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招商引资金融先行的思考和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20:5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我市招商引资金融先行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在招商引资的竞争,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成为增强城市、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任务。金融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不论是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还是在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中必须先行一步。因为只有充分发挥XX金融要素的相对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XX金融发展和招商引资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一、XX招商引资金融先行的空间和短板


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来抓,招商氛围日益浓厚,招商成效日益明显。但是也要看到我市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一是投资到位资金下降。去年1至11月,全年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4.2%,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分别下降70.8%、27.5%、10.0%;二是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金融优势发挥不够的问题;三是招商队伍还缺乏懂金融、懂项目、懂经济、懂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导致无法按照专业化要求深入招商。


金融先行不仅仅在于解决我市招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更在于为我市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创造更加优秀的营商环境,为更高层面、更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金融先行可以为XX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提供高质量的企业金融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之都”,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需要更贴近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创新。金融先行,专注强化金融服务创新,有助于提升我市市场主体竞争力,为我市招引培育未来产业、“新星”产业营造肥沃土壤。


二是金融先行可以为XX建设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提供优质的公共金融服务。建设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XX金融机构可以继续推动PPP等融资创新,大力发展公共金融服务,不断深化金融先行。


三是金融先行可以为XX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提供更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居民资产管理和消费金融服务。在后疫情时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时代,金融先行,可以加快要素循环畅通和促进居民财富增长、消费升级,为XX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作出金融贡献。


四是金融先行可以为XX建设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提供金融改革示范。小微金融改革经验全国复制推广,为XX建设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打响了品牌。“十四五”时期,XX要继续大力推动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由“试验区”向“示范区”迈进。


二、XX金融先行的几点建议


(一)未雨绸缪,打造金融先行的良好环境。完善小微金融改革创新情况“月调度”工作机制。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有关金融机构定期就有关金融先行工作进行会商,通报交流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国家级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由“试验区”向“示范区”迈进的意见建议,加快推动各项金融先行改革创新试点任务落地实施。


(二)突出重点,围绕“中心城市”制订配套政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金融先行,要积极增强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力。要依托“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建立大数据等金融新基础设施。要推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金融信息数据库。例如,在城市服务方面,可以将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支付清算系统连接起来,实现通存通兑,便利市民在公共交通、水电缴费等城市服务领域的支付手段;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通过金融信息数据库助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异地养老、异地用工、异地医保结算。


(三)理清思路,明确金融先行“清单”。一是继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资金支持引资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各银行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积极率先探索知识产权资产化、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二是率先探索建立科创板生态。可以以政府平台对接科创母基金和科创板的形式,对科创企业进行先期辅导和投资。对进入科创母基金的企业,通过跟踪辅导和服务协调机制对其进行专项支持。三是积极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圆心,重视供应链金融,向上下游企业延伸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四)服务优先,做好引进项目落地保障。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督引会商制度,引入金融参与重大招商项目会商研判,精准做好重大信息研判和项目决策。鼓励金融机构关注市场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开展金融创新。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监测体系。深化专业招商,充实懂金融的人才进入专业招商队伍,加快形成“专职+选派+雇员”的专业化队伍架构。与国际四大所、五大行合作,提高招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30 11:07 , Processed in 0.10500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