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学堂
标题: 教育工作者观《大漠青春》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公文学堂 时间: 2019-1-30 22:02
标题: 教育工作者观《大漠青春》有感
教育工作者观《大漠青春》有感
近日有幸观影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偶像剧——《大漠青春》,影片以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田英普、岳超和志愿者刘诗雨怀着“献身西部、绽放青春”的理想,扎根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淡泊名利、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
因为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我好奇的通过网络查了查事件始末。从2000年到2013年,河北保定学院近百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奔赴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基层工作,在西部大地扎根奉献。2014年1月,事件经《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高度赞扬他们的奉献精神,并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之后保定学院西部支教青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在西部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最后共青团中央联合多家传媒公司摄制了此部影片在2015年5月上映。当我把事件来龙去脉理清时,已许久不曾被撼动的心被他们的优秀事迹深深的震撼了。十几年来,他们不畏艰苦,勇于担当,把责任放在首位,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勇担使命的精神境界与追求;他们坚守信念,敬业奉献,倾心教书育人,为发展边疆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观影的这一个多小时里,我是泪点和笑点交织,这十几年来他们以忘我的精神,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为民族团结和西部发展尽着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印证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现已成为建设西部的栋梁。西部环境是恶劣的,工作条件是艰苦的,但他们十几年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互相鼓励着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艰苦岁月。虽然十几年的大漠风沙和高寒缺氧,使他们的风华不再,但收获了进步和成长,收获了边疆孩子的爱戴,赢得了民族同胞的信任和友谊。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曾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说到“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刚刚闭幕的十九大,向世人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我认为这就是新时代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我们党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感受是真切的,现在的学校较早年变化巨大,拥有优美的环境、规范的管理、井然的秩序、优质的课堂。学生们不仅告别了土操场和旱厕,有了漂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室、机房,还在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教育‘红利’。基础设施今非昔比,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悄然改变,老百姓对教育的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而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教育事业事关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让全国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保证学校始终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观影后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与他们在教育事业上的无私奉献精神相比较,自身还做得不够优秀。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上的一名年轻教师,更应向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看齐,做思想品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紧握时代脉搏,开拓创新,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gwxt.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