产安全。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只有强化社会责任,与社会形成共振,才能实现和谐发展。要诚实守信,诚信是企业的无价之宝,要以“诚信为本、信誉第一”为信条来塑造如皋企业家的形象。要善待员工,企业员工和企业家一样,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要给职工以更多人文关怀,善待职工,关心职工生活,提高福利待遇,并依法保证其合法权益,使之与企业荣辱与共、和衷共济。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快速成长既有企业家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回报社会、造福于民是时代赋予每个企业家的神圣使命,因此,每一位企业家在遵纪守法、合法经营、按章纳税、保护环境、注重安全的同时,都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众,心系如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改善家乡面貌、促进社会和谐多作贡献。进一步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吐故纳新,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创造辉煌业绩。要加快提升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家要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开阔视野,重点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要善于学习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策略,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指导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要加快提升企业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成果采购、转化和技术攻关活动,建立技术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在信息、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要勇于追求卓越,只有一流的追求,才能取得一流的业绩,各企业要确立更高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既要争做地区经济发展排头兵,更要做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激发人才潜在的能力,要善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同志们,历史已经掀开崭新的一页,时代赋予我们全新的使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和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为圆满和超额完成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再创工业经济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30 18:38 , Processed in 0.11165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