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导讲话] 在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大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20:5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桑让秋措 于 2015-8-31 20:55 编辑

在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大会上的讲话
朱 金 坤
(2007年2月28日)
同志们:
    在春节过后的第四个工作日,余杭的企业家代表和工业战线的同志们相聚一堂,隆重召开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大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工作,这既是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两会精神、推进五质大提升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我们做优做强余杭工业、高举工业兴区大旗的决心和信心,也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余杭发展的活力。刚才,姜军区长代表区委、区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对2006年我区的工业经济工作进行了回顾,对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隆重表彰了2006年度工业投入增长超年初预期目标5000万元以上的镇乡街道,隆重表彰了实缴税金、销售收入、自营出口十强工业企业,隆重表彰了外贸出口突出贡献企业、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百家示范企业。余杭经济开发区、崇贤镇、老板集团、微光电子等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进一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应该说,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开得很成功。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工业,城市化、现代化的基石在工业。工业兴、各业兴,工业强、财政强,工业旺、百姓富。近几年来,余杭工业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迈上了千亿台阶,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里,我要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企业家和奋战在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今年是余杭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我认为,我们余杭工业经济发展总的基调应该是“乘势而上、创强争优、再上台阶”。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我想强调四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促进余杭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牢固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好”与“快”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缺一不可。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新一年经济工作的主调。我们余杭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例如,前些年我们余杭围绕主城区周边的大量土地出让后进行了房地产开发,一方面城市化得到了快速推进,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很重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包袱。所以,我们所要追求的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不能因为追求快发展而忘了好发展。快发展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要以奋发向上的斗志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主旋律,是余杭强区富民、建设和谐创业、和谐发展、和谐生活的现代化都市新区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凝聚全区人民力量、共同投身于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根本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就没有一定的质量,没有这些年来的快发展,余杭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强区地位和大好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继续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在克难攻坚中前进,在迎接挑战中跨越。好发展是快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提升余杭经济的结构、质量和效益。最近,我看了统计局提供的一些数据。应该说,我们余杭近几年来经济总量有很大的发展,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是好的,但是在一些问题上还是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我区三次产业扩张较快,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够理想。2006年我区规模企业户均产值4579万元,在“十四强县”中列第11位;规模企业实现利税40.52亿元,增长7.5%,在“十四强县”中总量由上年第8位下降到第10位,增幅由上年的第4位下降到倒数第1位;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1%,在“十四强县”中排名倒数第一。从出口结构看,我区的出口产品仍以纺织品、服装、箱包等传统产品为主,高新产品出口还不成气候。2006年我区高新产品出口仅为2082万美元,占总量的比重仅为1.3%。从引资结构看,高附加值、大投入的项目比例不高,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8家,总投资7.88亿美元;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只有30个,其中超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6个,而超5000万美元项目一个没有。从产业结构看,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6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5.98亿元,一、二、三产业投资的比例由上年的0.2:43.0:56.8调整为0.1:39.6:60.3,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十四强县”中仅次于义乌,位居第2。这是好的,但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区房地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出现了回落,后续增长压力增大。2006年我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增幅在“十四强县”中排名倒数第2位。其中工业投资69.63亿元,下降5.6%,在“十四强县”中总量位居第9位,增幅排名倒数第2位;完成房地产投资55.31亿元,下降15.1%,在“十四强县”中总量位居第2位,增幅排名倒数第3位。因此,我们在追求“快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看到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优化结构基础上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能快则快。一味强调速度而弃质量于不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还有可能将发展引入歧途,欲速则不达。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方面生活品质”第一个方面就是经济生活品质,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质大提升”中的第一“质”就是增长质量的提升,都要求我们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把推进“好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正确判断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到资源要素的紧约束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格局不改变,跨越式发展将难以为继。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探索出一条要素投入更少、产出更多,对资源环境索取更少、利用更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摩擦更少、和谐更多的工业经济发展新路子,为长期的快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创新创业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唯一途径,要以创强争优的激情提升工业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在很多情况下,好发展与快发展是互相矛盾的,追求快发展,往往会忽视发展的质量;追求好发展,往往会影响发展的速度。惟有创新创业,才能使速度质量效益协调提升、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消费投资出口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好发展与快发展的完美统一。惟有创新创业,小企业才可能变成大企业,大企业才可能变成强企业,强企业才可能变成长寿企业。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的发展理念,不断迸发创强争优的热忱,始终坚持以实绩论英雄,重视主战场,重用主心骨,重奖主力军。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活力。
