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之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20:2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之思考



    内容提要: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成为文旅赋能,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链接键”。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延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构建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与乡村共富进程中,“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乡村“走进新时代”的重要举措。把握好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使之成为售卖乡村“文化”、乡村“手艺”、乡村“味道”、乡村“记忆” 、乡村“特产”,并推动乡村“文创”的重要平台。浙江省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乡村博物馆工作上,已迈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坚实一步。


一、乡村博物馆及其建设背景


1、广义的乡村博物馆与狭义的乡村博物馆


广义的乡村博物馆,其定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地域为界定,在城市主城区之外的广大乡村所建成的所有主题类型的博物馆,二是不以地域范围为局限,专题反映农村、农业、农民等社会历史、生活习俗与民间艺术的博物馆。狭义的乡村博物馆则在地域、内容等范围上作了一些必要的界定,比如地域是按行政区划,在乡村范围的,内容是反映农业、农村、农民(或者渔民、牧民)历史的。


2、浙江省建设乡村博物馆的背景与及其定义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文惠享”将乡村博物馆作为“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的重要内容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度计划建成不少于400家。“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


2022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印发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


该《指南》对乡村范围乡村博物馆的定义为:“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位于乡村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可纳入乡村博物馆系列。”


“乡村博物馆所在乡村范围,是指城市主城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从以上定义分析,浙江省提出建设乡村博物馆,其地域范围是界定在城市主城区之外的所有地方;其主题是围绕“乡村”为主要特征,其形式是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所以,推动建设乡村博物馆,其目的在于振兴乡村、城乡共富。


二、建设乡村博物馆的意义


1.留住记忆,唤起乡愁


乡愁是一种无形的乡村文化,当下,乡愁已经成为文化记忆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溯三代,大多数人的根脉就在乡村。守住乡村文化的 “乡愁” 就是大多数人的精神寄托,守住乡村文化的“根”, 让“乡愁” 成为游子思乡的精神寄托, 就要坚守、呵护、活化乡村记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延续乡村承载的历史文化,让乡村文化有源头活水,长盛不衰。乡村博物馆是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建设乡村博物馆,就是保护和活化乡村记忆,留住那些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让大家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通过那些实实在在曾经存在过的文化遗产,“记得住乡愁”!


2.保护文脉,构建自信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乡村博物馆建设是构建乡村文化自信的最好的载体。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做好挖掘、保护、展示、化育四方面文章,从而达到推动乡村文化自信的构建。


3、提升审美,提增名气


博物馆首先是美的载体,其展陈与展示的内容、形式、内涵,都要求有美学上的表达,乡村博物馆也不例外。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与展示,众多参观者在其中可以得到审美的教育,这对于这一代人与当下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孩子们,就会达到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而乡村博物馆的建成,无疑也可以提升乡村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一个拥有博物馆的乡村,自然也是一个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乡村,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乡村博物馆自然也就成了乡村非常亮丽的乡土文化名片。


4、融入时代,美化生活


乡村博物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产物。建设乡村博物馆,在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其表达方式与展陈形式必然是具有时代性的,是要讲述当代人能看懂、能理解、能心领神会感同身受会心一笑的乡愁故事。所以,通过乡村博物馆,可以让乡村的百姓能够就近接受与了解当代文化发展趋势,学习文化发展知识,提升对于时代发展的认识。同时,乡村博物馆也一定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贴近生活、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建设与运行乡村博物馆,必然会对其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态产生长远的影响,从而起到提升和美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而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


5、文旅反哺,振兴共富


乡村博物馆是很重要的乡村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具有节点意义的重要驿站,也是身体、视觉、思维与心灵的栖息地。通过建设乡村博物馆,深入挖掘乡村自然、历史、民俗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打造融乡土文化展陈、文创产品展售、手工体验、风物特产供应、拓展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枢纽,让文化与财富结亲,让文化反哺乡村建设,推动更多乡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地,赋予乡土特色产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生命力,走出一条既可以“富口袋”,也能够“富脑袋”,在“富脑袋”与“富口袋”协同发展,以文润富、以文促富、以文化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三、建设乡村博物馆的若干做法与思考


