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导讲话] 关于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22: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千方百计稳增长,多措并举促转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运行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忧的总体态势。

(一)运行平稳,主要体现在供需增长稳定。供需两侧发力,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亿元,增长8.1%。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2.4%、8.2%和8.5%。

从供给侧看,两稳定一健康。一是农业生产稳定。上半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6.4亿元,增长18.9%,增速居全省第2位。1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项目田间工程按时序进度推进;全市春播面积比去年增长17.6万亩;夏收粮油面积70.5万亩,其中油菜34.3万亩,小麦面积36.2万亩。二是工业增长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8.4%。完成工业投资331.8亿元,增长12.5%,其中技改投资270.6亿元,增长30.5%。三是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全市商品住房销售备案7243套、同比增长41.2%,二手住房交易5434套、增长73.7%;商品房去化周期由上年底24个月下降到19个月,其中市本级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缩短至7个月。

从需求侧看,两稳定一回升。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6.4亿元,增长11.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42.5亿元、开工项目123个、竣工项目73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62.2%、91.1%、66.4%。省“大新专”项目完成投资186.96亿元、开工项目74个、竣工项目24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55.6%、85%、52.2%。6月底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居全省第8位。二是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升级类消费、网上零售增速较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亿元,增长12.6%,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稳步回升。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增长8.2%,比1—5月份回升8.2个百分点。

(二)稳中向好,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业态加速成长有效对冲传统产业减速,结构改革的效果在延伸扩展。一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32.5%。铜基新材料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省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实现产值397.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位,增长16.2%。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4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产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44.4亿元,增长35.4%,同比提高26.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9.9%提高到32.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2亿元,增长12.9%。二是企业盈利好转。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居全省第2位,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8.3%,利润增长45.6%,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3.7%。三是转型平台建设加快。狮子山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成功争创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节能减排示范市三年绩效总评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的城市。四是市场主体活跃。新增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98户,增长31.9%,其中新增企业2183家,增长27.8%。新增城镇就业1.57万人,城镇失业率2.84%。

(三)稳中有忧,主要体现持续增长压力较大。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性缓解,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需增强,稳中向好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一是工业生产回升势头不稳。受电解铜、水泥、钢材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明显回升影响,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9%,但受推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企业实物产量同比减少以及各行业价格指数保持高位运行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8.4%。随着下半年去年同期每月产值基数的不断增大,产值增幅上涨空间将不断变小,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二是部分企业成本压力较大。用工、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涨较快。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大,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达到10%以上。三是投资持续增长基础不牢。上半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239个,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4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个,完成投资102.1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上半年,我市房地产完成投资53.9亿元,下降6.8%,增幅低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84.1亿元,增长10%。与此同时,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民生类财政支出81.4亿元,同比增长15.4%,支出总量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6.8%,支出增速比收入快5.4个百分点,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二、主要举措

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以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助力企业实现稳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46条意见,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监测,深化“暖企”行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新增贷款53.37亿元,直接融资总额38.85亿,发放“税融通”贷款1.75亿元、“4321”新型政银担资金15.09亿元。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制度,组织开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联合督查和“重点项目建设调度月”活动,不断扩大有效投入。市重点工程提前一个月实现上半年开、竣工任务。对上争取成效明显,累计争取上级资金30亿元以上。项目融资保障有力,12亿元枞阳县投资公司企业债券、12亿元发投公司绿色债券等获批发行。

