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桑让秋措 于 2015-8-31 16:40 编辑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于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我区工业化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总体趋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就中心城区而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大力促进产业兴旺,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产业集群优势初步显现。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进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87家,拥有固定资产10.5亿元,年产值过500万元的23家,过千万元的6家。一些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日益突出,如2005年,“岳泰”商标一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中国饲料行业第3个获此称号的企业,岳泰饲料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在饲料产品首次纳入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时,“岳泰”以饲料产品总分全国排名第4的优秀表现,与四川的“希望”、湖南的“正虹”、“唐人神”一道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名牌”的颁奖台,成为中国饲料行业第一批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目前,岳泰产品行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到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电磁铁产业集群。全区现有电磁企业10余家。2006年,新磁、金诚等一批重点企业总产值达2亿多元,有30%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如新磁机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岳磁”牌电磁铁,获多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2006年实现产值2319万元,上缴利税43.8万元。金诚电磁铁2006年实现产值5407万元,上缴利税65万元。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我区机械制造业异军突起。万力机械总投资3000万,年产值达5000万,2006年实现产值7753万元,上缴利税83.9万元。新增雨刷器、汽车配件等大型机械生产项目全部竣工后,产值可达1亿元,税收过500万元。恒泰粉末冶金生产的ABS刹车系统科技含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化工产业集群。全区一批化工企业充分利用巴陵石化、长炼等中央、省属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整合资源,扩张总量,延长了生产链条,减少了废物排放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华兴实业年产值已达2亿元,年纳税824万元。三湘化工年产值达8000万元;普莱斯特年生产出口创汇产品4000多吨。建材产业集群。全区现有新振升、富华塑钢门窗、安塑铝材、纳米涂料等20多家建材生产企业。 2、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8家(不含2006年划至开发区的东盛家纺、强力电磁等5家规模企业),其中电磁铁产业企业2家,机械制造产业企业5家,化工加工产业企业6家,建材产业1家,农产品加工11家,五大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区总数的90 %,共有资产总额17.28亿元,同比增43%;从业人员0.3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人数的8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完成增加值8.3亿元,占GDP比重的15%。如鲁良新元2006年产值6.5亿元,纳税230万元,目前集团在国内已有20家加工厂,在我区第三期工程投资达4000万元,累计投资达2亿元。 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2006年五大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21%,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电磁铁产业实现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6%;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0.76亿元,同比增长22%;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24%;建材产业实现产值22.09亿元,同比增长20%;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2.09亿元,同比增长28%。我区纳税过100万元的4家企业、产值过亿的9家企业都属于这五大主导产业。 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反复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在梅溪、城陵矶一带建立岳阳楼(循环经济)工业园,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区已搭建了工业园工作班子,制作了招商手册和宣传短片,项目包装和招商工作同步进行,与德国投资商1.2亿欧元的微米技术高级金属漆生产项目和香港宝来公司5000万元的废塑料加工项目等一批招商项目已进行多轮洽谈,初步达成了投资意向。建设中的岳阳楼(循环经济)工业园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东北部,规划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将着力打造以现有中央、省属企业为依托,以石油化工、新型建材、机电制造、现代物流为主导,以配套产业链为特色,以循环经济为支撑,以产业集群化为方向的科技型、效益型、生态型都市工业园区。随着工业园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必将越来越快,成效也必将越来越大。 二、我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差距 近年来,我区产业集群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相对于全市各兄弟县(市)区来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存在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低,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融资还相当困难,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协调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总量不够大。虽然五大产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经济总量仍然偏低。2006年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6.19亿元,但与长沙、株洲等地市的中心城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2006年全市表彰纳税50强的企业中,我区仅有2家,纳税总额不到1200万元,而汨罗市占有18家,仅汨罗2家铜业企业就纳税2800万元。 2、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区工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技术层次低、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相应的产品结构存在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的“三多三少”问题。如岳泰集团、鲁粮新元在规模工业中占较大的产值比重,但由于免税等方面的原因,其产品附加值不高,税收空间不大,岳泰集团2006年产值上十亿元,但纳税只有100多万元。