1.  政府引领,镇村共建


正如当前浙江的做法,建设乡村博物馆首先需要政府引领,同时需要以地方与村民作为建设主体,共同配合,共推共建。政府理所应当是乡村博物馆建设的主要推手。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做好规划选点布局,安排建设资金,明确建设规模,建立工作计划,督促建设进度,把控建设质量。镇村则需要做好具体落实,解决土地与场馆政策安排,整理周边环境,安排建设管理,启动并落实后续长效管理运营机制,激发乡村博物馆应有的自身造血功能。


在前期,规划布局乡村博物馆时,应避免一哄而上、大干快上,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乡村博物馆如何能在乡村振兴与城乡共富中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这就要求其前期之布点建设要先考虑与现有成熟的文旅资源的结合,这样可有利于建设推进与后续的运营,并尽早产生正面社会效益,甚至是乡村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只有前期的头开好,后续的梯次推进就会更有成效,且可以减少产生资源浪费。


2. 专业指导,村民参与


博物馆建设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要做好专业的展陈,包括展览大纲、展览内容、流线组织、展品鉴别,形式设计、灯光布置等等,以及与博物馆管理所相关的讲解服务、藏品管理、安全管理等。这些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乡村博物馆所处位置多数距离城区较远,而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资金有限,建设内容的挖掘与展品征集也非常需要依靠当地,所以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既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指导机制,同时,又需要有乡村当地群众的共同参与。比如在浙江的一些地方,已经组织了由政府部门牵头,以国有博物馆专业人员为主,地方文史专家和乡村老先生等一起合作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专业指导团队,参与乡村博物馆的具体建设。


当前,许多地方已经有了一定意义上接近乡村博物馆的文化场所,如一些地方的人文陈列室、知青纪念馆、农耕展示馆、地方名人纪念馆和一些文化礼堂,甚至有一些乡村里有历史文化情怀的爱好者将自己的收藏或作品公开展示,这些本就类似于博物馆的陈列,只要给予指导,去伪存真,进行专业化的“微改造、精提升”,就可以很好地打造出有一定内容的乡村博物馆,这对乡村、对乡村百姓的素质与审美,本身也起到很好的影响与提升。


3、挖掘资源,展现特色


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前提是要挖掘出有价值且值得利用的有效资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中已经明确,乡村博物馆的职责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乡村博物馆的藏品可以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作为见证乡村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及生产生活的文物、标本、资料、模型、器具及产品等。”


从乡村博物馆的职责与藏品内容中可以知道,其资源挖掘包括乡村当地具有历史人文内涵的山乡自然风貌,家族历史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与乡贤名人,以及具有乡村辨识度的特色文化,散落于乡村的红色革命记忆,别有特色的乡村风俗节俗、生产生活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甚至是特色方言与美食小吃等。


在浙江的建设经验中,乡村博物馆建设除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在地旅游资源外,还可以考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相结合,使得遗产保护、文物保护与乡村博物馆建设有机链接,既能为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有效资源,又能提升乡村博物馆的知名度,而乡村博物馆的建成也可以更好地起到保护遗产与文物的作用,双方可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另外,乡村博物馆建设也可以与乡村在地特色产业,包括工业、手工业、农林渔牧等相关产业结合,这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而扩大当地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并促进产业的局部调整,让产业发展从“卖产品”衍生出“卖文化”“卖旅游”,同时也反过来助推产业向纵深发展。