(二)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活动,出台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意见,组织编制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及专项路线图,通过后补助方式支持5个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落实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意见,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出台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XX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出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积极申报天井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4A级景区2家。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申报创建国家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普济圩农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农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新增104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文件”、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招引白雪冬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园区倍增”计划取得实效,上半年全市开发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财政收入增长34.5%。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去产能,关停矿山企业6家,正在处置“僵尸企业”5家。着力去库存,消化商品房库存30.8万平方米。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全市实现直接融资38.85亿元,已批待发151亿元。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节约企业成本18.38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91%,较年初下降0.39个百分点。强力实施108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多规合一”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向市域全覆盖拓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铜化混改、普济圩农场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率先开展“多证合一”改革,发放全省首张“九证合一”企业营业执照。制定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贯彻落实方案,加快与沪苏浙的等高对接和一体化发展。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亿元以上项目签约43个,转化落地12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88亿元,增长2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亿美元,增长9.6%。推动江北港新区申报工作,完成铜陵港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外贸多元化发展,新设立外资企业20家。深化与舟山港战略合作,港口吞吐量达5526万吨。积极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PCB国家质检中心正在筹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主体工程完工。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聚力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德XX速枞阳段完成招标,G347、G236、S335、S425等工程加快推进。G3公铁大桥、铜陵铁路枢纽货运外绕线、铜枞宜市域铁路、合庐铜市域铁路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全面完成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任务,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项目正在深化技术方案,落实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任务,顺安河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淮河路、长江路智能立体停车楼工程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大XX山公园东入口服务区景观整治工程如期竣工,滨江生态岸线北延伸段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川气联络线、朱永路次高压管线等燃气工程进展顺利。加强城市排涝设施建设,铜芜路、五公里排涝泵站完成改造。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开工建设省级中心村30个、市级中心村15个,加快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扎实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活动,出台特色小镇培育政策,重点打造皖江创新、西湖文体等首批4个特色小镇。钟鸣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五)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终期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金桥开发区入列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持续推进城市转型和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矿山裸露山体整治,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9300.6亩。国务院办公厅表彰铜陵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我市成为“全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6元,增长8.8%。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7.3%。精心组织实施38项民生工程,工程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深入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在全省率先落实医疗救助兜底政策,出台慢性病“195”补充医保政策。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新回迁安置居民5529户,货币化安置率73.8%。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文化部中期评估。枞阳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成功入选第二届省文明示范城市、第三届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深化平安铜陵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下半年工作初步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五大发展行动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切实抓好中央、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努力在供给侧改革上发力,在项目建设上着力,在转型升级上加力,统筹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一是巩固项目建设协调月活动成效。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全面提升项目推进实效。全年完成市重点工程投资550.5亿元、开工项目135个、竣工项目110个;力争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336亿元、开工项目87个、竣工项目46个。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重点跟踪推进122个年内尚未开工、竣工的项目。推动泰新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奥炉”改造联调联试、有色铜箔试生产,加快推进万华板业产业园建设。完成G3长江替代桥开工前准备工作,启动江北港新区筹备工作。认真组织编制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石墨烯、超级电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为“双招双引”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加强对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排查梳理。加快推进在建的292个亿元以上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及时组织编制一批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工作力度,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四是抓好民间投资增长。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大XX山公园等一批PPP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二)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活动,深入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确保完成2017年产值、税收及投资目标,在全省基地考核中争先进位。加快推进4个市级基地建设,力争超额完成产值增长15%、税收增长10%的年度目标。加大省“三重一创”政策争取力度,落实市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政策,优先支持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贡献度大的企业。二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出台鼓励类指导目录,探索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试点,加快主导产业培育,促进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50个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大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化,力争年底前获批2家省级服务业聚集区。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改升级工程,推行“机器换人”及产业链技改,推进5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确保全年技改投资占比70%以上。加快推进12家已列入国家、省级贯标试点企业贯标进程,争创一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希望工程和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工程,全年新进规上企业45家以上。引导企业弘扬“工匠精神”,新增省级新产品、工业精品15个以上。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和农田水利建设为支撑,推动普济圩大型农工商产业集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联动推进各类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推进G236、S221等交通项目建设,确保G347、S335全线贯通。开工建设新城大道北延、立新路、新庙王路、纬三路、铜芜路大修等一批PPP打捆项目。推进铜芜路路幅外绿化带二期建设,开工建设惠溪河综合整治工程、西湖湿地二期项目。实施西湖周边、秀水河上游等水环境治理项目。建成市档案馆三馆合一项目,推进市体育中心后续工程和市一中西湖校区二期工程。深入创建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启动新一轮出租车更新,推进一批立体停车楼建设。完成城区棚户区扫尾和10个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争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二是加快城乡综合环境治理。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打好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空气环境监测,持续推进大气污染专项行动,实现PM10、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控目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30个省级中心村、15个市级中心村。全年新增城市绿道40公里、街头绿地(游园)16个,抚育森林16.8万亩。三是壮大县区园区经济。深入实施县区经济振兴工程和园区倍增计划,突出项目建设、实体企业、支撑平台、环境优化四大工作重点,加大调度通报、动态评价和考核激励力度,推动园区经济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转型发展,在全市增比重,在全省进位次。支持市经开区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四是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活动。以打造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大通镇为龙头,重点打造皖江创新小镇、西湖文体小镇、天井小镇,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四)着力推进品牌升级塑造。一是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建立产业转型示范区推进机制、配套政策,抓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推动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再造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新优势,力争为老工业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出示范,为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示范,为内陆城市打造开放新高地作出示范。二是强化循环经济升级主题创建。围绕产业、城市和社会三个层面,精心组织实施“8311”行动计划。全面总结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工作成效,对照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总结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推进金桥经济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全面启动省级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工作。

  (五)着力加快全面创新改革。一是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制定出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23项配套政策,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引导科技资源向狮子山国家高新区、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集聚,申报20个以上省、市科技重大专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0%。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个、科技孵化器2万平方米,做好10个以XX层次创新团队服务工作。发挥好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创新创业券作用,支持50家科技型企业发展。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特困企业、房地产市场、企业成本构成、金融风险点、发展薄弱环节等,细化责任,狠抓落实。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建立完善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联动调整机制,推进市、县(区)、乡(镇)行政监管清单制度。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实现县区全覆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九证合一、证照分离”。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完成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建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升铜陵发展国有资本经营能力,组建市综合交通投资公司。扎实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

    (六)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一是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争取9月底前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积极推进 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工作。开展江北港新区深度设计,推动横港、永丰万吨级码头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整合港口岸线资源,深化与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江海联运。深入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加大“一站式作业”推广力度,提高“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作业比例,加强跨地区通关通检协作,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精准招商,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各县区、园区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个以上,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7%。三是高水平推进对外合作。全力做好中办二次回访的整改工作,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落实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动体制机制等高对接苏浙沪。着力推动合铜发展带建设,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联动发展。完善外贸进出口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支持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加快实施铜陵有色境外项目。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对标“六看六确保”,健全“四项机制”,确保全面完成3.1万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普惠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实施38项民生工程,提升建设管养、绩效管理水平。深化就业创业“四进四扶”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应保。出台提高城乡和五保供养标准实施方案、住房公积金制度向农民工覆盖的指导意见。抓好低保兜底、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和“351”兜底保障。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通过国家文明城市验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全民阅读示范点建设。制定实施健康铜陵2030规划纲要,争创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和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加快全民健身、残疾人服务设施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深化平安铜陵建设,奋力再捧“长安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5-1-11 10:13 , Processed in 0.11957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