    二、正确处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增强做优做强的本领
    投资、消费、出口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投入,根本靠项目。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余杭这几年之所以发展较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得益于高强度的生产性投入,得益于锲而不舍的招商引资。最近,我去运河镇调研,考察了杭州西湖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花了2000多万元盘活了运河镇的一块存量土地,2006年底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销售产值达到13.6亿元。我们就是要引进这样的项目,积极盘活一些“圈而未用”的土地。近些年来,我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工业生产性投入均保持在150亿、70亿元左右的水平,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始终抓住投入这个牛鼻子、项目这个主载体,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规模龙头企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做优做强余杭的工业经济。刚才,姜军区长对今年工业经济目标提出了要求,工业经济总量是1155亿元,规模经济总量是905亿元。我看,我们能不能下个决心,企业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争取规模经济总量也冲上千亿台阶,我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后是做得到的。我最近考察的雪花啤酒公司,是我区的一个老企业,合资以后很快能达产,今年的产量可达25万吨。做优做强余杭工业,需要我们始终抓住项目推进这一根本。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项目就没有总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必修课”,是检验工作水平的“试金石”。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推进责任重大、克难攻坚人人有责”的理念,以解放思想、想项目所想、急项目所急的责任感,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搞好服务;以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的激情锐气,狠抓项目推进;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成就意识,狠抓工作落实;以敢于碰硬、敢于较真、敢于得罪人的硬朗作风,披荆斩棘,力促项目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见效,力争工业投入不减少、总量增幅不回落、运行质量再提高。今年预定的80亿元(含钱江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性投入,要确保完成,力争多超。特别是余杭经济开发区要勇挑重担,真正发挥龙头带动、示范领跑作用。做优做强余杭工业,需要我们始终突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好投入才会有好产出。要按照“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针,加大省级高新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仓前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四大科技合作机制”和科技孵化器作用,加快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积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纺服装、机电制造、金属制品、食品医药、塑料化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适度发展装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高、污染少的新型重化工业,努力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着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同时,在结构调整中,我们的企业和政府要强化“蓝海战略”意识,凭借独特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自身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避免在过度拥挤的市场中陷入恶性竞争的“红海”,不断寻找“蓝海”,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做优做强余杭工业,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效率源于开放和竞争,只有把最优的资源让给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有最大的产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应对区域经济竞争的现实需要。应该说,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近几年来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逐年攀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横向比较,我区的招商引资实绩在全市的排名并不靠前。今后,我们在扶持发展现有企业、本地企业的同时,要继续坚持开明开放促开发,继续实施“一号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资金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作为借助外力、跨越发展的捷径。要坚持引进外资与内资并重,坚持开发区招商与镇乡、街道引资“两条腿”走路,拓宽招商领域、完善招商网络,注重引进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方面的大商高商外商,不断提高项目的投入产出强度。
    三、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氛围
    服务也是生产力。区域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各地发展环境的比拼。为什么杭州能连续三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商业最佳投资城市第一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对投资者的服务优质高效。企业跟政府打交道的平时时间杭州只有8天,而全国平均是22天。企业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余杭经济发展要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智慧、才智至关重要。发展实践印证,区域经济发展虽然离不开物的要素投入,但说到底靠的是人才、科技、企业家这些活的人力资源的集聚,而其中企业家又起着组织、引领的核心作用。我们倡导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关键是要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企业家这个优质资源,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要打造政府服务的高地。今年全省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政府行政服务的效能。我们要借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东风,来提升余杭所有政府机关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效能。今天市委常委会已经通过了杭州市关于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我们区里也将专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为企业服务。许多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不要等企业来找我们了才去做,我们的服务应该更加主动。发改、经发、科技、外经等部门以及各镇乡街道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国土、财政、金融、供电等部门要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缓解要素供给困难,尽最大可能保障经济发展的资金、土地、电力等需求。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培育中高级人才和熟练工人。工商、质监、安监、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旗帜鲜明地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服务窗口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绩效。各级各部门要义不容辞地为钱江经济开发区搞好服务,像支持余杭经济开发区一样,全力配合钱江开发区的建设。要营造政策保障的洼地。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突出对技改投入、品牌建设、节能降耗、节约集约等方面的政策激励,加大对研发投入、高新技术、科技合作、发明专利、孵化器建设和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要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扩大领域的要求,调整完善外资、外贸、外经政策,引导外资项目加大投资密度、提高科技含量、土地利用率和产出贡献率。