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划总结] 某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22: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某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阶段,是XX县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攻坚阶段,编制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XX气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潍政办字〔2014〕191号)等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发展气象业务为主要目标,以建设“四个一流”台站为标准,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为XX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就

1、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发挥效益明显。2011-2014年,我县连续四年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在气象局建成气象为农服务平台,收集我县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指标,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与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经管局等单位建成联合会商机制,为全县150个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提供点对点的气象服务,主要包括气象信息和农林业生产技术、养殖技术、商品价格信息等服务。建成农业气象服务专家团,将气象信息与生产技术联合起来,最大限度提高气象投入产出比,增加对当前农业生产、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防御以及灾后自救指导,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2、防灾减灾体系建成投入使用,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县、镇两级都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建成灾害防御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全县11个镇街区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负责气象信息的上传下达。全县各个镇街区配备气象协理员,369个行政村选配了气象信息员,建成县-镇-村三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在县气象局建成并投入使用气象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的快捷发布。在全县安装气象电子显示屏19块,气象预警大喇叭369台,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意见建议反馈,彻底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拓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开通“XX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
我县鄌郚镇、宝都街道两个镇街结合实际,致力于提高基层乡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降低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镇域范围内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建成气象灾害避难场所,对村民开展灾害防御和自救培训,在厂矿企业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气象灾害防御水平,2014年先后被中国气象局授予“气象灾害防御示范镇”称号。

3、气象观测网络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配备两种型号的自动观测仪器设备双轨运行。2012年建成13个区域自动观测气象站,2015年底完成设备升级改造。建成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1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1个。气象观测逐步由人工观测向自动化观测过度,实现气象观测数据1分钟采集与5分钟加密上传,初步形成网格化气象观测站网雏形,为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水平提供保障。

4、气象预报预测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建成并投入使用气象灾害预警平台、高清气象会商系统、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应用系统,形成了以数值天气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以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3.1)、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为工作平台,预报员综合应用各种观测资料、技术和方法制作各种时效天气预报产品的预报预测业务;气象预报的精细化程度明显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逐年上升,突发气象灾害短时临近预报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及专项气象预报业务内涵和服务产品不断丰富。

5、完成气象台站搬迁工作。根据县政府规划,2012年,完成气象站搬迁工作,气象局整体南迁500米,新站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成标准化气象观测场1处,2340平方米业务办公楼1幢,按照“一流台站”的标准进行建设,保证了气象业务的正常开展。

6、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果丰硕。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成立了XX县气象局机关党支部。气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争创成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工作台账,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加强三人决策,对大额开支、基建项目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把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预防腐败工作长效机制。

7、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规范气象审批工作。严格执行气象行政审批各项工作,规范气象行政审批行为。把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人员安排到审批岗位,组织学习《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每年检查200多家单位,依法加大对危化品企业、油气站、非煤矿山等易燃易爆场所的检查力度,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气象事业在新时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要求和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气象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对策的科学性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二是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还不能满足需要;三是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现代化水平距离“四个一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五是投入机制未完全理顺。经费投入不足,维持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和供应矛盾突出,影响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六是气象科技和人才队伍支撑能力不足,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七是气象法治体制机制建设与气象工作法治化要求仍有差距,气象社会管理履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期、攻坚期,增强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实现全县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1.中国特色气象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道路。目前,中国气象局瞄准国家需求、事业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三个目标,制定了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和全国气象现代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为建设中国特色气象现代化绘就了一幅发展蓝图,同时也对推进XX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2.XX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XX是农业大县,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高,对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高,因此气象防灾减灾任务重,迫切需要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发挥更加重要的现实性、基础性作用。

3.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轻气象灾害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暴雨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呈现出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影响时间长、造成损失和危害大的趋势。为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气象部门切实履行气象工作职责,更好地把握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科学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四个一流”为标准,以服务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行政为保证,全面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努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基础保障能力、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为XX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保障服务。

(二)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服务引领

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以及山东“两区一圈一带”、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环境、新需求和新变化,着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地推进XX气象事业发展。

2.科学谋划,创新驱动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科学发展思维,理清现状和潜力、优势和强项、不足和差距,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依靠科技和人才“双驱动”,实现气象事业整体提升。