科美达等公司虽然在电磁行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缺乏品牌效应,只是使用廉价劳动力赚取资源,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协会来做好品牌。信息产品、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开发等高科技含量项目还没有在我区落户,特别是拥有自己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长远发展的项目不多。 3、政策优势不平等。目前,同城三区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企业在我区的税收负担明显偏重,不少企业要么不来,要么来了就走,甚至一些老企业也纷纷往外搬迁,到别处落户发展,如中科电器、岳磁高新、科美达等一些企业在楼区发展后,看到其它县区的产业政策、税费政策等更加优惠,自然从我区外迁。仅失去科美达一家企业,我区每年就要减少税收近500万元。 4、融资渠道不畅通。我区五大产业集群主要是民营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扶持政策少而且落实不到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也有歧视。一些新上和改、扩建项目,受贷款规模和资产结构影响,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制约了一些项目的发展。如郭镇枣树的何清明面业、北港的常丰联合收割机、洞庭街道办事处的天平石化等企业由于融资受阻,无法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5、发展环境不理想。我区工商、税务、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上收到市里,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客观上在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服务职能不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区的发展环境。加之有些政府部门管理意识强,而服务意识弱。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难以发挥。生产经营环境上,部分村民阻工闹事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一旦开工建设,部分村民就强揽工程、索拿卡要,导致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即使建成投产,也时常遭到一些村民的骚扰,投资者对此苦不堪言。 三、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建议和对策 在依托“两带”、融入“两圈”的大背景下,加快楼区的发展,实现“优势优先、率先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1、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理念为指导,从产业链条、产业素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以及产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多做调查分析,明确主攻方向。通过纵向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不仅有利于减少大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其组织和制度的优化,而且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研发中心的作用,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内在素质。同时,通过调整企业股权结构,积极与优势企业联姻,主动吸纳外来资本,以股权结构调整带动企业技术进步。二是重新调整产业布局,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推动相关产业向一地集聚、一域发展,由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发挥企业技术的协同效应。三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产业内部分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2、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我区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还不明显,有的产业龙头因自身素质问题,已很难在整个产业中挑起“龙头”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把龙头企业的培育放在突出位置。对现有的龙头企业应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配置,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尤其要吸纳一些战略投资者入股,争取在短期内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同时对缺少龙头企业的产业,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龙头、舞活龙头。 3、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提升产业聚合度。工业园区是产业聚集的有效空间载体和招商引资平台,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平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人才集聚、信息交流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的原则,在抓好岳阳楼(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规划的同时,抓好产业规划,做到两个规划一起抓,突出产业特色,为未来产业集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一个园区可以规划一个产业集群,也可以按照园中园的模式,在一个园区中规划几个产业集群。坚决杜绝项目入园的随意性,严格按照产业规划约束机制进行招商。坚持集约用地,切实把握入园项目科技含量、投资密度、单位产出等标准。注重环境保护,对污染项目入园实行一票否决,并严格规定每个入园项目的绿地率。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实际情况,拟定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总纲,促使各单位引进的工业项目尽量向园区集中。 4、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培育产业集群。随着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趋加快,制造业中心正在向我国内陆转移,长江沿线地区越来越成为跨国资本转移的热点地区。楼区作为中心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主动承接这些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一是明确区域发展定位。整合利用好本地优势资源,努力依托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带,主动对接其优势企业、优势产业,整合大资源,策划大项目,在承接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二是选准产业梯度转移突破口。既要着眼区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与发达地区产业的对接,又要考虑如何寻找彼此产业的互补优势,转化和提升我区的传统产业。对那些能够优化我区产业结构,放大本地资源优势,有望成为未来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更要积极创造条件多做争取工作。如生物医药和电子工业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同时也是国家扶持的产业,可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优先发展的行业。三是积极探索产业梯度转移的新途径。建立健全产业梯度转移信息传导网络,充分发挥我区在外发展乡友的作用,主动聘请他们为楼区产业梯度转移信息员,特别是借我区派遣干部到浙江挂职锻炼的机会,大力宣传我区产业发展情况。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工作队伍,对即将进行转移的产业,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快人一拍,先人一步,捷足先登,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