要建设基础设施的佳地。基础设施是环境力,更是竞争力。要以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提升区域优势,提升余杭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近些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基础先行,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一副三组团城市总体功能配套还不够完善,与主城的无缝衔接也不够紧密。今年要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年”这一硬仗,按照“优先续建、合理新建、配合省市”的原则,认真抓好城市化、工业化互动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设,特别是连接主城的快速通道建设。继续抓好供电、供水、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的大配套、大完善,使余杭成为承接杭州主城产业外移、吸纳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创业的佳地。我在开发区调研时给有关干部讲过一个故事,就是华为的老总任知非到杭州来考察投资环境,他没有去看土地,也没有问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第一个看居住的环境,第二个看学校,特别是有没有国际学校。他说,我这个企业是高技术产业,是靠高智商的人才支撑的,我的核心技术都在他们的脑袋里。他们这些技术高官都是非常能干的,一个人过来,或者几个人过来,这个产业就过来。他是要居住的,老婆孩子都要在这里居住,如果生活环境非常好,技术人才就愿意在这里安家,他安下心来了,我才能在这里建厂,否则的话我就很难留住他,建了厂技术人才仍然跑回去。杭州市一直把环境立市战略抓得很紧,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几年不惜重金做环境,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投了60个亿,西溪湿地一期投了20个亿,我们市区道路建设每年都是七八十亿,环境好了以后,大量的有水平的、有能力的人才就喜欢在这里居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创业,大量的企业就愿意到杭州来投资。
    四、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切实履行富民惠民的责任
    企业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在座的各位企业老总,是余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现代化都市新区和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者。企业家们每天和利润打交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的本职所在。但企业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大家庭”,也离不开社会,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就不会认同你;如果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抛开富民惠民的社会责任,就很难获得持续发展。可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对弱势群体的善举等等,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要体现在依法经营上。我们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绝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无视法律法规,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要生产安全优质、货真价实的产品,向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对消费者负责;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及时进行污染治理,对生态环境负责;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重视企业住房公积金建制工作,对政府和人民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要体现在关心员工上。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除了企业经营者领导有方之外,与员工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员工在企业中不仅希望能有一份工作,更希望在企业中求进步、求发展。我们的企业家要视职工为主人,关心员工生活,给他们创造培训、发展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为企业尽心尽力、献计献策。企业的社会责任要体现在回报社会上。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在自身做大做强、富足富裕的同时,更多地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社会多做点好事,为子孙多做点善事,为社会稳定多做点贡献,对自己负责,对家族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达到个人、企业、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创业的结果。应该说,我们余杭广大的企业家这方面做的是不错的,我们在前几天的调研中,有好几个企业家都谈到了员工的住宿问题、交通问题,说明企业家很关心员工,也很关心社会。
同志们,今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实现工业经济“乘势而上、创强争优、再上台阶”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以及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发展主旋律,推进五质大提升,为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坚持做优做强  着力创新创造
推进余杭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大会上的讲话
姜  军
(2007年3月5日)
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今天下午,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这是春节以后第一次全区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人代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区”战略,认真回顾总结2006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部署2007年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全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会前,我提议将大会报告的标题作一字之调整,由“坚持做大做强”改为“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做强”是我们的希冀和愿望,但是没有“做优”,“做大做强”也难以实现。因优而强,因强而大,这是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在这方面正反例子很多,杭州二轻集团(局)下属的四家家电企业,生产“金鱼”和“松下爱妻号”洗衣机的杭州金鱼电器公司,生产“东宝”空调的东宝集团公司,生产“乘风”电扇的杭州乘风电器公司和生产“华美”冷柜的杭州家电工业公司联合组成杭州家电集团,但这次“强强联合”却由于机制不优等原因,企业并未由大而强;而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则是“娃哈哈”并购杭州罐头厂,因为双方的优势互补,所以合作后的“娃哈哈”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其创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因此,做大的关键是做优、做强。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就是要高举“工业兴区”和“招商引资”两面大旗不动摇,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无论从工业的贡献看,还是从提升生活品质看,乃至从实现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看,“工业兴区”和“招商引资”是我区经济强区战略的两大基石。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回顾2006年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
