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学堂
标题: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营情况的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公文学堂
时间:
2017-9-22 08:59
标题: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营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营情况的报告
——2017年8月23日在区人大常委会调研活动上
区卫计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常委,各位代表:
根据区人大视察工作安排,现将我区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医疗资源概况
(一)区本级医疗资源情况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0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新农合管理站),镇卫生院5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门诊部、个体诊所3个。全区医疗卫生单位编制人数256人,在编人数183人,实有人数2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0人。5所镇卫生院总建筑面积23161平方米,编制床位235张,实际开放床位215张。 2017年以来,门急诊126250人次,住院2870人次,医疗收入849.59万元。
(二)驻区医疗资源情况
驻区医疗卫生机构有4个,分别为蚌医二附院新院、XX市中医医院、XX肿瘤医院、XX市疾控中心。目前,XX市中医医院、XX市疾控中心、XX肿瘤医院已投入运营。蚌医二附院新院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预计2018年上半年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并调试运行。
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及其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政策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抓住机遇,加大投入,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大政府投入责任,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一是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向补助。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内人员经费“五项定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经费、社会保障经费、住房公积金5项。在不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主体、债务债权关系、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的前提条件下,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成立区卫生财务核算中心负责收支监管。
二是全面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5家镇卫生院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医疗服务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60%用于人员奖励。落实院长分配自主权,建立两级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和收支结余奖励基金总额挂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是持续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共下达区卫生计生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达1911万元,分期分批对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DR等仪器设备。目前小XX镇卫生院改扩建、梅桥镇卫生院新院等项目均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沫河口镇中心卫生院新院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2009年以来,我区利用国债建设、省政府扶持项目以及各级财政补助和村级自筹资金,多渠道加大投入,对全区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建设,实现了“一村一室”全覆盖目标,并通过省级和地方专项补助,为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诊断床等基本设备。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下,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诊疗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群众就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理论业务培训、专科医生转岗培训、引进高校医学毕业生、定单定向培养、鼓励在职人员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医疗队伍能力建设。2015年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我区分批招聘各类人才33名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其中与18名定向培养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积极开展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机制,提升我区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累计对全区的46名医生进行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认真开展医疗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参加率达95%以上;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卫生与健康服务。通过各类人才引进、培训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卫生人员结构,提升了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升基层服务质量
一是进一步加强医院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和平台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已全面启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处方点评和病历评审,有效实现了医疗业务统计分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库、药房、临床应用实现实时记录,对辖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配备情况、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使用实现了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管。
二是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伤医等违法行为。加强医院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积极创建平安示范医院。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成立我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医疗责任保险,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医疗责任保险协议,为全区5家镇卫生院统一办理了医疗责任保险手续。在投保年度内,保险公司的单次最高赔付可达20万元,全年累计赔付可达30万元,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抗风险能力,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就医环境,改进服务流程。继续开展“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创建活动,从改善就医环境、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严控院内感染、规范合理用药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镇卫生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医改惠民政策
一是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为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强化基层服务功能,我区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即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所辖村卫生室在管理制度、业务指导、供药渠道和绩效考核等四方面内容进行统一管理,有效规范了乡村医生的诊疗用药行为,提升了基层网底服务能力。
二是完善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与管理。继续抓好基本药物落实,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5家镇卫生院和75家村卫生室全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网上统一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在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监管。
三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参合农民217563人(含失地农民),参合率122.37%,完成目标任务127.47%;截至目前,全区住院病人11550人次,补偿金额4782.88万元,人均补偿4141.02元;在镇卫生院住院病人1868人,总费用223.87万元,补偿金额207.28万元,人均补偿1109.61元,实际补偿比达92.59%。为保证基金安全,防范支付风险,我区还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完善技术手段、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合理使用。不断完善的新农合制度有效释放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减轻了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全民健康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传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财政配套资金,确保2017年全区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50元。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项目一季度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严格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蚌政办秘〔2017〕129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蚌医二附院新院建设,助力XX市中医医院、XX肿瘤医院发展运营。建立辖区内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结对帮扶、远程帮助等方式,再造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形成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服务格局,达到“资源下沉、专家下走、小病下转、费用下降”的目的,推进皖北医疗中心城市的打造。
三、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不足
一是编制内招聘难。5家镇卫生院编制总人数230人,实有在编人员175人,空编严重。如沫河口镇中心卫生院核定编制60人,现有在编34人(包括免费定向规培3人,1人患病长期不能上班),实际在岗30人,临床医生、护士严重不足。二是技术骨干缺乏。5家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均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现象。无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3.68%,初级以下人员达86.3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26%,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56.32%,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有的是部队转业,有的是职工家属,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薄弱。三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基层卫生院环境差、待遇低、压力大,加之大医院灵活的用人机制,很多业务骨干不愿留在基层工作。自第二轮医改实施以来,公开招录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已辞职5人,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逐步凸显。
(二)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部分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符合设置要求。吴小街镇卫生院,因2014年征地拆迁,暂时过渡在槐花园C区门面房二楼,房屋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房屋结构不符合卫生院设置要求。各诊室相连,无法独立设置感染性疾病门诊,墙面没有做防护处理,不能安装放射影像装置。曹老集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是1993年建成的老式砖混结构楼,按照省、市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的要求相差甚远。沫河口镇中心卫生院新院项目2014年区划调整后,因审批手续不全等因素,至今未能投入使用。二是部分村室因拆迁无法安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7年起中央资金投资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室陆续征迁,而新建小区没有规划预留出社区卫生服务场所,致使拆迁后的村卫生室因没有房屋无法正常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医疗设备落后
5家镇卫生院除2017年新购置的DR外,大部分医疗设备在第一轮医改前购置,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诊疗需求。随着基层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益增多,服务内容由最初的9大类22项增加到12大类46项,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要,原有的医疗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业务的开展。
(四)综合监督乏力
随着行政审批事权的下放,因没有专门的卫生监督机构,现有人员难以担负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核发以及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服务安全等各项综合监督任务,同时无检测设备、执法车辆、调查取证器材等,执法手段缺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创新完善机制,提升人才引进水平
一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岗位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在空编范围内,进一步创新选人用人引人方式,招录与XX区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在发掘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骨干卫生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新机制。提高骨干的知名度、归属感和岗位积极性。同时对专家级人才采用邀请交流、讲学、会诊等方式,促进我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三是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实施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和入编备案管理,落实镇卫生院用人自主权,由用人单位根据需求,自主组织公开招聘编外人员。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形成双向选择、合理流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激励有效、保障公平的灵活用人机制。规范医疗单位绩效管理,医务人员工资总额与服务质量与数量、医疗服务收入、控制医保基本费用支出等挂钩,并逐步提高总收入占比,实现医护人员人均收入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落实医改要求,加大卫生资金投入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增高”的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和增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改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更新、周转房建设资金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等,由区级财政负责。建议划拨土地改建吴小街镇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小区预留200平方米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业务用房。
(三)加强综合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建议区政府协调市有关部门批准成立XX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明确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相关检测设备、执法车辆、调查取证器材等。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gwxt.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