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学堂
标题: 关于在生态建设中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的建议 [打印本页]
作者: 公文学堂 时间: 2019-7-23 21:41
标题: 关于在生态建设中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的建议
关于在生态建设中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的建议
几年,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重要指示,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林果经济发展势头总体向好,但还存在诸多制约林果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误区导致生态林与经济林发展不均衡。我市发展林果经济可以用“波澜起伏”来形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果树大战,部分县区曾经出现“大规模栽植,大规模砍光”的现象。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我市气候寒冷,降雨偏少,土壤贫瘠,加之经济林周期长、投入大、收益慢、御灾能力低,不适宜发展林果经济尤其不宜发展鲜果,造成生态林和经济林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虽有明显改善,但经济效益远未真正体现。
二是规划实施刚性不足且与脱贫攻坚尚未深度融合,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县区虽然将发展经济林纳入“十三五”规划,但规划大部分未能付诸实施,与脱贫攻坚联系的不够紧密,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规划不能落地生根。各县果品基地虽有发展,但大多数规模小、总量少、增速慢、链条短、规模效益不高。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鉴于林果成林后收益稳定,且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的实际,一些地方也出台过扶持林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但由于县级财政资金紧张,上级项目资金不足等原因,没有得到一以贯之地落实。此外,一些林果农由于受自有资金少、获取贷款支持难、初始造林投入大等问题制约,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林果发展的瓶颈。
四是集约化生产水平低。主要表现在栽培技术理念和模式落实后(比如乔化砧苹果栽培),不适应现代果品产业发展;林果基地建设规模小,龙头加工企业实力弱,产业链条短,名优特产品少,示范带动能力低,开拓市场的动力不足;果园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大,劳动力成本高,直接降低果园最终收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高位推动,顶层设计
为发展经济林产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8年)》,以及《市板栗、苹果、仁用杏、山楂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果产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围绕“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区分干果类、鲜果类、观赏林、药材林、油料林等不同品类,进一步明确林果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基地建设、企业发展、流通体系、政策措施等,将经济林发展纳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目标,定期检查督导,持续推进经济林建设。我们坚信,只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科学规划、强力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一定能够闯出一片林果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二、政策扶持,做强基地
一是扶持特色林果示范园区。本着“栽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质化”的原则,整合农口项目和资金,对示范园区优先给予水、电、路等基础配套支持,通过示范区建设引领林果产业发展。二是依托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和项目,用好涉农整合资金,拓宽林果发展投入。三是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经济林方面的有关政策要降低扶持门坎。在这方面,一些县区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于林果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三、科技引领,更新观念
要提高林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引进生物动力有机农业技术、果树辩证管理技术、高效节水现代化果园技术等,促进林果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以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为技术依托,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乡土树种优选、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用技术培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二是大力推广果园集约化管理技术,提高果园生产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果品等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价值。三是引导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行“大户承包,所有权流转”“分户经营、集中管护”“家庭林场”等多种促进经济林发展增收运营模式。
四、龙头带动,产业化运作
借鉴有关县坚持用工业化发展思路推动林果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一是引进战略投资,培育龙头企业,开发系列产品,进行果品深加工。要采取农工贸一体化运作方式,引导产、贮、加、销产业链配套成龙,二是采取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互联网+等模式,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市场主动调控能力。三是大力实施名优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林果品牌。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做好有机产品推介,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gwxt.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