2006年,全区工业战线以各项工作“创强争优”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工业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过去一年,全区工业经济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1、总量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9.92亿元,增长17.6%;财政总收入50.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6亿元,分别增长25.4%和19.3%;工业总产值961.8亿元,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31.8亿元,增长23%,工业利润39.5亿元,工业税收23.3亿元,分别增长11.1%和31.8%;出口交货值199.95亿元,增长24.1%,其中自营出口16.6亿美元,增长43.3%。继运河镇、塘栖镇之后,余杭经济开发区、余杭镇、崇贤镇、瓶窑镇原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2、投入回升。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经过努力,扭转了自三季度出现的工业投入负增长态势。2006年,全区新建、续建工业项目862项,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75.5亿元,增长2.0%。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项目,189项区级重点工业项目中开工132项、竣工59项,完成投资28.03 亿元。华立集团年产2450万台仪表及系统集成、顿力实业年产150万台不锈钢制品、众望布艺年产320万米高档大提花家私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春风摩托、喜得宝丝绸、华龙纺织、自强链条、绿都防水、金成科技二期、斯凯菲尔二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3、质量提高。华立集团、华鼎集团、诺贝尔集团、西湖汽车零部件集团等4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年度500强。举办首届余杭品牌论坛,推进家纺产业品牌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连续三年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称号。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7只,其中省名牌产品21只,国家名牌产品1只,国家免检产品8只;市级以上著名商标74件,其中省著名商标30件,国家驰名商标1件。实施“225”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达到70项、总投资2.7亿元。节能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
    4、招商攀高。强化“一把手工程”建设,举办“余杭区(意大利)投资环境推荐会”活动,积极回应“浙商回归工程”,大力拓展商贸、旅游等三产招商,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招商引资第二轮“三年翻番”如期实现。2006年,新批外资项目88个,其中鼎嘉纺织、怡田旅游、中华煤气等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29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分别增长44%、12%;内资项目实际到位63.5亿元,其中市外内资27亿元,分别增长46.6%和87.5%。值得充分肯定的是,运河、仁和、余杭、闲林、良渚、仓前、百丈、东湖等9个单位圆满完成全年考核指标,特别是余杭经济开发区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排头兵作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651万美元,占全区份额的38.4%。
    5、科技创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并出台科技进步系列政策措施,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成果展暨项目对接洽谈会,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全年引进各类科技成果135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7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17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华立集团、八方电信、争光树脂、南方泵业等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授权479件,增长33.4%。省级余杭高新技术园区继续加快发展,启动仓前高新技术园区及科技孵化器建设。200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7.8亿元,增长19%;科技进步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8位,实现进位前移,成功创建省科技强区。
    6、环境优化。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发展创新年、企业服务年”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在项目推进上,推出了两批“十大重点项目开工仪式”,继续实施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建立项目责任书和督查、奖励等系列配套制度,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在加快发展上,制定并实施了扶持企业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培育行业龙头、成长型微小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快余杭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5118”工程建设,努力提高镇乡(街道)工业功能区配套水平;抓好科技孵化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四大合作机制作用不断发挥,家纺研发中心和国家级检测实验室挂牌运行。在企业服务上,建立健全企业长效服务机制,继续开展百家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组织外商投资月服务活动;深化盘活存量工作,开通了企业闲置资源网,建立了闲置设备交易市场;成立区经理人网络学院,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努力创新服务方式。组织银项合作,促进区内各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的对接;巩固提升担保业发展,16家担保机构全年累计为756家企业提供担保1.52亿元。
2006年,是上一届政府四年任期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一五”开局之年。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61.8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75.5亿元、工业增加值190.3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25倍、2.39倍和2.26倍。规模工业产值731.8亿元、规模企业1598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15家,分别净增548.93亿元、1079家和87家。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99.95亿元、自营出口16.6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87倍、1.82倍和4.07倍。全区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既为四年的阶段性发展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少数领导对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工业基础等认识仍存在差距,没有认识到现在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始终将发展工业经济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任务集中精力抓好。同时,部分单位、企业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二是质量问题。工业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和资本技术双密集的制造业所占比重较低,产业层次还不高;原有的粗放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务更重、工作更紧迫。三是要素问题。建设经济强区必须在工业投入上保持一定的强度,但土地、资金等资源环境制约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拆迁安置等工作难度逐步加大,导致部分项目推进不快,一度出现工业投入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确定新一轮招商引资“五年翻番”目标,虽然我区“开明开放促开发”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但要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仍然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和目标任务
    2007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五年任期的开局之年。区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是余杭承前启后、全面腾飞的关键时期,是更加开放、更具竞争、更有压力的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五年。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务必科学判断形势,全面把握大局。
立足全局看余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时代,必须奋发有为、蓄势跨越。从宏观形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经济产业转移的走向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特别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步伐加快,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省委省政府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心更为坚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适度发展重化工业,这些都为我区工业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蓄势加快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发展始终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我们必须把握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步伐,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余杭经济好发展、快发展。
