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高端创业人才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县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也是省人才工作先进县,这几年,科技创新对我县经济发展贡献份额占比越来越大,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对科技创新意识的增强。一是有总体设计,推进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制定了“1+7”的系统文件;二是有抓手,推出了“两大品牌”活动,即创新创业在海安和中科院走进海安活动,开展行业单打冠军培育,设立天使基金,形成了企业主体创新的工作导向;三是有氛围,大力开展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动员机关部门一起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具活力的因子,创新驱动的本质其实是人才驱动。这几年,我们在创新人才的招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近三年的产学研合作就可以看出,2014-2016年,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72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92个,支付合作经费近4亿元。通过招引创新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极大地巩固和提升了海安的主导产业。海安能在经济新常态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与我们招引创新人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分不开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短板,就是招引的创业人才和团队比较少。在每年招引的高层次人才中,创业人才不到20%。究其原因:一是资源稀缺。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由于人才层次高、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发展潜力大,已成为各地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因此,招引起来难度比较大。二是条件所限。相较于上海、XX、深圳等大城市而言,县级层面:一无高水平的科研院所、二无大的载体平台、三无风投创投机构,对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不强。在大城市,各家创业载体和平台都是坐等人才找上门来,而我们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有所收获。三是方法陈旧。对于创业人才的招引,我们还是沿用过去招引创新人才老办法,跑高校院所,找专家教授,而这样招引过来的专家教授,很少能够把创业作为主业,加之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少。四是力量不足。我们在全市率先实现“双招双引”,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双招双引”人员还是“单招单引”。今年我们对区镇招才引智专职人员进行了统计,上报名单69人,实际了解,多数仍以兼职为主。五是激励不够。对照省市人才新政,对照周边和先进地区人才政策,我县还有很大差距。在如何对初创期、生存期、扩展期等不同阶段人才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如何鼓励发展人才金融、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引进人才、如何为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立足长三角,放眼国内国外,要打造海安人才集聚高地,做到凡是上海高端人才要到周边地区创新创业,首选海安;国内高端人才要到华东地区创新创业,首选海安;国际高端人才要到上海都市圈周围创新创业,首选海安。建议如下:
一是充实引才力量。区镇招才引智专职人员要配备到位,开发区、高新区不少于8人,其他区镇不少于4人。对专职引才人员要分解落实任务,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引才水平。重点区镇要设立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安排人员全职负责人才招引。做到象招引项目一样开展招才引智。区镇分管领导建议由分管工业经济的负责人担任,从而实现“以项目引进人才,以人才推进项目”的相互促进。
二是创新引才方式。围绕我县“4+4+N”产业体系、上湖创新区和科创园区发展方向,在对接大城市的风投、创投机构;对接大城市的加速器和高校科创园;对接大城市的专业引才机构的基础上,鼓励区镇:一是与大城孵化器、加速器共建产业化基地,建立“加速在大城市,产业化在海安”的创业人才引进模式;二是与信誉好、规模大、绩效好的风投创投机构共建创投基金,在大城市寻找项目进行投入,然后到海安实施产业化;三是探索实施有偿引进,根据引进人才项目的规模、质量、效益、发展速度等,分阶段支付费用给中介机构,或者采取税收分成奖励等方法,奖励引进对象。
三是整合引才资源。主要是用好三支力量:第一支是科技镇长团和创新创业指导员,不少高校、科研院所都建立了自己的科创园或产业研究院,我们要利用他们的力量,获取人才项目信息。第二支是海安籍在外人才,聘请他们担任“引才大使”,打好“乡情牌”。第三支是专业引才机构力量,大城市的加速器、风投、创投及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人才信息,我们采取市场化合作的方式,获取产业化人才项目。
四是实施引才计划。要在政策引导、宣传推介、资金兑现、人才集聚度上下功夫,打响人才工作品牌,让外界提到人才招引,就想到海安的“海纳英才”计划。要通过实施“海纳英才”计划,每年引进10名国家级顶尖产业人才,250名创新创业高层次产业人才,实现每个产业链都有2-3名领军人才,50名左右高端人才。简化支助程序,本着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的原则,对来海安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及时给予政策兑现。
五是优化引才环境。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新政,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突出创业扶持,处于初创期的人才创业项目,建议参照常州、昆山等地做法,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通过项目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人才创业,解决人才创业初创期资金不足难题;突出市场化引才奖励,区镇与大城市创投机构共建的创投基金、与加速器共建的产业化基地,所支出的费用,建议由县财政给予30%至50%的补贴。突出生活保障,建议在现有的人才公寓中拿出独立的一幢,统一装修,真正实现人才拎包入住问题。同时,借鉴武汉、XX和周边县市做法,建议对人才首购住房进行补贴,尤其是对“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5-15万元补贴,吸引青年人才,把高校毕业生“喊回家”。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