4、提升环境,引入风尚


乡村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脏乱差”的环境,一些乡村距离现代文明生活较远,村内外污水遍地、垃圾遍布、杂物堆叠、尘土飞扬,露天的茅坑与满地的鸡鸭粪便散发着恶臭,苍蝇蚊虫追着人叮咬,老鼠满街乱跑。近些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要让乡村成为美丽家园,除了在硬件上,一系列清理建设工程的项目推进之外,还需要人的文明素质的提升并使之产生自觉意识。建设乡村博物馆应该是提升乡村百姓自觉意识与文明素质的有效手段。


在乡村博物馆的设计与建设中,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旧祠堂、宗教祠堂等蕴藏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将其中的优秀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比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保护生态、爱护自然、互助友爱、相互守望等,一方面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将其转化为今社会的乡村社会治理资源,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在改善乡村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引入现代的文明理念与时代风尚,结合时代审美,提升乡村的社会文明进步。


5、保护遗产,留住技艺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多数有历史的乡村都有属于当地的文化遗产,诸如古驿道、古村落、古宅院、古桥、古街、古河道、古井、古墓等不可移动文物和记录家族变迁、乡村自治历史的宗谱族谱、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以及许多延续古人生产生活状态且濒临失传的手艺、节俗、小吃、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博物馆建设中,理应承担起责任,对这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或者失去原有保存条件的遗产进行发掘和展示。通过乡村博物馆,起到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比如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拆旧建新是乡村建设的主要模式。由于对历史文化遗存不了解、不珍惜,许多古宅被毁、古井与古河道被填埋、古驿道古桥古街被破环,古村落面目全非,甚至一些文保单位也被人为破坏,许多地方千百年留传的乡村文化景观荡然无存。所以,通过乡村博物馆,可以培养乡村百姓对乡村历史文化的认知,使其真正成为乡村历史文化的拥有者,并增加其对乡村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让这些历史文化持有者觉醒起来,使乡村历史文化景观真正得到保护、传承和永续利用。


乡村博物馆还可以成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习所,通过展览展示和有组织研学活动,让传统手艺等许多非遗得以传承。


6、文旅融合,推进互动


乡村博物馆建设,既要立足于文旅融合,又要推动乡村的文旅融合。乡村博物馆建设,既是历史文化的挖掘,让大家在走进乡村,留住“乡愁”,同时也带动乡村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共富。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作为乡村旅游吸引物的乡村博物馆的平台,注重挖掘有意思吸引各类人群的文化元素,整合打造游客文化体验与互动体验的研学线路,让游客在观赏乡村美景、沉醉于青山绿水的同时,动动手,在趣味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四、当前乡村博物馆建设运营中的存在问题及若干解决途径


1.  藏品短缺问题


由于乡村博物馆为新生事物,短时间内的建设,会存在定位不够准确、挖掘不够深入、研究不够透彻、藏品短缺不能支撑起整个展陈等诸多问题。按照现有博物馆对于藏品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物。对于乡村博物馆的藏品,《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中就已经明确其定义:乡村博物馆藏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作为见证乡村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及生产生活的文物、标本、资料、模型、器具及产品等的总称。这个定义已经明确乡村博物馆的藏品,是与乡村生产、生活和乡村文化所相关的物品,包括资料、模型、器具、产品等,只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即可以作为乡村博物馆的藏品。所以,其定义的外延是很宽泛的。解决乡村博物馆藏品短缺的关键在于对乡村当地历史文化与乡风民俗、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能否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同时,需要与乡村地方干部群众做好沟通配合,要深入群众,一定可以挖掘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珍稀藏品。