    跳出余杭看余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必须奋起直追、率先跨越。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余杭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实现进位前移,跻身第15位,余杭工业也位列全省发达县市第6位,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但我们深深感到,这几年余杭工业的发展始终处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自主创新、优势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带动力、支撑力强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与周边萧山、滨江等地区相比,上十亿、百亿的项目寥寥无几,差距较大。打造知名品牌、壮大块状经济的任务更为艰巨、更为紧迫;概而言之,在与先进地区发展的比较中对追兵的优势并不明显,一定程度上与标兵的距离还在加大,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增强竞争实力、努力实现争先率先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直面不足,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做大做强、创新创优的决心和斗志,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立足自身看余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必须奋力抢抓、矢志跨越。当前,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再次展现在余杭人面前。我们面临着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客观机遇,宏观调控的倒逼机遇,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政策机遇,可以看到,地铁一号线、杭浦高速、杭长高速的规划建设,以及“一副三组团”城市化发展格局、“一区三走廊”产业空间布局的推进,将使余杭的区位优势、投资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凸现。特别是春节前胜利闭幕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发出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号召,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奋斗方向,大会还提出了“三个不变”,即今后五年杭州市对余杭的行政区划、财政体制、管理权限保持不变,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这为我们建设新城区、打造品质之城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我们不仅要果断抓抢机遇,更要创造性地用好机遇,奋发图强,奋力争先,为推进向经济强区的矢志跨越倾注更多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我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牢牢把握发展、创新、开放、集聚、节约、协调大局,坚持做优做强,着力创新创造,努力建设“长三角”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余杭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力争“四年翻番”,年均增长19%以上,到2011年总量突破2200亿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业投入每年不少于8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五年翻番”目标,2011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8.75亿美元、2.94亿美元。深入实施品牌战略,2011年品牌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驰名商标3只以上,中国名牌超6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比重力争达到2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省级50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
    三、着力推进2007年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工业产值1155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5亿元,力争突破千亿大关;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80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投入比例超过90%;完成自营出口19.2亿美元,增长16%;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6亿元,其中市外17.1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4.3%。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实现余杭工业做优做强、创新创造的目标,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要建立工业生产性项目评估制度,找准问题、落实责任、克难攻坚抓项目。各镇乡、街道和开发区要认真按75亿元的分解目标,年初就倒排项目和时间表,努力抓好落实,确保完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五年倍增”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进一步加强引导,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快实现从“贸易大区”到“贸易强区”的跨越。大力拓展“余杭人”经济,实现由“产地销”向“销地产”转变,争取当年新设立境外企业、境外窗口10个。三是加快优化结构步伐,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7000平方米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大楼确保上半年建成,3万平方米仓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大楼和杭州师范学院有机硅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内基本建成。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继续推进家纺“四中心”建设,力争今年家纺展示中心招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确定一批操作性较强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出成效。四是切实推进创新机制建设,大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可按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五年内可结转”等政策,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跳出工业发展工业”的角度,大力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和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驰名商标。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按照先行完成“2个重点行业、2个园区(功能区)、50家左右企业”试点的总体要求,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的范围,提高工作效果。加强全区150余户年耗能折合标准煤3000吨以上的用能单位和水泥、建材、金属制品等重点行业用能监测管理,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节能技能竞赛活动,确保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4.3%的年度考核任务。六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要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建立高效公平的用地分配机制,努力消除电力瓶颈,保障企业资金需求。以“鼓励强企大企做优做强、成长型企业做精做专、微小企业上规模上台阶”为目标,实施企业梯度集群发展策略。在精细化工、服装、机械等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中,创造条件组建全区性行业协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行业健康成长。七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强调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企业法人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守土有职”、“责任重于泰山”。全区上下要继续共同努力,确保安全生产“三个零增长”目标的实现。
    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形成共识,抓好落实。
