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话感悟:读向警予家书有感 1996年我到常德师专求学,通过学校社团干部的介绍,知道了“常德七姐妹”之一,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向警予同志的故事,她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为中国妇女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多年后,在全党全国的党史学习教育高潮中,我又重新翻开书本、打开电脑,通过搜索文件、查找资料、读文忆史,回顾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在读到向警予同志给自己亲人的几封家书时,体会到她的坚定、她的取舍、她的决绝,也让我时而无比钦佩,时而振奋不已,又时而泪满衣襟。寻踪历史,纸短情长,家书诉怀中,我试图离这位曾在常德求学的女士更近一些,从这位为党捐躯的烈士身上汲取的力量更多一些。
一、千里求学,她从溪流汇入海洋
1895年,向警予出生于湘西山区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她就充满求知渴望,关心国家兴亡,先后到常德、XX求学。在常德学习期间,她和丁玲之母蒋胜眉等7位女士结拜,一起探讨妇女运动、群众运动、工农解放等问题,外界称为“常德七姐妹”。1919年底,向警予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留学期间,她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生活困苦,却磨灭不了她的学习意志。几个月后,她便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同时她的救国理想逐步发生了变化,从教育救国转变为革命救国。
期间,她的侄女向功治去信向她最信任的姑姑谈起自己不成熟的人生理想,回信中,向警予肯定了向功治在学业和思想上的进步,并且鼓励她亲师取友、问道求学。她写道“毛泽东、陶毅这一流先生们,是我的同志,是改造社会的健将,我望你常在他们眼前请教”“望你于潜心独研外,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向警予在回信中既包含对后辈的关心爱护和教导,又宣示着自己寻求真理、改造中国的伟大抱负,体现了她爱国爱家高远的情怀和境界。
二、上下求索,她从柔弱走向坚强
1922年初,向警予回国,积极投入到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中,并在党的二大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先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等一系列文件和决议,并担任《妇女周报》的主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1939年三八妇女节时,毛泽东称赞她为“为大革命牺牲的模范妇女领袖、共产党员向警予”
1922年,向警予二哥病逝,革命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她在外地于同一天分别给父母、六哥、大嫂、二嫂连写4封家书,她写道“儿书此函,有一耿耿在念之事萦注于心,此度二哥之变两亲如不达观,恐于身体健康更重儿辈不孝之罪”。家书中,她还责备自己“不近人情”“不孝不友”,甚至追问自己“这样匆匆为什么?”一边是革命,一边是家庭,分身乏术的她面临巨大的压力,可她最终还是以一名女性最柔弱的心境,作出了一名革命者最坚定的选择。
三、淬火成钢,她从自由踏进牢房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被捕后,她仍然坚持斗争,面对严刑拷打,依然怀抱坚定的信仰,敌人用尽一切手段也不能从她口中得到任何党的机密。她对狱友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自己。”
参加革命以来,她甚少陪伴自己的孩子,甚至连女儿的回忆中,都说“对母亲的印象不甚清晰”。她最挂念的也是她的一双儿女,当时大的孩子不足7岁,小的只有3岁多,在狱中,她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一封慈母之信,里面写着“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残酷的生活无法让她儿女情长,她依然坚定地选择转身,走进风暴,拥抱信仰。
四、生若夏花,她以灿烂注解死亡
向警予是工人们敬爱的领袖,1928年5月1日,反对派专门选择在这一天杀害向警予,想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可是在去刑场的路上,向警予向工人们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恼羞成怒,只好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当天,她被杀害于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
向警予牺牲时留下遗言“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的明明白白,慷慷慨慨。”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放,为了党的事业和共产主义这“唯一光明唯一希望”,她舍弃了亲人、爱人、挚友乃至于自己的生命。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离家之人最盼家书,生离死别的烈士家书,更为动人,更为惊人。向警予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可她为革命勇往无前,舍生赴死的精神却无比绚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斯人已逝,我辈当立。革命先烈无私无我的境界和情怀需要我们学习传承,更需要在“两个一百年” 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继续不忘初心使命,担责在肩,砥砺前行。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