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毕业于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南京农业大学后,毅然回到xxxx岸边的家乡,一心搞农业科研项目、教书育人,为家乡建设奉献青春年华;他先后被推选为定西市人大代表、xxxx县政协委员、民盟xxxx县委副主委……,围绕地方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满意答卷。
一
xxxx年8月,参加工作的xxxx来到xxxx县八里铺乡政府农技站,当上了一名农技员。他满怀着对前途的憧憬和干一番事业的向往,怀着对家乡热土的挚爱,怀着对农民的深情厚谊,一头扎进了农业第一线。
工作中,除了按时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日常任务外,他发挥所学,全力以赴,投入农业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当中。业余时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朋友,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他如饥似渴地从实践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有时,人们会见到他一些“很傻”的举动:收获季节拿着天平、皮尺,在地头的玉米堆旁埋头量着、数着——原来他在实地测产;播种时在地头和农民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手势——原来他在和农民讨论科学施肥……。扎实的工作,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丰硕的收获。xxxx年,他参与主持的《八里铺乡“吨粮田”示范项目》,喜获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见义勇为,处处表现出奉献精神。有一次,路遇洮惠渠决口,他毅然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渠水,与村民齐心协力堵住了决口。事后,他虽然全身湿透,浑身发冷,但心里却热呼呼的。
二
xxxx年,xxxx调xxxx农校任教,同时兼任学生实践课指导教师。这时,人们同样会看到他干一些“出格”的事:在田间地头,他跟学生一块拉犁施肥、驾车拉粪,或背着喷雾器喷洒农药、穿着雨衣在玉米地里抽雄制种,或在刺骨的冷水中灌溉农田。多年的第一线工作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使得他无论在课题讲课还是在田间指导学生实践,都显得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他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教学中致力于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他的公开教学课《配方施肥》和专题讲座《化肥与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xxxx2年,在全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他荣获第一名。xxxx年,他被评为“定西市职业教育骨干教师”、“xxxx农校骨干教师”。
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费神的事,他一干就是13年。别人带“烂”的班他带,别人不愿带的班他也带,从来都是知难而上,从不讨价还价。他有自己的格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必须要在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即:做人、做事、处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他始终贯穿着德为首的原则。他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常给学生讲解《三字经》、《弟子规》。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是师、是兄、是友。默默的奉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三
作为定西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政协xxxx县第七、八届委员、定西市第一届青联委员,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同时他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他认真履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市人大、县政协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各项活动,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民计,关注“三农”问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并如实反映社情民意。
在每年召开的县政协全会上,他都以政协委员或民盟县委名义提交提案3件以上,现总数已累计达到30余件,其中多件提案被评选为优秀提案或县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例如,《关于建龙头、抓基地、创品牌,将我县建成全省最大的无污染、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议》(xxxx年)、《关于对全县重点蔬菜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建议》(xxxx年)等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关于开通市民——县长热线电话的建议》(xxxx年)、《关于加快xxxx沿岸东西两山绿化的建议》(xxxx年)等提案,被列为主席重点督办提案。
由于他提出的建议都很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均得到相关部门较好地落实。例如,《关于对全县重点蔬菜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建议》提出后,作为承办单位的县农牧局高度重视,充分采纳他的建议,向县政府提出了专项报告,共争取到18.8万元的专项资金,开展了对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相对集中的乡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关于开通市民——县长热线电话的建议》提出后,县政府办公室高度重视,及时予以办理:当年5月就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并在县城大什字的电子屏幕及县政府网站上向群众进行了公布;随后,又在县政府网站上设立了县长信箱,为构建和谐xxxx和完善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xxxx年被县政协评为“先进提案者”、xxxx年又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作为民盟xxxx县委副主委的他,xxxx年还被民盟甘肃省委评为“全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奖励。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gwxt.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