    1、理念与导向。工业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因素,全区上下一定要坚持“工业兴区”战略的理念。为此,我区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工业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发展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出发,对现有政策作进一步的整合、完善和优化,使之更好地发挥对工业企业的引导作用。对工业经济政策完善优化,我们着重坚持以下几个理念:一是符合国家政策。所有的扶持政策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并符合国家倡导的方向。二是符合产业导向。根据国家、省、市产业导向,结合我区实际,鼓励扶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染“三高一低”的工业企业发展。三是符合公共财政使用原则。在政策制定中,坚持政策享受与承担义务相平衡,扶持资金通过预算安排,具体操作时要求财政资金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四是符合余杭实际。根据余杭的产业结构和特色,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五是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凡是达到政策要求的企业,不分大小、本地外地,均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此外,完善优化工业经济政策也是区委区政府为企业、产业做优做强、创新创造的导向。完善优化的政策,将突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扶持外向型经济、加大工业投入、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功能区水平、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大力盘活存量、发展循环经济、改善融资环境、促进安全生产、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等12方面的重点,新增有关实施项目综合评价体系、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投资导向目录、培育成长型企业、培育区域性品牌、鼓励实施安全生产技改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项目加大对设备改造的财政资助比例,由以往的2%-5%调整为4%-7%,同时取消项目土建配套补助;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资助由原来5%提高到6%。总体上,财政对工业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测全年财政资助金额将比去年实际支出再增加3000万元,达到3亿元左右。前段时间,在区级有关部门多次调研提出初步意见的基础上,区政府对该政策已经作了初步研究,在今天的会议上,这一政策意见征求稿发给与会同志,希望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使之更完善,更具实施成效。
    2、结构与格局。要正确理解市政府提出的“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经济发展方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对提升发展传统行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现有企业,发挥特色优势,培育形成仪器仪表、光电子、生物医药、移动通信系统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装备能力,优化产品结构,走创新发展和差异化、低成本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余杭港区建设、交通四通八达、现代物流方兴未艾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区位条件优势明显的特点,以现有产业为依托,花大力气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机械装备等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争取在发展重化工业上有所作为,达到质与量同举、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效果。
在工业发展格局上,要强化镇乡工业功能区在经济强镇建设中的主阵地地位,完善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提升镇乡工业功能区产业承载力。要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开展特色功能区建设考评工作,积极探索组团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实现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的转变。要紧紧抓住杭州主城实施“退二进三”的机遇,引进大企好企。要从万元GDP能耗标准衡量重化企业,花大力气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机械装备等最具成长性的产业,加快推进和实施华立三板、钱江压缩机、鼎胜铝业、溶体纺、中强轧辊等项目。
    3、工作与项目。我们要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处理好工作与项目的关系。目前,我区有多年未推进的项目,如浙江巨能东方控股有限公司项目、浙江美临家纺有限公司项目、浙江南望集成电路系统有限公司项目、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等;也有一批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如杭州海茂纺织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300万米纺织面料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杭州华源前线6300万元项目一期已顺利投产,完成投资4406万元;杭州绿都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在取得土地指标不到半年的时间总投入达4850万元,全部1.97亿元的投资预计今年5月可投产。
    对此,我们要强化项目前期评估,充分发挥区发改局前期办的作用,把项目前期工作抓得扎实,抓出质量。要努力盘活存量,对去年年底前批下来的近4000亩项目用地,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使有限的资源加快成为真正的投入。要转变思路,利用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带来的机遇,抓紧摸清情况,提出操作意见,加快项目推进。要强化领导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落实主要负责人是项目实施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领导联系、建设进度督查考核等制度,选择一批重中之重的项目,以现场办公、专题协调等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推进。
    4、招商与引资。随着我区经济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三外联动发展,全面有效提升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全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三种片面认识:即全民招商,不切实际地给所有单位、各类工作人员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消极招商,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好项目自然会来;政绩招商,认为招商引资是官员政绩,经济社会发展受益不多。
    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有”:有人招商,有专门的专业人士负责招商;有地招商,有可供项目落地的土地,至少确保项目引进后能够尽快推进,而不是遥遥无期;有钱招商,招商引资的必要经费要有保障;有力招商,引进项目的条件区里要能够承受,政府不能靠贴很多钱引进对财政没有什么贡献的项目。要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方式,采用“以民引外”、“以商引商”、“以外引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和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等形式,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本土经济”与“外地经济”相结合,国有经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结合,推进开放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
    5、主体与主导。政府是主导,企业是投资、发展的主体。发展无止境,服务无止境。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建机制、优服务、促发展,营造“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一流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代的企业家既要懂现代管理知识,也应该具备企业家的精神,敢做大事,敢创大业。要弘扬华立集团汪立成、老板集团任建华、诺贝尔集团骆水根等余杭企业家的精神,激发广大企业你争我赶快发展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生态环境,而要通过优化余杭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制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依法行政,改善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同志们,做好新一年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以余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4 06:53 , Processed in 0.11417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