3.项目带动,突出特色

加强与县政府和省、市气象事业发展整体规划的有效对接,围绕我县气象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科学凝练和实施关键项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全县气象事业跨越发展。

4.转变方式,深化改革

加快气象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破解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质量,持续增加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统筹兼顾,集约发展

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统筹部门、市场、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气象业务、服务、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集约、高效、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具有XX特色、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显著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气象服务社会化水平、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XX气象事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式发展;拓展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有效性,持续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重点加强现代农业、海洋、环境等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业务现代化、主体多元化、管理法治化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效益。

1.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发布系统、组织体系、科普宣传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各级政府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强化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实施。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气象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实现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完善城乡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式发展。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并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不断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2.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围绕保障我县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和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提高农业气象基础支撑能力。通过对农业气象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等站网的评估和优化调整,建立定位清晰、特色突出、管理规范、数据准确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基于农业气象指标和现代农业气象预报、评估等技术,实现农业气象产品的精细化、多时效、定量化,提高关键农时农事季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化水平。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云技术的省、市、县三级有效衔接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面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全生产链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面提升保障我县粮食安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3.提升生态环境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面向生态XX建设需求,建立环境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影响评估有机衔接的环境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建立环境气象监测网,强化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探测能力建设。面向大气污染防治和公众生产生活需求,提高雾、霾、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加快提升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大气静稳指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开展环境气象影响评估及环境气象健康风险预警。配合建设山东大气环境预警中心,强化环境气象关键技术支撑能力和专业化数字预报系统建设,构建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一级制作、三级应用”的业务布局。

4.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

继续推进人影作业站点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作业站点布局,加大落后作业装备淘汰力度,新建或升级改造人影作业站点,在水源地增设新型作业装备,提高生态服务型人工增雨防雹能力。以省级业务为带动,以市县级业务为基础,以提升业务科技含量和规范化水平为核心,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积极推广应用山东省人影地面决策指挥系统和人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全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通讯网络和视频监控指挥系统,不断提高地面作业能力。

(二)加强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设

以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业务为支撑,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新资料,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高于90%、气温预报准确率高于80%,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落区格点预报精细到陆地5公里、关键区域1公里,72小时内精细到逐1小时。优化完善预报业务布局和工作流程,提升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能力,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强化现代气候业务,提高气候监测预测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1.强化新资料新技术应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加强气象卫星、雷达等新资料的深层次研究和定量化应用,提高多源资料的融合技术水平。开展新资料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中的同化分析,改进数值模式预报性能。开展灾害性高影响天气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集合预报、中尺度天气分析、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等技术方法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推进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4.0)等新业务系统的本地化应用,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2.强化格点预报技术支撑,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

构建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技术体系,持续发展中尺度数值模式,大力开展集合预报产品释用和各种客观预报产品最优集成应用,稳步提升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技术支撑能力。建立格点/站点相协调的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业务体系,形成省市逐级指导和分工协作的格点预报业务布局,逐步实现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预报精细化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化。

3.强化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高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

开展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0-6小时定量降水预报技术研发,推进短时预报技术在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SWAN2.0)中的集成应用。改进完善强对流天气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推进数字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与共享。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优化预报业务布局和工作流程,加强灾害性天气会商和区域联防,进一步提高预警时效。

4.强化现代气候业务,提高气候监测预测水平

加强现代气候业务系统建设,完善极端气候事件监测业务。开展短期气候预测机理研究,加强客观预测技术和多模式集成气候预测产品解释应用(MODES)、季节气候预测(FODAS)、月内重要天气过程与气候趋势预测(MAPFS)等系统的业务应用,推进气候业务平台(CIPAS2.0)本地化应用,不断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加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等气候可行性论证,推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为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服务。

(三)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形成地基、空基、天基等气象观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质量可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优化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成结构合理、集约高效、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建设,完善运行监控、计量检定和储备供应业务,加强维护维修能力建设,实现综合气象观测设备的实时监控,提升技术装备保障水平。完善“一流台站”建设,提高基层台站综合能力。

1.提升综合气象观测水平

进一步优化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全部气象观测站实现升级换型,增加云量、云高、天气现象、日照自动观测仪。新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个、设施农业观测站1个。完善雷电、环境、交通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2.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

