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某市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服务的优化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22:0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市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服务的优化建议


    志愿服务是弘扬正能量、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志愿者队伍人数日益增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呈从感性向理性、从物质向精神、从临时向常态、从个体向团队、从业余向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自发向规范化转变的趋势。*市通过友爱港城网为志愿者和团队提供了招募、报名、展示的平台,截至目前,*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9.65万人,志愿者服务队1261支,服务时长478.21万小时,志愿服务内容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心理关爱等十多个方面。*市志愿服务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率先开启志愿服务新时代。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志愿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各志愿服务团队各自为阵、志愿服务需求分配不均,出现了一个老太被洗七次脚的不好现象,而且志愿者服务能力良莠不齐。为更好的加大对各志愿服务团队的协调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管理方法,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如下:

一、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对志愿者进行前期培训是志愿者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这不仅能提升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还能让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自我运转、持续发展和社会动员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群众需求。目前,*市通过志愿者学院开展相关培训,主要包括对志愿服务的价值、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使命、志愿者的权利、志愿者的义务和志愿者的职责等基础培训以及相关的理论培训。同时也开设了对志愿者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岗位需要的技能提供相应的培训;也可以根据服务类型来提供培训,即根据服务类型的需要进行培训。目前,培训以面对面集中培训为主,建议增加网络直播课程、视频录播课程等教育活动方式,扩大志愿服务培训受众,提升培训便捷度。配套定制具有连续性的培训课程,目前培训课程以一次课课程为主,课程延续性较差,尤其是专业技能培训,需要举一反三、实践操作才能正确掌握,一次性培训成效较差。针对应急救护、科学科普等专业性强的培训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测试的方式,发放结业证书,志愿者参与相关服务需“持证上岗”。

二、推进志愿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精准性。以单位为主体,以专业为组合,志愿服务项目要涉及困难救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服务、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领域,增强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针对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管理的问题,将志愿服务队与社会治理网格化相结合,按照“一格一专业、一格一品牌、一格一计划”的原则将志愿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网格,使志愿者灵活自主、随时随地地开展服务。要把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成为品牌活动。在分配服务队时要考虑就近就便、所在区域需求特点,按照专业将志愿服务和成员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发挥志愿者的所学所长,并依据其所学专业明确志愿服务方向,确定服务内容,设定一种服务的具体模式,定期持续开展,长期坚持进行,实现与常规志愿者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互补。同时,网格员在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时,可以通过发放志愿服务需求征集卡收集居民需求,经可行性商议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志愿服务,本网格、村(社区)无法开展的活动上报至各实践所、实践中心。

三、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化。

一是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结合党政中心工作的重点、社会需求的热点、群众渴求的难点来开拓新的服务项目、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当前尤其要突出社区志愿服务,关注社区重点服务对象,把帮困助弱作为重点内容,为弱势群众提供更多便捷、实用、有效的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推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二是提高社会化服务实效。志愿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的实效性。只有具有实效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能力和客观实际,设计服务项目,突出重点、创造亮点,做有影响力、有意义、有实效的事,让社会和群众真正体验和享受到志愿服务的成效。当前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引导广大志愿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投身公共文明引导、文明创建等活动。三是健全社会化运作机制。各志愿者团队主管单位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的运作机制,使志愿服务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积分制、星级评定等制度,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让志愿者成为百姓的“暖心人”。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9-21 10:52 , Processed in 0.11780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