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区发展四新经济推动街区经济转型的暂行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
《XX区发展四新经济推动街区经济转型的暂行政策》出台后,德宽路街道充分结合本街道经济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政策运用情况
一是开展广泛宣传。政策出台后,街道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习领会,充分结合四经普、“四送一服”等行动,认真开展上门服务,送政策到企业等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将区“四新经济”政策向辖区企业宣传到位、精神领会到位。目前,已累计到企业宣讲政策12家次。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坚持面向广大居民、一般群众开展政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政策知晓率。
二是鼓励企业适用。把规模楼宇运营管理、“四新经济”房租、装修等“政策干货”逐条梳理出来,对照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积极鼓励企业按照政策指引方向,调整生产经营方式。特别是在规模楼宇运营管理方面,我们多次前往安庆百联购物中心,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开展政策解读,动员企业面向大品牌、新业态招商。目前,该企业正在调整经营方向,部分政策扶持产业已纳入企业招商计划中。
三是扩大政策影响。坚持把扶持政策运用到招商引资中去,在浙江义乌招商会上,广泛动员招商对象到场咨询。把街区经济政策与发展“总部经济”等区内其他政策综合统筹起来,同宣传、同适用,有效放大政策组合拳效应。今年上半年,在各项政策共同作用下,街道已累计注册总部经济企业12家,实现税收90余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就我街道而言,目前商贸产业仍然是依托已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自发形成的,商贸规模小、档次低、碎片化,缺乏整体规划,“四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功能定位等都不明确,基础薄弱、氛围不浓、动力不足仍是我街“四新经济”后劲不足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二是比较优势相对欠缺。我街道地处老城区,又临近石化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发展“四新经济”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差。另外,持续多年的棚改拆迁导致了我街道大量人口外流,城西人气指数逐年下降,加之当地居民消费能力水平有限,一些面向高端人群的商贸新业态、新模式暂时仍旧不愿入驻。
三是政策吸引力相对有限。虽然本次四新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不少“干货”,但仍然存在一些门类不全不广,门槛定位过高,具体的行业指向和认定不明确等问题。在楼宇经济方面,房租、装修等补贴的方式和标准也还有待商榷,缺少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的要素支撑。
三、有关意见建议
一是对XX亭大王庙历史文化街区实行专项扶持。目前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进展较好,项目实施完成后必定带来辐射效应,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到此参观考察,建议区里比照北正街特色美食街政策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二是提升四新经济发展政策扶持的针对性。不能让“四新经济”停留在概念层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制定具体的行业、业态清单,细化明晰电子商务、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以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政策扶持的兑现标准、操作办法。
三是建议区级层面做好四新经济总体性发展规划。统筹把握全区街区经济发展现状,整合有效资源,按照“一街一品、一街一特色”方向,高标准地制定街区发展的整体规划。按照产业定位和居民消费需求,对街区经济发展进行差异性定位,实现街区之间规划、定位、特色的错位。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