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全市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对策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7:5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深入了解全市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产业扶贫的成效,市委政研室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XX、XX、XX等县部分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市产业精准扶贫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统一部署,各县(市)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抓好试点示范引领带动,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各县(市)加强与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对接,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三权三证”抵押担保融资工作。目前,全市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贷款XX亿元。在抓好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已开展农业科技培训XXXX期,培训XX万人次。通过培训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以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实现脱贫致富。

  (二)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XX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劳务输出、托管代养等方式,带动X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2017年每户贫困户可实现增收3702元。如XX县围绕XX米等县内优势产业,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全县XX米种植面积14.54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26户种植3675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308.76万元。有658户贫困户参与企业贷款入股分红,已兑现分红80.8万元。XX县XX乡采取“土地流转扶贫+基地务工扶贫+订单经营扶贫”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引进XX食品有限公司、XX牧业有限公司、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目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标准化烤烟种植基地7000亩,生态经济林果基地1万亩,林下种草养畜基地4万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46户,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作利益机制全覆盖,年可促进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人均增收3400元左右。
  (三)探索了一些助农增收扶贫路径。各县(市)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XX县XX乡XX蔬菜合作社以贫困户扶贫贷款1500万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偿还贷款、支付利息,并对社员进行保底分红,贫困户年均分红4000元,带动了4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全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烤烟、辣椒、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定制脱贫工程。各县(市)还通过园区辐射、合作带动、电商激活等办法,大胆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等帮扶联接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四)投入了一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金融融资、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了扶贫资金投入增长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按照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如XX县通过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用于扶贫,缓解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初步统计,2015年以来至今年11月20日止,全市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已向符合评级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7.09亿元,直接带动1544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促进了一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如XX县XX乡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土地1.5万亩,涉及农户215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5户,贫困户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中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XX市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进程。

  (一)帮扶部门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当前精准扶贫在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帮扶任务,都会或多或少投入一定资金、物资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脱贫。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之间合力不够,统筹协调能力弱,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呈现“碎片化”,发挥的作用有限,总体效益不高,难以形成资金合力。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不能有效带动群众受益。

  (二)产业扶贫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一是产业带动能力弱。大部分贫困村“一村一品”没有完全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优质品种比例较小,缺少能够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还未能体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仍是劳务用工,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二是技术服务能力弱。各县(市)农技队伍人员偏少,专职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不够到位,尤其是特色产业技术人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引用、推广力度不大,菜单式的技术服务更是难以落实。三是信息、市场等要素制约。产业没有形成规模,营销市场和产业经纪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除此之外,特色果菜产业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较大。

  (三)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交通、水利等支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贫困村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金融资金发挥效益程度不强。金融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对没有基础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小。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济缺资金但有技术,而不少贫困户享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无产业,虽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开始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效果不明显。

  (四)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成效不大。当前,扶贫以被动“输血”为主,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外出打工人口较多,土地丢荒现象严重,贫困户老弱病残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弱,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三、对加快产业扶贫的建议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把准产业扶贫的方向。结合农业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要立足贫困乡村的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贫困人口个性化需求,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相衔接,自下而上,精心设计,科学论证,长短结合。既要立足第一产业,联结二、三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扶贫的动力。扶贫产业发展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市场这支无形之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动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分析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选准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高和区域性、特色性显著的产业项目。要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拉长扶贫产业项目链条,加强信息引导、产销对接和科技支撑,着力引进和建办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促进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

  (三)坚持特色发展,提高产业扶贫的命中率。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县(市)贫困乡村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市)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县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四)坚持利益共享,唱响产业扶贫的大合唱。牢固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的稳定剂。要把共享理念贯穿到扶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试行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工作,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资源变股权,让沉睡资源活起来;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等方式,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资金变股金,让分散资金聚起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农民变股民,让农民富起来。

  (五)坚持机制创新,激发产业扶贫的能量。要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探索开展互助资金产业化管理试点,实现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如何管等问题。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订单农业和农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试点,缓解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问题。要探索建立“银行+政府”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带动主体的支持力度。要优化贴息贷款发放方式,建议将政府贴息贷款直接发放给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改变农户无承担风险能力不愿贷、市场主体有一定承担风险能力而不能贷的状况。要创新保险扶贫手段,探索开展农产品产量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降低扶贫产业经营风险,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构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屏障。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与网站 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5-1-25 06:28 , Processed in 0.11964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