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学堂

标题: 县级党史编写心得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公文学堂    时间: 2018-4-10 09:34
标题: 县级党史编写心得体会
认真编纂党史二卷,一切为了资政育人

——我的党史二卷编写工作体会




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我们于2012年8月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金寨历史(1949——1978)》的编写工作。2016年11月,终于送安徽人民出版社审印。全书 25 万字,分 4 编27章97节以及三个附表和后记,编撰经历了 4年半的时间,大概分为设计编目、搜集资料、 撰写初稿、总纂合成、征求意见与修改、出版 6 个阶段。从狭义的成书过程讲,整个过程大概分为准备、编写和修改三个阶段。

其中准备阶段,主要是做了以下三件事:(1)拟定编写大纲,(2)组织编写专题,(3)辅导和督促专题的编写。2012年8月20日,县委办公室印发了编纂工作方案和征集专题资料的通知,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下发的74个专题,确定了45个专题承编单位。9月12日,召开编纂工作动员会暨业务培训会,县直42个单位以及梅响两库管理处、淠史杭灌区红石嘴管理处的分管领导和编写人员参加了会议,县委分管领导到会讲话,县委党史研究室与45个专题编写单位签订了责任书。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徐京处长做业务培训。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我县的党史二卷编写工作正式开始。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拟定党史二卷编目初稿。3月26日,邀请县内熟悉党史工作的部分同志审定编目。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为征集专题资料阶段,我们组建了《金寨党史编辑部》,由当时的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四位同志和聘请的一位老同志组成三个督导组,对45个承编单位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单位的专题编写工作。


编写阶段主要是确定编写人员,分段撰写初稿。当时,我们共有四位同志,根据工作量和各人的专业兴趣,每人负责编写一编的初稿。从2013年10月开始编写工作,2015年7月完成二卷初稿。


修改工作从2015年8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由张仁衮同志和我负责。初稿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的修改。我们先后征求了健在的五六十年代的县委领导、第一轮《金寨县志》主编、近几届县委、政府领导和专题承编单位的意见。这其中我们征集到了部分老领导的修改意见,而绝大多数专题承编单位都没有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得到了市委党史研究室邓主任、蒋主任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徐京处长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他们曾两次审阅了全书的文稿,从编章节目的标题到史实、政治原则、史论都提出了大量的具体的修改意见,为这本书的完成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我们的编写体会:


一、吃透“两头”,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县级党史正本与中央和省里的党史本子完全不同。中央的本子写的是全党的活动,层次高、宏观、理论性强;省级的本子记述范围大,历史资料丰富,选材余地大;县级是基层,工作很具体,由于当时的办公条件和档案工作差,留存的历史资料很单薄,要写好它,选择资料的难度比较大。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我们的体会是吃透“两头”,掌握方法。“两头”就是“上头”和“下头”。“上头”是指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大活动,包括党的组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凡是党史二卷涉及的每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每一项活动都要熟知,特别是主编必须要掌握这些内容,其他编写人员则需熟悉各自历史时期的中共党史。这就要求编撰人员认真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在1949——1978年的大事记、《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这一时期的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和各项决议;还要深入研读权威的党史书籍,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经典著作。“下头”是指本县党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县委是怎样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包括召开的会议、决策计划、成立的组织机构、实施方法步骤、结果等都要搞的一清二楚。这就要求广泛地搜集历史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在大背景下准确记述局部的情况。只有熟悉大背景,才能准确找准局部的位置。而我们在这之前,专业知识是欠缺的。为此,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边干边学。


熟知“两头”以后,采取什么写作方法非常重要。在编写初稿过程中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如在“征求意见稿”中,有些章节的标题设置的不合理,背景文字记述过多,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太细,议论抄用中央党史著作和《历史决议》的结论,不切合实际,没有做到论从史出。


二、明确“两性”,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充分反映地方特色是地方党史编写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是地域性,或者说“独特性”。由于各地的地理、人文环境不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指示的过程中,都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千篇一律。另一个就是微观性,县级党史越细、越具体越好,越能体现地方特点。党史二卷的 29 年,是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上下一盘齐,各地的运动和工作基本上是“一个调”;而党史的历史分期又是非常严格的,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允许标新立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全局上、宏观上把握,一方面要注重地域性和微观性的特点,明确金寨是一个革命老区、山区县、库区县、以林为主的县,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县情,在章节标题的设置、资料运用等方面充分突出本地的特点。


一是在标题设置上突出特色。全国党史二卷 29 年分为4 个时期,相应地分为 4 编。我们既要符合这个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记述的特殊性。在章节目的标题上,我们围绕党史的主线来安排结构,不是以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一个一个地往下排,而是把金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穿插安排,紧密结合,把党的建设作为节的标题纳入各章之中。在编撰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两库”的修建和库区移民工作(第一编第八章),林业包工包产的探索(第二编第十章第三节),山林管理责任制的推广(第十二章第七节),红石嘴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第二编第十五章第一节)、邓小平等领导同志视察金寨(第十五章第二节),安徽医学院和解放军九七医院对金寨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第二十三章第五节第四目),梅山、响洪甸水库的库区周围治理(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第二目),把金寨建设和发展的大事都列上节或目标题,从而凸显本地特色。这种布局,符合中央党史研究室对地方党史编写的要求。


二是在选用资料上突出特色。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对历史资料进行了认真地鉴别筛选,把重要资料与一般资料、个性资料与共性资料分门别类,多选用个性化重要资料来体现特色。《金寨党史二卷》分别记叙了梅山、响洪甸水库和红石嘴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金寨人民为了根治淮河水患所做出的巨大奉献以及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金寨的亲切关怀。针对库区山区、以林为主,缺粮大县这一县情,记述了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县委就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工作,积极探索以农林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子。在七十年代,就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开展库区综合治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扶贫攻坚工作,为解决全县的重点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问题做出了先知先觉的探索。我们在正史本子中,翔实叙述这些大事,充分地展示地方特色。


三、“以我为主”,不搞专题征集过程。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去搞专题征集工作,大约占了四分之一的时间。我们感觉到,县直单位很少有懂行的人员,通过一两次培训是解决不了专业素养这个问题的,而且还徒增了其他单位的工作量,耗时还得不到理想的文稿。还不如采取“以我为主”的办法:组织一个稳定的编纂小组(年龄适中,身体健康,工作时间集中),将29年的档案史料分解,每个人去泡档案馆,把各自负责编写的几年的史料从头到尾看一遍,把重要的、主要的史料复印下来,自己编写,也许这样速度还要快一些。


金寨党史二卷的编写工作是在中共金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得到了县委历任分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由于我们编写这本书籍的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整个编写过程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加之我县的党史工作任务重,编写者的时间不能集中。因此,这本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我们怀着卑谦和开放的心态,敬请各位领导和一切关心金寨的有心人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改进、去完善,以不负于领导和人民的期望。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gwxt.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