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学堂

标题: 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县生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公文学堂    时间: 2021-11-5 21:27
标题: 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县生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县生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这是习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所作的重要指示讲话。作为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漠化地区于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巴马县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巴马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为此,巴马县全面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发展生态产业,切实将生态产业与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互动共赢”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巴马发展生态产业的背景


(一)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习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上下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如前文所述,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对巴马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巴马发展生态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巴马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实践。


(二)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推动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落地,201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8年5月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接续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高位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河池市举全市之力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将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作为“六大行动”之一。发展生态产业是巴马县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巴马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十三五”期间,全县有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25.5%。巴马的贫困人口主要聚集在喀斯特地貌生态脆弱的东山乡、西山乡和所略乡、燕洞镇等乡镇,因为生态脆弱,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严重不足,那里生活的人们非常困苦,为了生存,只能向大自然继续索求,甚至破坏自然进行垦荒,进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化程度,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发展生态产业尤其是生态扶贫产业,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举措中得到更多实惠,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的“双赢”。


(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这里山清、水秀、洞奇、物美、仁寿。虽然名声在外,但是长期以来旅游和养生产业都是走低端路线,大多只有旅游和景区,没有配套的服务设施和高端康养产业,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给外人的感觉来巴马都是治病的,这里都是老头、老太太,严重影响了巴马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同时,巴马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稀缺,又是生态保护地区,不具备扩大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要素和条件。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巴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力发展“在大数据和5G技术支撑下的大健康生态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对巴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党政主要领导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出台了“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方案等文件,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好文章,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实施“绿满八桂”、生态公益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落实《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盘阳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落实“河长制”责任工作。近年来,巴马全部拆除赐福湖湖面网片、网箱38万多张(个),清理湖面超过1000万平方米,实现“退渔还景”;检查整治69家金属非金属矿山,退出5家,关闭尾矿库10个,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城区及主要景区禁燃烟花爆竹。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84%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100%。


(二)以系统工程思路抓好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坚持保护优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实施《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实现与凤山、东兰、大化等邻近县份开展跨区域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绿色支撑产业,制定出台了《巴马瑶族自治县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对巴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方案》《巴马瑶族自治县生态扶贫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健全康养体系、探索绿色金融,探索建立了石漠化片区“高中低”立体种养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修复中适度发展合适的产业。聚焦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全县铺开种植“六个一”(一棵树、一朵菌、一朵花、一粒豆、一片草、一株药)和养殖“六个一”生态产业扶贫工程(一头猪、一头牛、一只羊、一只兔、一只鸡、一只蚕),推进生态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有林下养殖小谷鸡基地26个、飞鸡鸡舍156个、食用菌基地5个、香猪养殖小区16个、肉牛养殖基地4个、肉兔养殖基地10个;发展油茶种植达37.47万亩、果园面积4.45万亩,桑园累计种植约1.8万亩。全县“5+2”特色优势产业覆盖贫困户15593户,覆盖率96.06%;全县57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2019年巴马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西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三)逐步开启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大健康生态产业。巴马积极谋划数字经济,发展“在大数据和5G技术支撑下的大健康生态产业”,打造“数据产业区”“科技康养区”“创新金融区”。同时,抢抓生态优势大好机遇,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跳出传统产业演变路径,借助“长寿”品牌和优良生态资源,确立优先发展“三产融合”的“第六产业”大健康产业,推动单一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打造大健康产业高地。当前,巴马正在以“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为载体,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着重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等七大产业领域,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聚焦益生菌工程中心、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中心、高端果蔬育苗三大领域,加强与深圳基因组所、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谋划和布局巴马未来农业。积极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推动巴马健康产业价值链的创新升级和世界级品牌建设,以促进巴马减贫以及包容性、可持续性发展。深圳华为、深圳1979、深鹏集团、XX德利迅达公司、碧桂园、华侨城集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68家实力雄厚、行业领军的大中型企业相继入驻巴马,投资项目从2016年的19个增长到2020年的122个,计划投资额从101亿元增长到789.5亿元。同时,巴马将“精品体育”和“长寿健康”相结合,给大健康产业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先后举办了巴马国际马拉松、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等精品体育赛事,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极大提高了巴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推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结合巴马旅游、健康、康养等产业的推进和发展,推进绿色消费、绿色产业方面的信贷产品创新。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担保中介机构等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加强绿色企业培育。探索建立额碳市场或交易平台,启动普惠碳市场,促进碳金融发展,倡导全社会选择低碳交通出行、清洁能源使用、居民垃圾分类、绿色低碳消费。发展绿色保险,推出产品质量保险、林木保险、养殖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农牧业灾害保险等产品,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建立绿色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同时,全面深化河长制、林长制,实行河、湖、水库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为巴马境内的每一条河流和每一片山林明确了生态“管家”。