整合各类气象信息资源、业务系统和支撑系统,建成满足气象业务需求、集约高效的气象云。市-县地面宽带网带宽达到百兆,建设基于4G的无线数传业务网,完善北斗通信为主的天基通信系统。改进数据传输方式,缩短环节延时,提高处理效率。完善气象信息网络监视与统计分析实时业务系统。

3.提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水平

建设市、县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开展气象装备运行监控、信息反馈和装备远程诊断业务。建设市、县级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系统。加强气象装备应急储备;建设气象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气象装备和备品备件动态管理。建设省、市、县三级远程视频维护维修系统,完善县级维修平台。

4.强化基层台站综合能力建设

全面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提高基层台站综合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严格规划审批,强化项目储备管理,有序、有效地推进基层气象台站业务工作用房及配套设施综合改善,提高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贯彻落实《山东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加大探测环境保护力度。建成探测环境较好、基础设施齐全、业务运行稳定、气象服务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层台站,全面提升气象事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

(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建设

围绕推进气象现代化重点建设任务,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1个具有全市先进水平的优势科研领域和创新团队,在现代农业气象、环境气象等特色领域产生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副研级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硕士研究生1人以上,入选全市综合业务技术带头人达1人以上,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造就一支在全市气象部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1.强化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进科研业务紧密结、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参强化科技协同创新,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完善与国土、农业、海洋、环保等部门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完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气象科技报告、科技成果认定和业务准入制度,健全分类评价和科技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与信息共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强化气象人才体系建设

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奖励等管理制度,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机制。结合行业专业领域发展和知识更新需求,定期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专项培训,并纳入地方知识更新培训工程。加强县级气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知识、年龄结构。推进实施人才强业战略,以《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为指导,研究制定落实人才规划的实施意见,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和选拔,形成一支规模适当、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四、重点项目

为确保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加快进程、气象整体实力大力提升,为经济文化强县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结合XX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需求,“十三五”时期重点实施以下四项工程。

(一)台站环境改造

1.工程建设目标。利用2-3年时间,建设完成XX县气象局台站环境改造。

2.主要建设内容。XX县气象局西半部分院落绿化,道路硬化,建设体育活动广场以及传达室。

3.投资规模。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为240万元。

4.资金来源。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投资。

(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工程建设目标。利用1-2年时间,建设完成XX县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平台。

2.主要建设内容。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多种发布工程对接,重点部门如民政、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安监、气象、地震、林业等的预警信息接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发布。

3.投资规模。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为30万元。

4.资金来源。工程建设资金由地方财政投资。

(三)炮点建设

1、工程建设目标。利用3-5年时间,建设完成XX县人工影响天气新体系。

2、主要建设内容。我县人工影响天气用高炮,年代久远,性能低下,在作业过程中时常出现故障,存在安全隐患,作业效果也大打折扣,需要逐渐更新高炮。

3、投资规模。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为100万元。

4、资金来源。工程建设资金由地方财政投资。

(四)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改造

1、工程建设目标。利用1-3年时间,完成XX县区域自动气象站改造。

2、主要建设内容。XX县现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共有14个,其中7个2要素站(温度、雨量),2个4要素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1个5要素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湿度),2个6要素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湿度、气压),1个蔬菜大棚专用站(温度、湿度、地温、辐射),1个雨量站(雨量)。多数为2006年建成,技术性能已落后,数据缺测率较高,影响到数据准确性和可用性,需对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进行升级改造。一是更新数据采集系统和太阳能供电系统,二是将两要素站升级为多要素站。

3、投资规模。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为50万元。

4、资金来源。工程建设资金由地方财政投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府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以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部门为主的体制优势,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社会气象活动,保障依法有序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格局。   

(二)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创新部门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主体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体系,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管理体系。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落实好我省《关于进一步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通知》(鲁财农〔2015〕6号)要求,把地方气象事业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

(四)强化动态管理考核

建立动态评估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实施阶段性工作计划,明确推进规划实施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建立高效考核机制,跟踪监督规划实施,确保规划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5-1-17 01:01 , Processed in 0.12797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