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xx县志(1985——2010)》评审稿的审读意见
xx地方史志办公室 xxx
收到《xx县志(1985——2010)》评审稿后,我们立即组织编辑人员全面细致地进行了审读。总的感觉是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基本达到了志书质量水平的标准和要求。
一是观点正确,该志稿所载内容没有政治方面的问题,较好地贯彻了有关规定。
二是体例篇目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专设文物旅游、环境篇以及二十年来异军突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退耕还林、xx精神、扶贫开发等升格为章、节等形式,紧扣主题,横排门类,纵述事实,比较鲜明地展示了右玉县二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是内容记述方面,比较成功地勾勒了1985—2010年广河的综合历史概貌,可以作为一部反映广河发展的信史。
四是特色鲜明,该志稿比较好地展示了广河二十年间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反映时代性和地域文化方面下功夫,挖掘特有或不同于周边的客观事实,着力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做文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记述准确,主要表现在史实经过严格的审核考证,数据经过反复核实,在记述时讲究文字的推敲,表述的准确等。
六是资料翔实,在志稿中,不仅注意引文出处,而且对一些重要史实更是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丰富和完善志书的资料,从而使志稿的内容更加多彩,更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七是表达通顺,从总体上看,无论是记述的逻辑性还是文字的优美和顺畅,都反映出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深得志书编纂之三味。
八是文风端正,志稿前后文风比较一致,反映出主编在统稿修改中花了很大功夫,将众人成志的稿子,达到了文气统一和协调。
存在的问题
在志稿中大都作了标记和说明,现略举几例:
一、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应坚持执行《国家标准》,以求规范统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以及时、分、秒,这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系列,均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世纪90年代”等。志稿中,有用阿拉伯数字的,有用汉字的,应统一。
二、“第几”的用法不规范。第几,一般用汉字,如“第八届代表大会”,一至十的整数,还是用汉字。二位数以上,也可用阿拉伯数字,但要前后统一。
三、人物直书姓名,不加任何褒贬词,除引文外,姓名之后不加任何称呼,如同志、先生等。志稿多处出现“同志”一词。
四、部分章节有总结、报告式语言,如体育二章第四节。
五、要注意讲求文采,志书语言应该讲求文采,但是建立在内容真实、文风质朴、语言规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修辞、语法技巧,使行文优美流畅。但旅游一章第一节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辞藻,成了文学作品。
六、人物篇。
1、入专人物有的简单,没有贡献业绩、成果、著作,也没有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质的典型事件。
2、以卒年先后的顺序进行排列,现有点乱。
建议;
xx是全市的旅游大县,全县为四A级景区,志稿虽设了文物旅游一编,但相对有点少,除现有章节外,再加入旅游规划、旅游建设、市场开拓、旅游管理等方面内容。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