2.  人才短缺问题


乡村博物馆建设,包括如上面一点提到的,要对乡村在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透彻地研究,深入当地群众做好藏品征集,而后是建设乡村博物馆,做展陈、做管理,依托乡村博物馆开展各项文旅活动,组织研学游,推动城乡共富,这些都需要有合适的人才队伍。但就当前而言,乡村博物馆建设运营人才缺口很大。多数地方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依靠的是国有博物馆的现有队伍帮助建设。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解决部分的建设工作;二是在培养乡村人才上下功夫,结合乡村文保员和非遗传承人等,组织乡村博物馆建设、运营、讲解、社教、研学等系列培训活动,注重培养有技能、有想法的乡土能人,给予一定扶持与优惠政策,推动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建立“引贤、引才”机制,可以采用“柔性机制”,让乡贤与人才回归乡村,助力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与乡村振兴;四是有条件的乡村建立“筑巢引凤”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等落藉乡村的优惠条件,解决其编制、住房、薪资等工作待遇,为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必要条件;五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乡村振兴,设立目标要求,完善运行机制,把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运行纳入其中,并从资金、土地流转等方面建立配套扶持政策,从整体上将乡村文旅发展和产业振兴统一起来,推动乡村共富。


3. 后期运行问题


当前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存在“小、散”,且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等一些状况。这带来的,除了与地方政府行为或产业结合的博物馆之外,多数乡村博物馆的后期运行,包括日常开放、讲解服务、社教与研学活动组织等等也都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于缺少后续的管理运行资金;其次还是因为人的原因;再次,乡村博物馆的参与对象也决定了乡村博物馆的客流主要是在节假日,个别的或者可以做到晚间开放。所以后期运行问题值得各方面来共同关注,一是可以考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建立相应的免费开放考核制度下,由财政安排一定的免费开放经费;二是组织熟悉乡村历史与博物馆情况,并有一定文化情怀的的老书记、老村长、老同志,以及乡土能人参与到乡村博物馆的后期管理。或者创新管理运营方式,推行“管委会+村庄”模式,由当前的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转变为在政府指导和监管下运营,成立博物馆管委会,让村民参与管理运营并将博物馆收到的实际效益与村民的利益关联起来,给予博物馆运营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村民文物搜集和保护的意识,逐渐实现对本土民俗的认同,承担起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责任,同时为博物馆的发展培养内生动力;三是有条件的乡村博物馆可以考虑引入非遗产业与研学活动,在其周边配套一定的休憩与餐饮服务、乡村土特产与特色文创产品销售服务;四是通过乡村博物馆搭建现代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视频、抖音等,培养乡村博物馆小能手,打造可以推介乡村旅游、乡村特色,并可以直播带货乡土特产的流量网红,产生网红效益;五是要把乡村博物馆纳入乡村旅游线路进行宣介;六是可以给予政策与荣誉,合理引入民间资本,推行“公私合作”,或由乡贤认养管理乡村博物馆。


五、结语:


乡村博物馆建设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富了口袋”的同时“富脑袋”的重要抓手,是记住“乡愁”、留住“记忆”、保护“遗产”、保存“手艺”、传承文脉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振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在乡村共富进程中,售卖乡村“文化”、乡村“手艺”、乡村“味道”、乡村“记忆” 、乡村“特产”,乃至乡村“文创”的重要平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成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共识和总体思路,深化文旅融合,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是推动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是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常态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乡村博物馆建设,正处于这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契合点上。当然,建设乡村博物馆,还是应综合统筹各方面因素,既要考虑乡村博物馆与在地历史文化的契合,要做文化的挖掘,也要考虑其应符合时代的需求,通过综合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既要通过建设对乡村环境整山理水、芟除荒秽,也要做好历史文化遗迹与文化遗产的梳理保护;既要考虑当下的建设,也要考虑其日后的运营;既要考虑短期的社会效益,也要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建设的乡村博物馆是静态的,但其对于乡村振兴与乡村共富的作用却是动态,并且是延续的。归纳起来,大致应把握好快与慢的结合、内与外的结合、长与短的结合、拆与保的结合、建与管的结合、静与动的结合。乡村博物馆是可以成为文旅赋能,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链接键”,并对描绘乡村共富新画卷具有长远的引领带动意义。(陈引奭 周欢 临海市博物馆)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11-10 22:41 , Processed in 0.12798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