生态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巴马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进入了战略机遇叠加期、快速发展期和高质量发展初期。2016—2019年,全县先后实现61969个贫困人口、5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24%,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余下的5个贫困村、3198个贫困人口正在陆续接受县、市、区的脱贫摘帽验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同时,巴马经济保持了四年的快速增长,GDP和财政收入两项平均增速在全区111个县(区、市)中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7位,在所有县中排名第1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巴马生态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漠化治理未取得根本性改变。巴马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尤其是东山、西山和所略等几个乡镇,石多土少、土层贫瘠,荒山荒地零星破碎。长期以来,受制于投资能力不足,加之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依然严重。


(二)县域产业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农业现代化刚刚起步,工业发展规模偏小,高新技术发展缓慢,三产层次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运行效益欠佳。推动巴马的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以及一二三产业的生态化融合任重道远。


(三)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所需的干部能力不足。尽管巴马的干部队伍在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国旅区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锤炼,但在学历构成上,以本、专科为主,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专业型干部较少。在年龄构成上,基层干部大都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生态产业工作需要。一些相对高学历的年轻干部又缺乏历练,经验不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生态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生态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大。当前巴马需要建设的大健康生态产业项目多,项目建设土地收储资金需求量大。近年来巴马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基数少,整体财力仍然薄弱,且当前融资政策收紧导致项目融资较难,需全方位、多维度地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四、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巩固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巴马最宝贵的资源、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要客观、冷静看待和分析巴马当前存在的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的突出地位,全面加大东山、西山、燕洞和所略等几个石漠化严重片区的生态修复,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种植“六个一”和养殖“六个一”生态产业扶贫工程,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康养等生态产业,切实推动巴马走上生态崛起之路。


(二)积极申办世界大健康论坛。依托地方独特资源,策划引进或精心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定址定期举办的专业会议会展品牌,是提升城市知名度、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路径。几年来,巴马通过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汇聚了国内外大健康产业要素,带动了产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提升了“长寿巴马”在全国和世界上的知誉度。下一步,要积极谋划在巴马永久定址定期举办世界大健康论坛及相关会议,积极推动广西抢占国家乃至世界大健康产业制高点,助推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从长寿养生资源依赖型市场向长寿养生国际标准发布及认定的高端要素型市场跨越。


(三)建设具有区域重要影响力的数据中心。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采取“两地三中心”的模式,是当前最先进的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与建设模式。该数据中心已列入2020年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整体规划机柜25000个,一期4000个机柜已经启动建设,2020年底将全面封顶。巴马还需要加大数据应用招商力度,加快启动二期、三期建设,尽快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强大算力,成为广西的“算力高地”;发挥巴马与GS等国际巨头公司联合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合作优势,打通与其在东盟国家及网络枢纽地区的数据中心的高速互连,助力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信息产业、数字经济以及由此带动的其他领域等方面形成更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依托已形成的巴马大健康特色资源,联合相关协会,积极打造中国—东盟大健康大数据中心;借助深巴合作契机,建立深巴呼叫产业园,主动承接深圳呼叫外包业务。通过规模化效果,汇聚越来越多的对互联网及大数据有需求的大型企业、机构等落户巴马。


(四)打造更加优越的对外开放环境。持续发展生态产业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和人才支撑。对外开放环境就是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社会进步的土壤。“依法行政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巴马要打造广义范围上的对外开放环境,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海纳百川的社会环境、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高标准低成本的要素环境六个方面来系统打造。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办法,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切实支撑起巴马生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五)着力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长寿食品产业,创建“广西长寿健康食品产业园”。积极发展健康医养产业,发展壮瑶民族特色养生体验游,建设壮瑶传统医药文化园和特色民族医药为主题的度假酒店。建设大型养老机构的分时度假基地,让旅居人士体验候鸟式养老新模式。加快发展特色医药产业,实施传统医药振兴计划,逐步实现壮瑶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积极争创国家“医药医疗先行先试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医药医疗大数据中心”,创新探索“社保医保互通政策”和建立“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使巴马逐渐成为聚集大健康产业发展各类要素的中心。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gwxt.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