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县委副书做好两类人精准帮扶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4:5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县委副书做好两类人精准帮扶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扶贫座谈会上向决战贫困发出总攻令,指明了加快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努力方向。当前,正值xx奋力推进整县脱贫关键时期,做好农村“懒人”和有依无靠“空巢”老人这两类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工作,对于如期实现整县脱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就如何做好“两类人”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现状与问题


  今年以来,xx围绕在全市率先整县脱贫这一艰巨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出了符合贫困山区实际,具有xx特色的“2+1”、“1+1”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但受自身因素和政策限制,农村“懒人”和“空巢”老人已成为精准脱贫的特殊群体,也是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引起重视、积极研究解决。“懒人”就是年龄不满六十岁、有劳动能力,但怕担风险不敢干、不会谋划不会干的思想上的懒人,或好逸恶劳、长期养成好吃懒做恶习的身体上的懒人,他们主观上脱贫愿望和内生动力不足,致使“六个一批”、行业配套支持计划等精准扶贫帮扶措施难以与其有效对接,成为看似扶得起、实际上难扶起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是年龄偏大、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子女作为法定赡养人,但赡养人因入赘、远嫁,或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无法有效履行赡养义务,靠自身又难以脱贫、靠政策兜底又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据调查,“两类人”约占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3%。从数量上看占比不大,但从难度上看,是脱贫攻坚当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整县脱贫最大的短板。要实现整县脱贫,就必须有效破解这“两类人”精准脱贫难题。


  二、探索与实践


  针对贫困户特别是“两类人”精准脱贫问题,xx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想办法、谋对策,积极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精准调动贫困户内生动力。耐心开展经常性教育引导,促进“懒人”等脱贫困难户转变思想观念,最大限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比如,长角坝镇针对贫困户赵某父子两人好逸恶劳、自我脱贫意愿不强的现状,安排镇村包扶干部持续上门宣讲扶贫政策,耐心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扶工作。同时,及时安排该村党员养蜂大户庞某指导和督促其在家养蜂、为实现脱贫提供产业支撑,并帮助其34岁的儿子积极应聘京东集团的xx专项招聘,成功实现“造血”。


  二是精准选派产业大户结对帮扶。产业大户在农村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他们所选择的产业和创业致富模式,更易被周边农户接受和模仿。精准选派好产业大户结对帮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增收,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长角坝镇龙草坪村曹某,儿子入赘河南、女儿远嫁外地;教XX村钱某,儿子、儿媳长年外出务工,家庭十分贫困,又无法纳入政府兜底范围。该镇安排当地有名的养鸡产业大户肖某与他们结对,帮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并在鸡苗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上提供全程服务。目前,曹某养殖的100只土鸡即将出栏销售,预计可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钱某养殖的50只土鸡已全部销售,增加收入2100元。


  三是精准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经营理念、发展模式、产业技术等优势,引导贫困户将土地、山林等资源流转到园区集中经营、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既可使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园区务工增加收入,又可通过参与园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学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做法,拓宽增收渠道。比如,袁家庄街道办王家湾村引导147户农户以每亩700元的租金,将420亩土地流转到袁家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其中,流转土地的25户贫困户仅土地租金一项,每年可户均增收千元左右,同时贫困户劳动力30多人在园区务工,月均收入1600元。


  四是精准发挥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发挥农民合作社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优势,创新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既解决了合作社发展壮大中的资金难题,又帮助贫困户掌握技术、增收脱贫。例如,陈家坝镇将原计划拨付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购买成食用菌袋料,交由继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引导合作社与当地50户贫困户结对,建立了占地140亩的食用菌农业园区,发展袋料食用菌30多万袋,预计每户贫困户可实现利润近万元。同时,贫困户劳动力还可以到园区务工赚取报酬、学习技术。


  五是精准运用奖惩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对有效整合资源、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比如,长角坝镇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优先帮助申请产业贴息贷款,争取产业项目资金;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的镇村干部、产业大户,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并作为今后优先向上级组织推荐申报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对象。通过鼓励激励,提高了结对帮扶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该镇涌现出一批“真心结对、真情帮扶”的带头人。


  三、对策与建议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精准”二字上做文章,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逐户想办法、找路子,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不落一人、不漏一户。对“两类人”的精准脱贫,建议重点念好流、转、扶、逼、保、奖六字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单一或多项措施给予精准帮扶,千方百计助其拔掉穷根子。


  “流”出活力。由镇村逐户逐人排查掌握贫困户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情况,本着互惠互利原则,村、组出面帮助协商对接,将其山林、土地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给有发展意愿的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集约经营,健全流转和利益分配监督保障机制,稳定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


  “转”出效益。转变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采取由镇村监管,贫困户自愿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拨付到生产经营能力较强的农业园区、农
民合作社,作为贫困户参股、入股资金,明晰利益分配方式,贫困户按股分红增收,让产业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逐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扶”起根本。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对思想上的“懒人”,多渠道多方式调动村组干部和家族、邻居中有威望的长辈,以及附近勤劳致富先进典型等社会资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思想教育,唤醒他们对因懒致贫的羞耻感,增强对勤劳致富的认同感,促其把“志”立起来,先脱思想上的“贫”。针对“懒人”不会计划安排生产生活的现状,由村上统一委派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家庭结对帮扶,带动他们学习技术、发展产业、安排生活,加快改变懒散无序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有序生活常态,逐渐提高自我脱贫能力。


  “逼”出动力。对身体上的懒人,不能为救眼前之急,解一时之困,一味简单地直接给钱给物,助长依赖思想。可以采取“逼”的办法,由村组干部、家族长辈、能人大户等结对教育监督,督促和安排就地就近到产业园区、合作社务工增收。同时在扶贫政策兑现中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务工仍不能实现脱贫的,可在民政救助、农村低保上适当给予倾斜,坚定其自食其力的信心。


  “保”要托底。对空巢老人,在全面落实好农村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可以从政府和法律两个层面保障他们的权益。一方面对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采取教育引导和司法维权相结合的方式,敦促其履行义务;一方面对子女外出务工多年失去联系、暂时无法有效履行赡养义务,生活无保障的空巢老人,建议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范围,综合采取临时救助、政府兜底等措施,给予相应扶助,实行动态管理。


  “奖”出合力。建立精准扶贫奖惩激励机制,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对在帮扶中成效显著的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申报认定、产业贷款贴息、奖补资金兑现上给予倾斜,或在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示范创业基地认定和党员示范户表彰等评优树模中优先考虑。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对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在岗不作为、工作推不动、帮扶无成效的,严格问责,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积极营造人人参与、聚力攻坚的精准扶贫浓厚氛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5-1-9 01:42 , Processed in 0.12330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